我對著智慧小音箱說:來點民族音樂吧,於是,想起了《月亮走,我也走》的歌聲。
這是一首老歌了,大約80年代時就有了。聲音響起,一下子就回到那個我也很小的年代,還是小時候好,無憂無慮,充滿希望,可以幻想未來,長大了,生活就成了一地雞毛。
人都是活在希望裡的,有那麼一點點幻想,一點點憧憬,靠著這一點點的指引和“誘導”,應付著生活的辛苦,就像錢鍾書所說,人生是用很多的艱苦,換來一點點地甜頭,但人們卻樂此不疲。
希望,願望,盼望,乃至慾望,都有一個“望”字,“望”者,看得見前方有一個隱約地目標,隱約得好處,隱約地快樂和幸福在牽引你,導航你,吸引你,召喚你,人就不覺得累了,有奔頭了,就願意那麼一天天地勞累。
每個人的童年,都是充滿童趣,以及童話般的想象的,學生時代,其實也挺好,但當時覺得累,覺得苦,現在回頭想,多好啊,多美啊,未來是一張白紙,可以隨便塗畫,一切皆有可能。而當你現實的畫卷在你面前一點點開啟之時,卻呈現了更多真實而無奈的色彩。所以,能做夢時,儘量多做夢,也未嘗不可,也沒有什麼不好。以後的日子,有無數的理由和時間需要你清醒,想做夢亦不現實了。
比如我常感慨20出頭的人,一說起他們的經歷,都可以列出一長串,去過哪裡哪裡,幹過什麼什麼,交過何種朋友等等,人生已經如此之豐富了,這就是生命的資本呀,這也是生命的歷練和享受啊,與之相比,我就差了很多,生活和經歷,一點兒也不“波瀾壯闊”,平淡如水,淡且無味。
我常疑惑於他們是天然地做到這些,還是在一番激烈的思想意識的糾結下,思考下,做出一個決定的呢?他們為什麼會這麼深刻,而我,在若干年的思考和領悟之後,才得出這一結論呢?人與人的差距,為何如此之大?
直到現在,我似乎還保持著一種學生情結,記憶中的自習室,讀書學習,旁邊有零星或者滿座的同學,或者去聽某個老師的講座,保持一種非常認真的姿勢,我是要記筆記的,我會走神,但我不會偷懶。人生很美好,美好之處即在於在好的教室,跟好的同學說話,跟好的老師聽課,偶爾發發呆,遐想和構思一個虛無縹緲又若隱若現的未來。
後來我想,我為何會如此,可能是因為,這世上完全純粹的事物,本就不多,但學生的純粹,是真的純粹,想學的好,想考的好,想將來的自己的好,都是那麼真實而純美,沒有一點水分,我的思維裡,似乎很留戀這些情結,要麼就是當年學習的時候太過用心了,便種下瞭如此這般的情緒的種子。
“一盞黃黃舊舊的燈,時間在旁悶不吭聲,寂寞下手毫無分寸,不懂得輕重之分,沉默支撐越過陌生,靜靜看著凌晨黃昏……”,這是周杰倫的《回到過去》的歌詞,誰的過去,都無法回去了,當然在記憶裡,我們可以無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