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人生並不是每一件事情都那麼重要,當你遇到了一些可為、可不為的事情時,不妨讓自己做好人生減法,因為它可以使人更加清醒、更加科學地悟透人生的內涵,並能夠合理地安排人生的進退取捨,有所為、有所不為,而這樣的舉動會使人生不至於走向極端,更能令人生充滿活力,進而使人生變得更有意義。

人活著就是一種心態,當你自己心若旁鶩,淡看人生苦痛,淡泊名利,心態積極而平衡,有所求而有所不求,有所為而有所不為,不用刻意掩飾自己,不用勢利逢迎他人,只是做一個簡單真實的自己。

01

孟子有云:"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知其可為而為之,知其不可為而不為。"

所謂作為,是一種選擇。只有選擇了不做什麼,才能選擇做什麼。如果一個人無所不為,那他到底要幹什麼呢?

有所不為,方可有所為。

一位老人與一個青年一起來到一個池塘邊釣魚。

不一會兒,老人便釣到了好幾條大魚,而青年卻一無所獲。青年實在想不明白,為什麼一起釣魚,卻有這麼大的差別,青年來到老人的身邊,向他請教釣魚的秘訣。

老人一邊將魚餌掛在魚鈞上,一邊輕聲對青年說:"如果你確定要釣什麼魚,你就要準備著做一系列的選擇。選擇的正確與否決定你能否釣到魚,或者更準確地說是能否釣到大魚。"

老人將魚鉤準確而有力地拋向水面,然後坐下來看著說:"也許,釣魚更應該靠運氣,因為其中不確定的因素太多了。當我們作出了正確的選擇時,卻不一定會成功。但釣魚不是傻瓜遊戲,而更像是在玩21點撲克牌。你對具體的棲息地、遊戲規則、用餌誘魚和機率、魚的數量、魚餌的多少好壞、天氣狀況等相關的情況越是瞭解,你釣到大魚的機會便會越多。"

老人接著說:"選擇池塘在釣魚中極為重要,在這個池塘中釣魚,是經過了反覆的選擇之後我才決定的,而你卻是非常盲目地選擇。雖然我們碰巧遇到了一起,但是我們之間的區別卻如此明顯。我永遠都知道自己選擇了什麼,而你卻是隨機的,也許你會有好機會,但是機遇不可能一直停留在你的身邊,真正的成功需要靠經驗的積累與理智的選擇。"

說著,老人的魚又上鉤了,又是一條大魚。

老人微微一笑,說:"你知道嗎?為了選擇一塊好的魚塘進行釣魚,我做了長時間的觀察和分析,去了解水深情況與水中的藻類繁殖情況。也許你認為釣魚只不過是一種娛樂,似乎應該更輕鬆些。

但是,如果我們選錯了池塘,拿著魚竿傻傻地坐在池塘邊,那還不如坐在公園的長椅上眯著眼睛曬太陽呢!我們也許沒必要將釣魚當成一種體育比賽,但是想要釣到大魚卻必須多用一些心思。這是一種人生態度,一旦你形成了這種態度,你就能從中獲得某種樂趣——思考的樂趣。"

"選定了池塘,接下來你應該聘請一個教練。"老人繼續說,

"許多人寧願選擇做一個失敗者,也不願意依靠他人的幫助,無論是付費還是免費。如果你能立即接受你是無知的、而且什麼也不懂的事實,閉上自己的嘴巴耐心學習,那你的釣魚技術就會迅速提高。"

"最後,選擇一個位置。與人有層次一樣,魚也有層次之分,當一個地方的魚釣完了,我們就必須不斷地調整我們的位置。

但這種調整並不是盲目的,我們必須知道哪些位置會有魚。魚是遊動的,機會也是在變化的。也許我們選對了一個好區域,並且選對了一個好池塘,但是我們卻在一個只有小魚的淺水區徘徊,那麼我們又怎麼可能釣到大魚呢?因此,我們必須不斷變化位置來尋找大魚,並且在其飢餓的時候投下魚餌,將其釣上來。"

老人的話讓青年若有所思。

02

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和釣魚是同一道理,我們的一生無不是在選擇:小時候我們選擇不同的玩具和遊戲:上學的時候選擇不同的知識與愛好,不同的朋友,不同的理想目標:再以後我們選擇不同的職業工作,不同的人生伴侶等等。

有時候我們的生活是被動的,因此感覺不到這種力量的存在。一旦我們的人生為自己所把握,我們就能感受到這種力量的存在。大到選擇終生為之奮鬥的事業,小到選擇下一餐吃什麼,不同的選擇決定了我們的生活質量,決定了我們一生的命運

其實,選擇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力量,事實上,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都與釣魚非常相似。

我們的人生總是被各種各樣的選擇所充斥著:在兒時,我們選擇不同的玩具與遊戲;上學時,我們選擇接受不同的知識與愛好,讓自己擁有不同的朋友,不同的人生理想;在踏入了社會之後,我們所面臨的選擇會更多,不同的職業工作、不同的人生伴侶……很多時候,我們的生活都會呈現出被動狀態,所以,我們往往無法感知到這種強大力量的存在。

但是,一旦我們的人生為自己所把握,我們便可以感受到這種強大力量的存在。大到選擇為之而奮鬥終生的事業,小到選擇下一頓飯要吃什麼,不同的選擇直接決定了我們擁有怎樣的生活質量,更決定了我們的命運走向於何處。

一旦我們的人生為自己所把握,我們便可以感受到這種強大力量的存在。大到選擇為之而奮鬥終生的事業,小到選擇下一頓飯要吃什麼,不同的選擇直接決定了我們擁有怎樣的生活質量,更決定了我們的命運走向於何處。

人的一生就好像在爬梯子,當我們努力爬、拼命爬,到了人生的頂端一看:忽然感覺到這個結果不是我們想要的,發現梯子搭錯牆了!很多人工作三十年四十年,退休時才發現:退休後只有一份飯票的簡單生活其實不是自己想要的。

在此告誡還有想法的朋友們,無論目前是打工的、當官的、做生意的,好好考慮一下你的未來,如果你看不見自己的未來,那麼你就要趕緊換梯子;如果你能看見自己的未來,這個未來是你不想要的,那麼你也趕緊換梯子,千萬不要一條路走到黑!

03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容易出現疏於教育和過度教育兩種情形,二者顯然都是不適當的教育。

在雜文《上海的兒童》中,魯迅先生對中國的家庭教育進行過精闢的描述和概括,一針見血地指出:"其一,是任其跋扈,一點也不管,罵人固可,打人亦無不可,在門內或門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網的蜘蛛一般,立刻毫無能力。其二,是終日給以冷遇或呵斥,甚而至於打撲,使他畏葸退縮,彷彿一個奴才,一個傀儡,然而父母卻美其名曰'聽話',自以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面來,則如暫出樊籠的小禽,他決不會飛鳴,也不會跳躍。"

不難看出,魯迅所說的,一種是放任自流的溺愛,另一種是嚴厲粗暴的苛責。大量事實表明,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往往沒有自主性,缺乏獨立性,難以很好地融入和適應社會,會嚴重影響人生的順利發展。

家庭教育在於有所為有所不為,實際上表達的是這樣一種理念,即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要做到管但不全管,有重點切中要的管,該管的管,該放手的放手,父母做得不多,孩子喜歡,親子關係和諧,自主性得到發展,有助於取得良好的家庭教育效果。

一直以來,我們大多數父母似乎存在這樣一個認識誤區,那就是為人父母一定要每天從早到晚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都要一直不停地對孩子進行時時的主導、關注、管教、指導、監督、提醒、要求、批評、控制、挑毛病、找問題、嘮叨等,而且只要是自己能夠做到的,都會不辭辛苦、想方設法地為孩子做好一切。

凡事皆有度,教育過度和教育不及都不可取,不及難成,過之易折。智慧的父母懂得分辨"有所為有所不為",不凡事替代,給孩子留出成長的空間。

我們會經常看到,一些父母按照自己的主觀想法,拼盡全力努力為孩子設計好一切、安排好一切、打理好一切,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精心設計的方向去發展,去成龍成風,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這種父母替孩子選擇、替孩子決定、替代孩子成長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喪失自我,缺乏自主性,出現"自我同一性危機",無法形成良好的自我認同。不僅如此,父母的過度控制、逼迫和替代教育的做法,還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和厭學情緒,進而會影響孩子人生的順利發展。

實際上作為家長,應無條件的支援學校,支援老師。老師們已經指出了一條孩子成長的路徑,家長遵照執行就行了。老師要求做的,不打折扣,要又快又好的響應和完成。這樣會讓孩子信任學校,信任老師,在沒有任何心理負擔、負面情緒的情況下完成各項學習任務。

其次,順應孩子的本性,孩子有什麼興趣,家長應該給予支援,不宜越俎代庖替他選擇。

凡事皆有度,其度在於恰好,在於適當。家庭教育更是如此,教育過度和教育不及都不可取,不及難成,過之易折。

人生,當有所為,有所不為。人,活得再漂亮,也會有淒涼;路,走得再瀟灑,也會有迷茫;歌,唱得再響亮,也會有冷場;人,各有各的位置、各有各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7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這四句話,能解開人的心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