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01

不隨意評價別人

不試圖改變別人

我點開配的截圖就明白了。

很多人都遇到過這種情況,氣炸了。

什麼叫見過世面?就是學會尊重,接納不同。

可就是有很多人,活到三十多歲,讀了好些書,也懂不少東西,就是沒學會尊重和接納不同,一切以自己的喜好和判斷為中心。

還有更甚者,總是試圖說服別人,改變別人。

見過世面的人,從不這麼幹。因為他們知道,這個世界很大,活法很多,於是他們能很好的接受跟自己不同的人。

上次跟一個女性投資人聊天,她信星座,我不信星座,但這並不妨礙我可以認真的聽她講關於星座有意思的人和事,同時她也根本無意說服我讓我相信星座,這樣的聊天很舒服。但有的人就是,她相信星座,就得不停的說服你讓你相信。

最近看了吳軍的《態度》一書,我更加明白什麼叫見過世面。

關於愛情,吳軍跟讀大學的女兒說:

你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物件。但至於什麼人合適,哪些人不合適,這是非常主觀的,因此在這方面你要基於自己的感受和判斷,我對你的選擇和做法是不會有任何評論的。或許你的媽媽會給你一些建議,但是她頂多也不過是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而已,沒有任何左右你想法的意思。如果你遇到合適的人,恭喜你。如果你在感情上遇到什麼挫折,也要盡力自己走出困境。

見過世面的人,就算對自己的孩子,也更多的是引導,而非干預。

02

不卑不亢,從容淡定

什麼是不卑不亢?

既不低聲下氣,也不傲慢自大。

見過世面的人,在比自己強的人面前不低聲下氣,在比自己差的人面前不傲慢自大。

這就是見過世面之後的「體面」。

朋友說她在上家公司時有個領導,底下的人都超級討厭他,不是他能力差,不是他業績差,而是他跟底下的員工共事時,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自吹自擂,而每次有大領導在時,他就變得低頭哈腰的,特別沒臉。

見過世面的人都知道,這樣做沒用。

第一:下面的人不會真正尊重你。表面尊重你,是因為你手中的權力,有人說看一個領導牛不牛,就看他離開時,他底下的人和他的同事怎麼對待他,我想到了劉國樑,2017年他從總教練位置離開時的微博盛況說明一切,他很成功。

第二:上面的人也不會真正重用你。表面上對你客氣,是因為人家有格局,暫時沒搞你,是因為你還有點用。如果你真的有本事,就更沒必要自降姿態,討好型人格並不好。如何停止討好?先停止對討厭的人笑。

有人問:採訪他們時,你會怯場麼?

她回答:我從不怯場,因為我覺得人都是生而平等的,我不會因為一個人是民工或者一個人是總理,我就對他們有不同的態度。作為一個傳媒人,對待他們的好奇心以及態度都應該是平等的,一樣的。

什麼是從容淡定?

遇事不急不躁,處事冷靜理性。

吳軍有個有意思的觀點:看一個人捱了一巴掌後的反應,就能知道他的命運。

所有人對於捱了一巴掌的反應無非三種:

第一種,一巴掌扇回去;

第二種,認慫,捂著臉走開;

第三種,先冷靜分析——可能是我們真該被扇,那就接受教訓;可能對方真的就是個渾蛋,那我就考慮如何正確的處理。

一個人被扇巴掌的反應,其實就指一個人遇到意外事件、遇到不公平對待、遇到麻煩和困難時的反應。

習慣扇回去的人一輩子經常扇別人巴掌,最後可能遇到一個拳擊冠軍,被一巴掌扇死了。遇到不公平,被別人欺負了,只會認命的人,註定沒啥出息,就像捱了巴掌認慫的人,跑回家只能訓斥自己的老婆孩子。

因此,正確的處理方式既不是扇回去,也不是認命,而是從容淡定的用正確的方式解決問題。

你真的強大,真的見過世面後,你就可以從容的接受不美好的事情發生,你能夠對它們一笑了之,而不是因為它而憤怒或怎樣。

03

見天地見眾生而後見自己

真正的見過世面,是見天地見眾生,而後看見自己,而後接納自己。

什麼是接納自己?

不依賴別人的肯定而肯定自己。

蔡康永在一個影片採訪中說:

有些人有錢了,但可能他會在三句話中就流露出自卑,有的人說話是這樣的——他不會說「我剛剛飛到了印度去工作」,他會說「我剛搭了私人飛機飛到了印度去工作」,他得讓別人知道他有私人飛機這件事情。所以他一講這句話的時候,你就知道,他不放心你瞧不起他,他得讓你確定他很了不起這件事。

如果不曬,那就等於白買了、白吃了、白出去了。

如果你第一次認識他們,他們自我介紹時,喜歡羅列一大堆自己曾取得過的成績,而那些成績,你跟他們熟了之後就知道有多水。

一個人越炫耀什麼,說明他越缺什麼。

為什麼很多有錢人反而不愛買奢侈品?因為人家不需要用那些東西來證明。為什麼很多有錢人買很多奢侈品但從來不曬?因為那是人家的日常。

什麼是做自己?

有個人問連嶽說:我把戶口從東北農村遷入深圳,可悲的是,身邊大部分人都反對,這個圈子太可怕。

連嶽反問了一句:你發了財也不會分給他們,為什麼要他們的支援?

前段時間也有星友問我類似的問題,我回復說:

你已經是個成人了,做什麼和不做什麼,不用讓別人牽著鼻子走,也不用大家都認可,別人不會對你的人生負責,他們只負責指指點點。

你有自己的夢想,那你就自己去實現,你能實現那是你自己的本事,你要實現不了,你也別期望別人能夠同情你,因為你的夢想跟別人一點關係都沒有,別人也沒義務支援你的夢想。

我現在對自己比較滿意的一點是,我活開了,精神上比較自足,我做事如果我自己認定了,就不需要別人的支援和肯定,也不care別人的評價議論。

但曾經我不是這樣。

我從小在農村長大,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我人生的前18年沒有去過城市,我第一次去我們市裡的時候連公交車都不會坐,是一個絕對沒有見過世面的大土鱉。

我第一次坐火車就是2010年9月6號去北京上大學的那天。來到北京後,我更加的看清了自己到底是有多麼沒見過世面。

論高考成績,我跟那些城裡的孩子沒什麼區別,甚至比很多人更好。但其它的,我跟他們根本就沒有可比性,有時候我發現我連跟他們正常對話的機會都沒有,因為他們聊什麼我都沒聽說過。

所以,大學四年,我基本沒怎麼好好上過課。我大把的精力和時間用來看書、看電影,寒暑假出去旅行。目的就一個,開闊自己的視野,讓自己看見更大的世界,擁有更大的格局。

讀書記得提過很多次了,這篇聊聊旅行對我的改變吧。

這幾年有錢了,反而沒時間旅行了,讀書的時候窮,但比較生猛,帶著一點點錢就敢到處跑。

2012年7月7日,我從北京門頭溝開始徒步加搭車去西藏,經歷了17天到達了拉薩,全程4000多公里。

這是我人生的第一次旅行,我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這個世界是如此之大,這個世界上原來有那麼多不一樣的人,和我們有著不一樣的生活方式,這對於人生的前18年沒有離開過自己家鄉的我來說,有很大的衝擊.

這跟在書上和電影上看,完全不是一回事兒。

另外,我這一路上很多時候就是在公路邊招手免費搭順風車,我坐過農民的驢車、坐過拉煤的貨車、坐過富二代自駕遊的車、坐過格爾木旅遊局領導的車等等,所以我這一路上算是把各種階層的人都接觸了一遍.。

而在這樣的旅途中,大家聊天是心裡都不設防線,大家卸下防備,聊自己的幸福、痛苦,聊自己的家庭和人生,那時候我就看透了一個東西:

你覺得再不堪的人,他也有屬於他自己的幸福;你覺得再光鮮亮麗的人,他也有很多難言的痛苦。

所以,誰也不用瞧不上誰,誰也不用去羨慕誰,人這一輩子沒有絕對的成功與幸福,也沒有絕對的失敗與不幸,也沒有絕對的好人與壞人,但求活的自在真實,活得有血有肉,如果有機會,創造一些價值留下。

青藏線上和川藏線上,每年都有很多車禍事故,我也親眼見了不少,有的車直接墜崖。

我在崑崙山附近的一個雪山上晚上迷路,險些喪命,凌晨三點左右順著一束微光爬了出來,那束光是我的一個小夥伴睡覺前借了一個電筒放在營地的。

凌晨三點多回到帳篷時發現有個同行的夥伴已經走了,他們以為我死在山上了。

後來在沱沱河,我的朋友因為高原反應,在床上躺了兩天沒怎麼吃東西。在拉薩的時候,晚上經常和一堆驢友聊天,也聽到了不少驢友走失、喪命的故事。所以,這一路上也深深的感受到生命竟是如此的脆弱。

那幾年的旅行經歷,讀書思考,以及畢業後持續的閱讀學習,我覺得對我的改變就是,讓我變得沒那麼狹隘了,沒那麼多偏見了,心好像變寬了,能接受很多事物的存在,能尊重不同人的不同生活方式,能理解有很多人跟自己持有不同觀點、認知、價值觀。

所以,見得越多,經歷越多,最終的目的都是讓自己明白:真實做自己最重要。別人,也讓別人真實的做自己。

04

永遠提醒自己

見過世界讀過書≠見過世面

怎樣能見世面?

去旅行,去讀書,去見人,去歷事,這樣都有助於我們見世面。

但我也一直提醒自己,這些都不直接等於見過世面。

這些目的都合理,沒有高下之分,我說這個是想說,不要把旅行說的那麼高大上,不要過分誇大旅行對見世面的作用。

相反,每次出去旅行倒真的可以見識到很多不體面。

因為人出去了,在陌生人環境中,很容易把自己暴露出來。

我大學時接觸過一些旅行達人,他們去過很多地方,但我不覺得他們算見過世面,因為他們喜歡說「那些每天朝九晚五的人活得真沒勁,每天就知道賺錢」這類的話,他們走過那麼多地方,卻沒讀懂生活不止一種,到最後反而只讚美自己這一種生活。

如果走過那麼多地方,卻越活越狹隘,那麼旅行,看世界的意義在哪?

同樣,有些人學歷不低,讀書不少,但一開口就充滿傲慢與偏見,讓人討厭,你能說他們見過世面?

同樣,剛來北京上大學後,我覺得同學家裡都特別有錢,就會覺得有錢人,他們有機會體驗很多我們沒體驗過的,經歷過很多我們沒辦法經歷的,一定都是見過世面的吧。

慢慢我才發現,有錢完全不等於見過世面。

說這些,不是反對旅行,反對讀書,反對追求財富,其實這些反而是很好的幫助我們見世面的工具。

是的,它們是工具,這才是我說這些的目的。工具,是手段,太多人把手段當結果,拿到了工具,就以為拿到了結果。

見過世面,不僅僅是去了多少個國家,走過了多少城市,路過了多少風景,不僅僅是上了什麼學,讀了什麼書,不僅僅是品嚐了多少美食,也不僅僅擁有多少昂貴的物品...

更重要的是,「見過」之後,能始終保持一顆開放的心態,並願意對所見所聞深入思考,學會了尊重和平等,做到了真實和真誠,得到了從容和開闊。

6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行走半生,歸至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