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當你還是個孩子時,在你眼中的世界,是和善而友好的。

但當你成年以後,會面對越來越多,來自外界的質疑和否定。

面對那些冷眼和嘲笑,你會不會感到痛苦和無助?

01

被你遺忘的小孩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兩個字,你每天的生活都是忙碌的。

早上,你6點就要起床,頂著凌冽的寒風,瑟瑟發抖的快步衝向地鐵站,只為了趕上那班早一點的車。

晚上,你拖著疲憊的身體,隨著地鐵搖晃的節奏昏昏欲睡,回到家剛做完飯,又接到上司的電話。

你顧不上吃飯,急急忙忙地完成剛才上司交辦的工作,為明天那場重要談判準備一個合理的方案。

夜已深了,當你好不容易忙完這一切,餓著肚子卻沒了胃口,揉揉痠痛的腰,窩在沙發上發呆。

第二天,你熬夜加班準備的資料,卻被上司毫不留情地扔在地上,他對著你大聲咆哮,你絞盡腦汁的方案被批評得一文不值。

你垂著頭,默默撿起資料走回座位,背後卻傳來同事的竊竊私語,還有毫不掩飾地輕笑聲。

面對這些傷害,你感覺到深深的恐懼:為什麼你什麼都做不好?為什麼他們都討厭你?

你不禁回想起從小到大,那些否定自己的聲音。

"這麼簡單的題,你都不會做,你那腦瓜就是個擺設!"

"隔壁小云這次又考了滿分,你才考80分,同一個老師教的,你們咋就差那麼多!"

"不認真學習,畫什麼畫,你有那天賦嗎?簡直就是浪費時間!"

……

此刻無助的你,與兒時那個被苛責的小小影子,重合在了一起。

你感覺自己一無是處,生無可戀,陷入焦慮和抑鬱的漩渦。

生存的艱難,讓你害怕面對自己的恐懼,也不敢承認自己的脆弱。

你勉強維持著表面的堅強理智,遺忘了隱藏在身體內那個無助的小孩。

深陷這樣的困境,你該如何自救?

02

找出隱藏的小孩

要走出困境,你必須先找出那個隱藏在你心中的小孩。

動畫師漢娜·格蕾絲,製作了一部6分鐘的治癒短片《倖存者》,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孤僻的女孩,找尋自我的故事。

她希望透過這部短片,讓內心孤獨的人都能得到溫暖,讓更多面對質疑和否定的人,能以積極的方式振作起來。

短片以女孩的夢拉開序幕。

這個18歲的女孩,看起來很不自信,完全沒有青春期的熱情和活力。

當天是她的生日,她卻覺得是在浪費著時間。

夜深人靜的時候,她開啟社交圈,刷著別人的動態,看到別人玩得很開心,不自覺地開始落淚。

她默默地自言自語:"你不值得他們花時間,沒人在意的,你沒有朋友,他們不會想到你,他們恨你。"

面對別人的優秀,她開始自我否定:"她比你好看,你永遠都不會那麼棒。你為什麼不那樣有趣?不要抱希望。"

哪怕她付出再多努力,還是得不到別人的肯定:"你做的不夠,你沒有準備好,沒人在意你。"

故事的轉折,是當她看到一張自己小時候的照片。

照片中的小女孩眉開眼笑,和現在愁眉苦臉的自己,形成鮮明對比。

正當她感慨的時候,她發現自己穿越了時空,與那個小女孩相遇了。

小女孩本來很開心的在畫畫,卻被一句"你沒有天賦"所打擊,她給朋友看自己的畫,朋友卻說她傻,還欺負她。

她悶悶不樂地去盪鞦韆,又聽到同學悄悄說她醜。

一句句冷言冷語,如同一條條捆綁人的枷鎖,緊緊束縛著她。

她慢慢變得孤獨、敏感,越來越害怕跟人相處,總是一個人躲在角落,飽受焦慮和抑鬱的困擾。

她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被滿身的枷鎖,拖進了黑暗的漩渦。

03

與那個小孩為友

短片中女孩的經歷,讓我們很多人感同身受。其實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這樣一個小孩,她為我們承擔著恐懼,隱藏著傷痕。

我們又該如何拯救這個恐懼的小孩呢?

美國作家克里希那南達和妻子阿曼娜,共同寫了本名為《擁抱你的內在小孩:以愛療愈內在恐懼》的書,從心理學的角度,為我們指出了方法。

書中講述了一種全新的療愈模式。

療愈的本質,是允許自己去面對每個片刻的發生,用愛的溫柔去感知、親近自己的傷痛與防禦機制,體驗自己的恐懼和痛苦,並接納他們。

而恐懼,則是功能失調、偏見、防禦、暴力以及讓人崩潰的根源。恢復真我之旅,就從探索自己的恐懼開始。

這些恐懼的起源,包括過去的生活,家族傳承的文化,成長中所受到的驚嚇,或者我們深層的生存需求和認同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我們每個人都帶著一個有著深沉恐懼和缺乏安全感的內在小孩,並且深深地被他影響著。

很多時候,這些恐懼都被我們用各種方式隱藏在心裡,不願意讓它們體現出來。

所以,當恐懼來臨時,我們必須學會去承認它和感受它,才能真正與內心那個恐慌的小孩為友。

我們總是害怕一旦承認了自己的恐懼,恐懼就會接管我們的生活甚至主導我們的人生。

但是,唯有走進恐懼,接納恐懼,才能賦予自己更多力量,建立更多自尊。

04

請與你自己和解

短片的最後,女孩給了兒時的自己一個擁抱,完成了與自己的和解。夢醒後,她告訴自己:"你做得到。"

當我們的潛意識以夢的形式示警,這很可能就是提醒你:你快被負面情緒壓垮了,必須趕快採取應對措施。

這個時候,你可以嘗試和內在的小孩對話,帶他們走出心靈的黑洞,感受外面的陽光。

覺察內在的自己,不是揭開心裡的傷疤,陷入羞愧指責、焦慮暴躁的情緒,而是正視內在創傷,自我肯定的過程。

心理學有研究稱:懂得自我肯定的人,能更加客觀、公正地處理威脅自我認同和群體認同的資訊,促進個人成長。

如果你不懂得自我肯定,別人的每一句嬉笑嘲諷、惡言相向,都會變成禁錮你的層層枷鎖。

而當你懂得肯定自己,你會發現意念可以打破這些枷鎖,你可以創造更多屬於自己的美好。

請與你自己和解,繼續踏上心靈成長的旅程。

5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眼前一片海,我卻不肯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