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歷練,讓我們理解了責任,理解了這個社會能給我們的所有尊重。於艱難中,懂得了承受,懂得了堅定,慢慢地豐滿我們自己。人生,沒有永遠的悲傷,也沒有永遠的歡心。能使我們堅強的,往往不是順境,而是逆境;能讓我們醒悟的,往往不是開心,而是傷心。學會忍受,懂得艱辛,於曲折中前進。
命運總是在不經意間跟我們開玩笑,甚至在很多看起來重要的時刻設定障礙,這沒有什麼好奇怪的,因為人生之旅本就是風雨兼程,成功與失敗並存,苦難與希冀同在。
生活中的艱難逆境,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其實只是對我們的歷練。擁有能夠承受的肩膀,才能收穫心的堅定,這是一個逐步豐滿我們自己的過程。
生活中的艱辛,會讓脆弱的人猝不及防,遍體鱗傷,但這何嘗不是一種磨鍊呢?人在某些時候沒有做過蠢事,那他就不會做成聰明的事。逆境中醒悟,會讓生命更加通透。把艱難和困苦看作是一本沉重厚實的詞典,時時躬下身子去翻閱,你會從中找到解讀人生、醒悟心靈的另外一種方式。
酸澀苦楚,帶給我們的不只是無盡的悲傷,也是催人奮進的磨鍊,恰如彩虹從來都是出現在風雨之後。生活中的逆境和艱辛更不是洪水猛獸,而是對自己的磨礪,經過更多更徹底的洗禮,我們的血肉才會更加豐滿而健壯。要知道,苦難從來都是頓悟的靈光。放下包袱,方能坦蕩。
每個人都有被他人所牽累、自己負累的時候,只不過有些人會及時調整,有些人卻深陷其中。在這個充滿壓力的社會里,生活有太多的難題和煩惱,要活得一點不累也不大可能。身體累不可怕,怕的是心累。凡事不要鑽牛角尖,讓自已揹負著沉重的思想包袱;也不要想得過多,這會讓我們活得更累。人若無心,心自無事。
心若無求,人自平安。為善不執,老死不懼。是為清淨心。
佛曰:清淨如水,清淨心即為平常心。身體上的累並不可怕,把它當作一年四季中總會出現的嚴寒或者酷熱,當作一種自然,當作最平常不過的事情,就不會鑽進牛角尖而出不來。心中清淨,凡事保持平常之心,成功了無須沾沾自喜,這只不過是人生路的一個小小驛站;失敗了也不要灰心沮喪,因為還可以改變方向從頭再來。
生活不是演戲,不需要太多的裝扮。放下包袱輕輕鬆鬆,生活自然坦坦蕩蕩。
凡事不可能都一帆風順,總有些煩惱和憂愁困擾我們,還是隨緣好。隨緣不是放棄追求,而是以豁達的心態去面對生活。如果想到沒有事事如意的人生,更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你就會有一份隨緣的心了。你就會發現,天空中無論是陰霾還是晴朗,生活的道路上無論是坎坷還是暢達,心中總是會有一份平靜和恬淡。
佛陀在世時,佛教發展很興盛。其他教派的人士見了,心生嫉妒,於是買通了一個妓女,讓這名妓女在腰上綁一個木盆,假裝懷孕。這名假裝懷孕的妓女,趁佛陀說法的時候,突然跳出來,挺著大肚子,指責釋迦牟尼始亂終棄,要釋迦牟尼負責。這事一時宣揚開來,使佛教的聲譽受到很大的影響。
佛陀度了自己的堂弟提婆達多出家,但是提婆達多權力慾望極重,想要取得領導權,但佛陀因他存心不良,始終不曾答應他。在佛陀晚年,提婆達多展開背叛佛教的行動,號召信眾,自己組織教團,並宣傳自己的法門勝過佛陀的法門。為了徹底打擊佛教,取而代之,提婆達多欲置佛陀於死地,曾驅趕醉象衝撞佛陀,從山上推下大石想要壓死他。
看來,即使佛陀也避免不了人世間的是非,所以他說世人所在的大千世界其實是“娑婆世界”。“娑婆”也就是“堪忍”的意思,此界眾生堪於忍受諸種苦惱而不肯出離。這個世界是缺憾、不完全、不圓滿的。所以眾生是脆弱的,人生是非常艱苦的。
事實上,在對事業、學業、健康、生活的追求中,世人求名未必得名,求健康不一定得健康,求財富不一定得財富,經歷中的點點滴滴都是苦的。
佛經上雲,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八種苦是: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這種種的苦,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例外。
《福布斯》曾經做了一個關於“個人成就”的專題,專文分析了神童曇花一現的現象、高成就基因等。其中有篇文章叫《我們都是失敗者》,內中提到石油大亨保羅·格蒂曾經是全球首富,但他哀嘆道:“我痛恨失敗,我願意拿出我全部的財富,換取一個美滿的婚姻。”就連美國總統克林頓也說自己是一個失敗者。
人生既不是一幅美景,也不是一席盛宴,而是一場苦難。不幸的是,當你來到這世界的那一天,沒有人會送你一本生活指南,教你如何應付命運多舛的人生。也許青春時期的你曾經期待長大成人以後,人生會像一場熱鬧的派對,但在現實世界經歷了幾年風雨後,你會有所醒悟,人生的道路依然佈滿荊棘。
無論你是老是少,都請不要奢望生活越過越順遂,因為你會發現大家的日子都很難熬。再怎麼才華橫溢、家財萬貫,也脫離不了顛沛困頓。人人都要經歷某種程度的壓力和痛苦,而且難保不會遇上疾病、天災、意外、死亡及其他不幸,誰都無法免疫。
災難總在不經意之間來敲門,然而大部分時候,實際情況遠不如表面那麼糟。好事不長久,壞事也一樣。所有事情遲早都會發生變化,吉化兇,險化夷;盈轉虧,虧轉盈。這就是人生,重新開始,永不嫌遲。別指望你的痛苦會有停止的一天,因為那時你已經不在人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