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每個人最關心的事,如果以60歲算作老年,並且活到80歲的話,還有20年,那可是整個人生的四分之一。
但是社會變遷的速度太快了,人上了年紀,要想把生活過得更美好,更幸福,這兩個關鍵問題不可不知。
~~01~~
拋棄過去家長式的觀念,適應新的環境。
中國是一個以居家養老為主的國家,所以很多老年人的老年生活都是和子女一起生活的。
而這也正好符合老年人的精神需要,畢竟自己獨自生活雖然自由,但是孤單寂寞更加令人難以接受。否則也不會出現像“空巢老人”這樣的詞彙了。
但是一起生活就註定有家庭矛盾,年輕人每隔10歲還有代溝呢,更不用說相差二三十歲的長輩了。但是如何處理這些矛盾?
能不能還像以前那樣,靠長輩的權威讓晚輩服從?又或者是大吵一通,逼迫晚輩聽話?其實這些都不可取。最有效的辦法只能是忍耐包容,平等溝通。
有人一定對於這個說法大為光火,老子是爹,兒女就得聽我的。但是社會環境變了,這樣的觀念也落後了。為什麼呢?因為人們在家庭中的角色變了。
著名的社會學者費孝通在1938年所寫的博士論文中就提到了過去傳統的家庭結構。在過去的時候,普遍都是大家庭。一個大家庭往往是由好幾代人一起生活的,興旺的大家庭都能達到幾十人,四世同堂說的就是這樣的家庭。家長在大家庭中的地位是獨一無二的,家長扮演了家庭領導者的角色。雖然新中國建立之後大家庭被分散了,但是在很長時間內家庭角色還是沒有變化的。一個家庭,如果父母還健在,那麼兄弟多人即使結婚了也不會分家,仍然生活在一起。家長還是具有絕對的權威的。
但是現在的家庭已經是小家庭了,兩口之家,三口之家。家長與子女是什麼關係?早就不是上下級的關係,而是平等獨立的合作關係了。雖然子女有贍養老人的義務,但是老人如果還以過去那種老子天下第一的思想來和子女交流,就大錯特錯了。
所以,平等的交流與溝通,適當的忍耐與包容,才是處理好家庭關係的準則。
~~02~~
為子女不能奮不顧身,保留足夠的金錢才能活得有尊嚴。
中國人就是這樣的傳統習慣,為了子女可以傾其所有,但是放在現代社會,這樣的做法很可能讓你追悔莫及。
日本和韓國同屬於東亞文化圈,有著相似的理念,又由於他們社會發展的比較早,很多方面都可以成為我們的鏡子。“老齡化”、“超低生育率”,這些問題早些年就在兩個國家出現,現在他們面臨的問題我們也將面對。
無論是學習經驗也好,還是社會發展規律也好,與他國相似的,國內也開始實行延遲退休政策了。未來的老年人,大機率將和現在的日、韓老年人面對同樣的問題。
現在的日本,老年了還必須出來工作的比比皆是,計程車司機很多都是七十八十歲高齡的老年人在運營。
韓國老年人不得不撿垃圾以維持生活
再看韓國,現在的韓國老年人已經不是韓劇裡的爺爺姐姐輩,閒居在家,用長輩的權威使喚兒子,兒媳婦了。這些老年人發現,在年輕時傾盡所有培養子女,為子女學習,買房,結婚不計成本,但是結果老了的時候,有些沒有金錢的老年人甚至淪落到撿垃圾吃的悲慘境地。韓國老年人只能感嘆:“自己必須工作,至死方休。”
怎麼樣?這樣的場景是不是很熟悉?現在的家長,充滿了焦慮,對於孩子的培養採用“雞娃”方式(雞娃就是指給孩子打雞血,讓孩子必須方方面面都優秀。),育兒成本無限推高。在孩子長大之後,天價彩禮,天價房,那個都眼瞄著6個錢包。
如果你奮不顧身,把老底都花掉了,最後可以指望向子女要錢嗎?現在來看,很難。
可以說,沒有了金錢,也就沒有了尊嚴。
~總結~
中國有句古話:“凡事預則立,不預而廢。”就是說有些事情,只要早打算就不成問題。
所以對於老年朋友來說,要想獲得晚年生活更輕鬆,更美好,一是要認真社會變遷,及時調整自己的角色,多做家人的朋友,少一些指手畫腳;二是要給自己多留幾手,一定不要重複上一代人的老路,為自己留足金錢,也留足尊嚴。
最後,願所有老年朋友生活幸福,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