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1

在開始今天的分享之前,先來談幾個現象:

你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情,很多人本來自己的事情做的好好的,結果看到別人做那件事情突然賺錢了,做成了,於是壓抑不住內心的慾望,也去投身入局,結果輸的一塌糊塗。

等到吃了虧,或者被認為割韭菜了後,才開始思考,為什麼呀?為什麼別人做這件事做成了,賺錢了,反而當自己去做時,卻被撞的一鼻子灰?

因為,別人能做這事賺錢,能做成,就不一定代表你也能做成或者賺到錢。其中,一方面是運氣好,另一方面是時機好,時機背後包含天時,地利,人和,或者資源等區域性因素。而個人能力與努力只佔少一部分,這些暫時性,短期性產生的結果或者贏得的財富,都不是規律,這個你要清楚。

什麼是真正的財富規律?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關於洛克菲勒家族徹底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鐵律,這就是真正的財富規律,才是真的規律。

因此,你要分清什麼是真的規律?

不知道,你有沒有仔細思考過一個問題:

為什麼同樣一件事,別人能做成,而到你去做時卻不一定能做成?

為什麼同樣一件事,別人做就能賺錢,而你做卻賠錢呢?

如今,所有人都熱衷於追逐財富,為獲得財富從不吝惜花費時間和精力。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變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都會日思夜想地要成為富豪、英雄或其他偉大的人物。

實現這些渴望是人類的天性,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

當今世界是一個高度開放的世界,一切事物都處於極度活躍的狀態。

財富的大門對所有人都是敞開的,並沒有把想獲得財富的人分成三六九等,也並沒有把任何人拒之門外。

但是,卻總有人徘徊在財富的門外,受著貧窮和痛苦的煎熬。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致富的本質絕不取決於環境,更不取決於智力,許多有才智的人貧窮一生,而那些他們眼中的笨蛋卻腰纏萬貫。

那些“笨蛋”們唯一聰明的地方,是他們找對了那套唯一的財富自然規律、正確的財富法則。

只要掌握財富的自然規律,那天賦異秉的人可以致富,傻瓜也可以致富;才智聰穎的人可以致富,愚昧的人也可以致富;身體強壯的人可以致富,身體孱弱的人也同樣可以致富;只要你居住的城市裡有任何一個人成功緻富,你一定也可以;只要你居住的那一州里有任何人成功緻富,你一定也可以;不管你現在有多窮,只要你開始依照特定的方式行事,就會開始變得富有。

只要你願意開始在目前的事業、目前所在的地方,以那必定會帶來成功的特定方式行事,就必定可以做到上面所說的一切。

你必須開始以一種與掌管整個宇宙的各種法則與規律相互協調一致的方式來生活。

你可以思考下,一個人暫時能賺到錢,贏得財富也不足為奇,但一個能持續性,重複性的擁有財富,那他一定掌握著財富的自然規律。

同樣的,一個人暫時性有結果,只能說與個人努力以及自身周圍的環境、資源等外部區域性因素有很大關係,但一個人能持續性,重複性擁有結果,那他一定掌握著某種自然規律。

所以,我認為,任何事,你應該向歷史的規律學習,善於總結規律,順應規律,抓住規律,應用規律,進而掌握規律,這樣做事會讓你事半功倍,成功的機率會更大,而不是向什麼結果?或者什麼方法論?學習。

因為結果與方法論也具有時效性,也有不靈驗的時候,影響這些結果與方法論的區域性因素太多了,除非這些結果與方法論是經過歷史的沉澱,與長期檢驗是具有持續性,重複性與可操作的實效性。

這就是為什麼同樣一件事,別人做成了,而當你去做時卻不一定能成的原因。

就像,即使在今天,那為什麼很多企業家以及很多著名學者等都在學習研讀毛澤東思想,與毛澤東選集呢?

因為中國的歷史是一部傳奇的發展史,既然是發展史,那它在發展過程中肯定遵循著某種發展規律,也就是毛澤東的一套發家史。

這些規律已經被歷史所持續性,重複性的驗證,是具有實效性以及可操作性的。

毛澤東的這套發家史,也就是他留下的中國歷史發展史,這套歷史規律,是他畢生的最寶貴財富。

既然是套規律,是發展史,那必定也適用個人與企業的發展。這也就是他的價值所在呢,也是後人,很多企業家學習他的原因。

其中,毛澤東就是一位善於向規律學習,總結規律,順應規律,順便應用規律的人。

當年,毛澤東看到中國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令他寢食難安,他每時每刻都在想著如何救國救民,把革命幹成。

不料,被他找到了,還讓他成為一位中國歷史上非常出色的革命家。

很多人都知道毛澤東是位革命家,還是一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要開拓者,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毛澤東後來為什麼能成為偉大革命家以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開拓者的原因?又為什麼當年毛澤東要把馬克思主義作為中國化的基本內涵,基本規律,以及發展的根本走向呢?

原因就是:

第一:毛澤東非常善於向歷史或者前人歷史性規律學習。

毛澤東想要實現革命成功,那他就要找到在歷史上已經實現革命成功的人,學習他們總結的歷史規律,巧的是,首先,馬克思就是一位革命家。

他畢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參加推翻資本主義社會,以及所建立的國家設施的事業,現代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參加現代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正是他第1次使現代無產階級意識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識到自身解放的條件。

鬥爭是馬克思的生命要素。

第二:毛澤東善於總結規律

他把馬克思主義研究透徹,不僅自己學習與掌握還讓所有領導幹部學習與掌握,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為指導方針與理論,揭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內涵,確定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的根本走向,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方法,探索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規律,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1個重大理論成果。

第三:毛澤東順應規律。

當他學習了前人的歷史規律以及總結歷史規律後,然後去順應規律做事,作為自己指導方針。

第四:毛澤東應用規律。

當然啦,毛澤東不僅善於學習規律,總結規律,順應規律,而且還善於應用規律。

毛澤東的一生受到馬克思的影響,他從青少年時期就高度注重理論同實踐的密切聯絡,把從書本上得到理論運用到實踐當中去檢驗並決定取捨,同時又在實踐中獲得新的經驗,透過對世界的反思來深化思想認識。

當然對於馬克思列寧主義,他也不是一開始就接受下來,作為自己的實踐指南,而是要放到實踐中去檢驗一下,用事實來驗證其科學真理性和實踐可行性。

因此,理論很重要,但實踐更重要,用理論指導實踐,用實踐檢驗理論,對個人而言也尤為重要。

所以,真正牛逼的人都是善於向規律學習,總結規律,順應規律,順便應用規律,進而掌握規律的人。

2

既然規律這麼重要,那什麼是規律呢?

其中字義是這樣解釋的:

規,圓規,也就是畫圓形的儀器。常指規範,規格,規矩,規劃等。

律,鐵律,律條,律令。

簡單來說,規律就是自然界與社會諸多現象之間存在必然,本質上,穩定以及反覆,持續性出現的帶有自然界屬性關係的定律。

它有這麼幾個特點:

第一:自然界和社會諸現象之間必然、本質、穩定和反覆出現的關係。

第二:有節奏的;不是雜亂的 。

第三:事物之間的內在的必然聯絡,決定著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向。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第四:整齊而有規則。

另有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規律:亦稱法則。客觀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本質聯絡,具有普遍性的形式。規律和本質是同等程度的概念。

客觀性規律:它是客觀的,既不能創造,也不能消滅;不管人們承認不承認,規律總是以其鐵的必然性起著作用。

規律=真理:這個世界任何物質都受規律約束,彼此對立又互相聯絡統一。

這時,我們也可以看出,什麼是真理?

真理就是被自然界,被人類發展歷史過程中持續性,反覆性被驗證具有實效性的規律。

那人類想要進步想要發展就必須向規律學習,總結規律,順應規律,應用規律,進而掌握規律。

3

其實,歷史發展是遵循規律的,那同樣的,人的發展又何嘗不是呢?

人的奮鬥一定是存在規律的,如果你能找到人生奮鬥的規律,就能加快腳步,加速你的成功機率。

說句實話,向結果學習這句話沒有一點毛病,拿我個人來說,小時候父母總是問,你長大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其實這背後在說,你要向誰學習。

到了上大學時,父母又說,你看你那個誰家的哥,在哪裡上大學呢?在哪裡工作?選擇什麼樣的工作?學什麼專業呢?那種專業比較有前途?

因為父母覺得,這些人走過的路就可以當做自己的社會經驗,然後再告訴我也要這樣走。

但是,父母卻忽視了,這條路可能適合別人,但不一定就適合我。

因為人的一生,他的人生路受到的區域性影響因素太多了,每個人所處的家庭環境,工作環境,社會環境,生活環境等等都不一樣。

那怎麼別人能走通的路,也一定是適合你的呢?況且別人的路只是他自己驗證了是有效的,沒有經歷過幾代人的驗證或沉澱,那怎麼能被視定為人生奮鬥的規律呢?

那為什麼毛澤東的人生奮鬥史被視為企業與個人發展規律呢?

就是因為這套毛澤東人生奮鬥史規律被歷史持續性,重複性驗證具有實效性的。

因此,你必須要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向規律學習不等於向結果學習,更不等於向方法與技巧學習。

這完全是兩碼事。

只有你掌握真正的規律,你才能加速邁向成功。而且還會節省你很多時間與精力。

4

談到規律,就要提到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指出:

戰爭的規律:這是任何指導戰爭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決的問題。

革命戰爭的規律:這是任何指導革命戰爭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決的問題。

中國革命戰爭的規律:這是任何指導中國革命戰爭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決的問題。

中國戰爭戰略問題--《毛選》

此時,你會發現一個規律,戰爭的規律--革命戰爭的規律--中國革命戰爭的規律。這三者是一個層層遞進,包含與被包含關係,越往後越具體,越精細化。

同樣的,指導戰爭的人--指導革命戰爭的人--指導中國革命戰爭的人。也是層層遞進,包含與被包含關係,越往後越具體。

這就是再說,如果根據這個規律,你把有規律的物件替換掉,它也一樣成立。

比如把“戰爭”替換成“學習”。那就是,學習的規律--英語學習的規律--英語四級學習的規律。

同樣的,學習的人--英語學習的人--英語四級學習的人。

此時,你會發現前面規律是後面規律的前提。是不是有點蒙圈呢?詳細解釋下:

那學習的規律有什麼呢?

古人說的,學習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耳到。

那英語學習的規律有哪些呢?

首先,你要看英語書,試題等,就是眼到,你還要朗讀英語單詞與課文,與老外交流等就是口到,還要用心,不能三心二意,還要寫單詞,做試題等是手到,還要練習聽聽力,是耳到。

那英語四級的學習規律有哪些?

肯定是研究與學習有關英語四級方面的課程,資料,試題(包括對的,錯誤的),都是與四級有關的,包括聽,讀,寫,記憶,觀察,專注。

因此,你會發現學習的規律是英語學習規律的前提,英語學習規律又是英語四級學習規律的前提。

所以,你想要研究與學習英語四級學習規律,首先要研究一般的學習規律才行,因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只有把地基打好,前提做好,才能讓後面的事取得有效成果。

如果你連學習規律都沒有掌握,那可想而知,英語學習規律肯定掌握不了,那英語四級的學習規律就更別提了,一定會學的一塌糊塗。

就跟毛澤東在中國戰爭戰略問題中指出:

我們現在是從事戰爭,我們的戰爭是革命戰爭,我們的革命戰爭是在中國這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度裡進行的。因此,我們不但要研究一般戰爭的規律,還要研究特殊的革命戰爭的規律,還要研究更加特殊的中國革命戰爭的規律。大家要明白,無論做什麼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質,它和它之外的事情的關聯,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規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

中國戰爭戰略問題--《毛選》

其實,這背後蘊藏的道理都是一樣的。你有沒有發現,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其實與看待問題的視角有關。

什麼意思?

如果把規律比作一幅地圖,現在就把規律這張地圖攤開在桌面,有時需要你俯視才能看到規律,有時候需要你拿起來仰視才能看到規律。有時,你仰視與俯視都不一定發現規律,而需要斜視。

但實際上,這些真正規律並不留於表面,而是存在內在裡,需要你去挖掘與探索。

因此,擺在人面前的只有一般規律與特殊規律,而且都是一些具體的表面現象與形式存在。

其實,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人很容易被表面現象所迷惑的原因,只能看到一般規律或者特殊規律,而忽視真正的規律,也就是事物本質規律。

接下來,用一些實際例子為你說說規律的三層境界:

5

最近幾年自媒體很火,很多人都談到一個叫“紅利”的詞,把整個網際網路搞的是沸沸揚揚呀。

比如說影片自媒體,很多人告訴你千萬別錯過,否則你就錯過一個時代呢。

還有的人自認為自己在網際網路已經賺大錢了,所以想方設法告訴你,你也要去做啊,來跟我學習啊。

於是很多人就一股腦入局了,把自己當下的工作都放一邊,辭職的辭職,跳槽的跳槽,離婚的離婚,勞資創業去啊,哈哈哈。

認為別人賺錢了,我也能賺?別人能做成我也能成?別人能抓住紅利我也不差,是吧?

但是,絕大部分人最後都會失敗的,這不是用什麼二八定律來判斷,而是用規律分析和對規律的認識總結出來的,接下來跟你聊聊規律的三層境界。

為什麼這樣說呢?

你可以想想看,凡事都有規律,影片自媒體也不例外。

規律的第一層境界:一般規律

人與動物的差別就是人是個有思想,而且還能把思想應用於實踐的高階動物。

所以,人會透過觀察與自我判斷並發現一些規律。

比如,別人做這件事做成了,或賺錢了,於是認為自己去做也會做成,能賺錢的。就像很多人看到李佳琦直播帶貨年入過億,自己就去做直播帶貨,不僅錢沒賺到還白忙活。

這些一般規律其實都是一些表面現象,浮於表面,是一種膚淺的規律。

大多數去做影片自媒體,都是透過別人的一些行為影響,以及案例展示所吸引。覺得,哇,別人做的好牛逼啊,我也可以,想去做下一子。

在刷影片時,突然發現一個做影片牛逼的人,或者案例,覺得操作性很強,帶著自信樂觀的心態,自己也可以上手,結果一頓猛操作,播放量250,一下子自信心就被徹底打垮了。

這就是規律的第一層境界,一般規律:人透過觀察與自我判斷,發現一個操作性很強,很好的成功案例,然後照葫蘆畫瓢,模仿一下達到成功的目的。

接下來聊聊規律的第二層境界:特殊規律

當他看到一個成功案例後,然後躬身入局,把別人的影片從頭刷到尾,不斷做嘗試,但粉絲還是在哪裡不走不動,於是感覺別人做的就是很好,但自己就是模仿不來,學不來,別人的咋就這麼好呢?

於是再繼續研究,發現人家在上鏡,表達,服裝,表情,動作行為,還有影片拍攝環境方面,還有內容搞笑,有趣等等。

總之就是覺得自己的影片與別人的影片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無法比擬。

這時候剛開始的盲目自信就消失了,樂觀的心態也被磨得沒稜沒角。

於是開始自己反省自己,對影片自媒體年也有了更新的認識與更深的感受。

並告訴自己,那天看似簡單的東西,看起來誰都能做的東西,事實上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容易,背後都有一個規律,那就是:專業

其實,能認識到專業的這個規律,個人的對於規律的認識,已經從第一層境界躍遷到了第二層境界。

很多人到了這一層會有兩個想法,要麼繼續幹,要麼放棄,絕大多數人會選擇後者。

那留下來的人就會進入到規律的第三層境界:本質規律。

既然看到了特殊規律是專業,那就索性報班系統學習一下表演,上鏡,拍攝,控場,讓自己的肢體動作更加規範到位,學習一下演講,讓自己的表達更加流暢,準確一些。學習一下故事情節創作,讓內容豐富有趣味一些等等。

總之就是透過先學習與探索事物背後的本質規律,找到最優解與解決方案,然後去實踐,也就是應用規律,再一步步最佳化做的更好。

但是這一層也有很多東西很難把握,然後你要根據我前一篇文章所講的全域性與區域性,去緊扣影響全域性的關鍵性區域性因素,做排查與最佳化。

在這一學習與探索過程,很多人會交很多智商稅,因此,你要像毛澤東說的:無論做什麼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質,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關聯,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規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

因此,在這一層,你要搞懂去研究你做的這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質,以及它和它之外的事情的關聯才行。

不然損失的就是真金白銀,還得不到你想要的效果。

好,總結一下,簡單來說,進入規律第一層境界,也就是一般規律。看別人能做到,能賺錢,也認為自己能做到,能賺錢,這只是表面現象,膚淺規律,如果不慎重考慮,一下子躬身入局,估計你連自己怎麼輸的都不知道呢。

進入規律第二層境界,也就是特殊規律。能發現別人的操作套路與技巧,透過模仿學習,一邊學一邊做,但是風險很大,倒是可以博一下,只要你有足夠耐心以及時間精力。

進入到規律第三層境界,也就是本質規律。透過研究與學習,那些被持續性,反覆性的歷史驗證,抓住事物發展規律,與最核心,最本質的東西,就會加快你發展與奮鬥的速度,那你成功的可能性就比較大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規律從一般到特殊,從特殊到本質,再從本質到特殊,從特殊到一般,有三層境界,掌握這三個層次,你就能很快的對一件事情掌握它的總體情況,用不同的視角,看到事物背後的規律,抓住事物本質,改變事物模型,才能把這件事做成。

6

如何發現規律呢?

上面說的是讓你培養規律意識,很多人尚且都能做到,那有什麼方法可以讓你發現規律呢?

毛澤東給出了我們答案,他說:

由此看來,戰爭情況的不同,決定著不同的戰爭指導規律,有時間、地域和性質的差別。從時間的條件說,戰爭和 戰爭指導規律都是發展的,各個歷史階段有各個歷史階段的特點,因而戰爭規律也各有其特點,不能呆板地移用於不同 的階段。從戰爭的性質看,革命戰爭和反革命戰爭,各有其不同的特點,因而戰爭規律也各有其特點,不能呆板地互相移用。從地域的條件看,各個國家各個民族特別是大國家大民族均有其特點,因而戰爭規律也各有其特點,同樣不能呆 板地移用。我們研究在各個不同歷史階段、各個不同性質、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戰爭的指導規律,應該著眼其特點和著眼其發展,反對戰爭問題上的機械論。

中國戰爭戰略問題--《毛選》

由此,可以看出,要想發現規律,就要從三個方面研究與思考:

第一:橫向(空間或地域)分析。

不要只看到A,你還要看到B,蒐集事物在發展過程中,受那些環境因素影響,地域限制,以及地域特點,也就是地利,分析地利的優勢與劣勢。

找到更多成功與失敗案例,研究他們成功背後,受那些主要因素影響,有什麼特點?失敗是什麼因素導致的?與什麼有關聯?分析利弊。

第二:縱向(時間或天時)分析。

分析這件事情背後有哪些與時機有關聯的因素,用了多長時間完成的?在這段時間中經歷了什麼?有哪些不足和亮點?各個階段是怎麼樣的?

這件事情在歷史發展中是隨著時間的遷移在進入快速發展時期,還是在退步?這件事情背後的發展週期是怎麼樣的?有哪些共性?

第三:事物(本身或性質)分析。

提到分析就不得不提麥肯錫諮詢公司的分析工具模型啦。

被稱為“SWOT”分析,不僅適用於企業,也適用於個人與事物背後的分析。不多以廢話了,直接上圖啦,哈哈哈哈。

,對個人而言,對自我的優劣勢分析,可以讓你對自身有個清晰的認知,別人能做的我能不能做?別人的專業度我能不能達到?我能做的別人能做嗎?我有的別人有嗎?我與別人最大的區別在哪裡?等等。

對事物而言,你也要從以上分析模型的四個方面去分析事物,對事物做一個分析報告,做一個權衡,有助於你看到並總結事物背後的本質規律。

當你經過以上三個步驟,你就可以比別人更快更準的發現事物背後的本質規律,抓住規律,順應規律,然後去應用規律。

那你就在邁向通往高手的路上。我已準備好,要上船了,你還不趕快來嗎?

祝你成為學習規律,總結規律,順應規律,應用規律,進而掌握規律的高手,此時,你將進化為一個新的物種了。

7
最新評論
  • 1 #
    規律就是鐵律,就是真理,抓住事物規律,就能一眼看透事物本質
  • 2 #
    每個人都是在自己的認知範圍內會有收益,認知以外都只是慾望而已。
  • 3 #
    是一篇長文,也是一篇值得一讀的文章。
  • 4 #
    大家都找到規律就沒有規律了。先發現的人才有可能。
  • 5 #
    要抓住機會啊,錯過就沒有了
  • 6 #
    規律就是鐵律,就是真理,抓住事物規律,就能一眼看透事物本質
  • 7 #
    不知道你自己處於何種階段!千萬不要做語言的巨人行動的什麼什麼
  • 8 #
    成功是不需要過程的,但要想長期成功過程向當重要。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聖誕節有感:從身心的愉悅到人生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