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書是《秩序給我自由》作者格雷琴·魯賓。這本書有超多的清理小技巧
2020年第142本書
建立外在的秩序可以給我們內心更多的空間與自由,有助於我們提高自信,感到凡事皆有可能。
作者提出了構建秩序的5個步驟,幫助每個人都可以輕鬆地建立起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秩序,在自己心中樹立起更加積極的形象,更加遊刃有餘地生活。
為什麼要費心建立外在的秩序?外在的秩序有助於實現內心的平靜,給人更多的自由。
外在秩序的作用非常大。
如果生活很幸福,那麼對你而言,整理凌亂的桌面或者亂七八糟的衣櫥,就是小事一樁。然而,如果能夠把這樣的小事做好,我們就會覺得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
如果身處在亂糟糟的環境中,我就會感到煩躁不安、無所適從。
建立外在秩序,能讓我們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
外在秩序能夠幫你做到以下9點:
1、外在秩序有助於節省時間、金錢、空間,讓你保持更多的精力和耐心。
2、外在秩序有助於促進人際關係更加和諧。不會因為找不到東西而吵架或遷怒於人。
3、外在秩序有助於平復人的內心。置身於井然有序的環境時,我們的內心也會更加平靜。
4、外在秩序有助於減少內疚感。
5、外在秩序有助於讓自己樹立一個更為積極的形象。
6、外在秩序有助於消除我擔心被他人評判的恐懼。
7、外在秩序有助於反映我現在的生活。
8、外在秩序讓人感到一切皆有可能。
9、外在秩序讓人目標更明確。
建立外在秩序的5個步驟。
做出選擇應該保留哪些東西以及如何使用它們;
在整理雜物時,就會面臨非常多的選擇問題。
做出決定確實讓人筋疲力盡,然而,建立自己的秩序關鍵的第一步就是弄清楚東西的去留。
需要處理的雜物越少,就越容易建立秩序,因此將東西分類是值得的。
思考關於雜物的三大問題
當想要決定某個東西的命運時,問自己3個問題:
·我需要它嗎?
·我喜愛它嗎?
·我會使用它嗎?
你不能僅僅因為某件物品沒有得到使用就認為它是無用的。
如果一件物品,你不需要、不喜愛或者不使用,那麼你可能就該扔掉它了。
如果你會使用它,那麼再問自己一個問題:
·我要把它放在哪裡?
每件物品都應該有一個特定的“家”。
其它建議:
永遠不要給任何東西貼上“雜物”的標籤。同樣,也不要使用“雜物”的同義詞。
清理雜物時,如果發現同樣的東西有好幾個,問問自己:“我需要不止一個嗎?”
紀念品收藏要仔細,如果可能,請收藏小紀念品.
當你有很多紀念品的時候挑選一些真正特別的東西,然後把其他的都清理掉。想辦法留住記憶,而不是留下堆積如山的物件。
買東西時要記住,雖然有些東西買起來容易,但前提是我們必須使用它們。否則,它們不僅不會改善我們的生活,而且會給我們帶來內疚感和雜亂感。
也許你仍需要鬧鐘、計算器、掃描器、字典、詞典、禮儀指南手冊、地圖或影印機,但你可以利用科技手段來滿足各種需求,從而不再需要儲存以上這些物品。
一件物品,如果有了新款,你就不要保留舊款了。
對於一些人來說,一切從簡會讓他們感到更自由、更快樂。這絕對是真實的,但一切從簡併不適用於所有人。
與其在擁有的數量上無比糾結,不如考慮一下扔掉那些多餘的東西。即使是喜歡擁有很多東西的人,當清理完自己不需要、不使用或不喜歡的東西后,也會更加喜歡利索、整潔的環境。
盤點一下衣櫃裡的衣物清單
盤點一下衣櫥裡的衣物。每拿出一件衣服時,問一問:
·它現在合身嗎?
·你經常穿它嗎?
·你喜歡它嗎?如果不喜歡,那麼它真的實用嗎?
·雖然你很喜歡它,但它的版型已經不適合你了,你應該把它處理掉嗎?
·你有多少件可以互相替代的衣物?如果你有5條卡其布褲子,那麼你不太可能穿其中最不喜歡的那兩條。
·這件衣服穿著是不是有些不舒服呢?
·這件衣服你是不是都沒穿過5次?它挺別緻,值得保留,即使你幾乎從未穿過它。
·你擔心這件衣服過時了?如果你認為它過時了,那麼它很有可能真的過時了。
·你穿這件衣服的機會有限嗎?例如你有一件有汙漬的襯衫,只能穿在毛衣裡面;或是有一雙從來不穿的鞋子。
·如果你保留一件衣服,僅僅因為它是一件禮物,那麼送禮物的人知道你還留著它嗎?如果你是為了表示自己還保留著這個禮物而穿戴它,就更沒必要留著它了。
·這件衣服能和你現有的其他衣服搭配嗎?或者你還需要買新衣服來搭配它嗎?
·你留著這件衣服,僅僅是為了表示你有這類衣物嗎?如果你從來不穿某件衣服,那你就不需要它。如果你討厭穿高領毛衣,那你根本就不需要高領毛衣。
·這件衣服是否為了滿足一種不再存在的需求?要承認這一點很難,所以你要逼迫自己直面這個問題。
·這件衣服需要改一改嗎?如果是,那就改一改,或者直接扔掉。
·你會用“我會穿它的”或“我穿過它”來描述一件衣服嗎?這些話表明你實際上並不會穿它。
·你不斷更新的衣櫥裡是否一直留有一些衣服?你要麼是出於感情原因,要麼是為了參加化裝舞會才留著它們。如果是這樣,請把這些衣服放在一邊。你需要精挑細選,只保留真正值得保留的衣物。
·一件心愛的衣服雖然令你愛不釋手,但它是不是已經很舊了呢?你可以把它從正式場合“降級”到非正式場合穿戴。一件毛衣,如果不再適合外出就餐時穿,那麼可以作為家居服穿。
用照片來判斷雜亂
無論在家裡還是在工作中,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著手清理,試著拍張照片,透過觀察照片來決定從哪裡開始。
照片能幫助我們用全新的眼光去審視空間。它能改變我們的視角,給人一種超然的感覺,幫助我們決定哪些東西應該留下,哪些東西需要捨棄。
如果有人反對清理某個地方的雜物,你就可以給他看看這裡的照片。這個地方可能讓他感覺很舒服,但透過相機的客觀視角,他會認識到此處確實需要清理。
小心“某一天,某個人”的理由
有時候,我們之所以保留某件物品,是因為我們認為“某一天,某個人會需要它”。
問問自己:某一天,某個人需要這件物品的可能性有多大?
在家裡,如果某樣東西有非常具體的用途,但它已破舊不堪、過時了,而且體積大,需要特殊的裝飾環境,甚至需要長期保養,那麼即便它有情感價值,你也不會再使用。總有一天,有人會扔掉那個巨大的水族箱、四帷柱大床、損壞的腳踏車、動物毛絨玩具或10年前的麵包機。
在工作中,如果某個東西已經過時(例如兩個季度前的目錄冊、去年的檯曆、過時的名片),或者已經破損,或者屬於某個已經離職的人,那麼未來某一天有人需要它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雜物清理:
請把雜物移動到一個新環境中。把它們收拾起來,放到盒子裡,再把盒子放到一個井然有序的房間裡。一旦你把這些東西從原來的地方搬離,再處理它們就容易得多了。
如果我有3次這樣的想法——“我不知道我是否應該扔掉它”,那麼我就會馬上扔掉它。
清理雜物時,應對稟賦效應的一種方法是問問自己:“如果我沒有擁有這些東西,我會買它們嗎?”
如果不會,那你為何還要保留呢?
由於“持續時間效應”,我會把不想要的東西儘快處理掉。保留的時間越長,我就越發難以捨棄。
處理雜物最好的方法,就是從一開始便拒絕接受免費的東西,因為整理這些東西會耗費你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會佔用很大的空間。
想象一下,在遙遠的將來,你的親友來打掃你的房子。他們會把哪些東西留下?把哪些東西捐贈?把哪些東西扔掉?把哪些東西回收利用?你可以從現在開始處理你的物品,讓以後的清理工作變得更容易,而不是拖到將來等親友來清理。
問問自己:“這個東西在被使用嗎?”
你有沒有整個房間、整間壁櫥、整個檔案櫃或整組架子,裡面的東西經年累月地一動不動?這些地方讓人感到呆板,毫無生機。如果裡面的東西你常年不用,那麼它們就應該被清理了。
學會放棄:
未完成的任務本身就很惱人,而且它們還會造成混亂,因為我們經常把它們放在顯眼處,以便提醒自己早點完成。
面對這種情況,你可以督促自己把未完成的任務做完,或者直接放棄——完成一個任務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放棄它。把這些東西從架子上拿走,讓自己問心無愧。
前男友法則
如果你不能決定是否保留一件衣服,可以問問自己:“如果我穿著這件衣服在街上碰到前男友,我會開心嗎?”通常,這個問題會幫你更好地做出決定。
搬家清理法
你可以假裝自己要搬家。在房間裡轉轉,看看你有什麼物件,然後問自己:“如果搬家,我會費心費力地用氣泡膜打包,再把它裝進箱子嗎?我會扔掉它或送人嗎?”你可能會決定不要那個破舊的遊戲卡、孩子兒時做的巨大的玩具,或者只用過一次的電飯鍋。
因此,你現在就可以把這些東西扔掉、回收利用或者捐贈出去,讓你的家變得更美好。
要是真搬家的話,試著在搬家之前分類整理吧。首先,這樣可以節省搬家費用,不用花錢搬那些最終要扔掉或送人的東西;其次,你也想讓新家裡只有自己真正需要、真正使用或想要的東西。不要把沒用的或不想要的東西搬進來,即使是暫時的也不行。
建立秩序當心“雜物扎堆”
在每個人的家裡或辦公室裡,都有一些“雜物扎堆”的地方。
每天晚上,我都努力清理這些地方。為什麼?因為雜物會吸引雜物,所以一旦雜物開始堆積,那個地方就會變得越來越糟糕。
養成定期清理雜物的習慣,這樣雜物就不會積累成堆。
記住:如果你找不到它,你就不會用它
儘量把物品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
通常,考慮物品是否方便取用比考慮它應存放在何處更實用。如果你想存放某件東西,但又不在意它是否方便取用,那麼,這可能意味著你根本就沒有必要儲存它。
確定本月“清理主題”
為了讓雜物清理變得更有趣,我們可以為當月的清掃確定一個主題,只清理跟主題相關的東西。這種方法是任意的,但也是它有效的原因之一:它能幫助我們以一種新穎有趣的方式看待周圍的環境。
清理的主題可以有哪些?書籍、衣服、玩具、辦公用品、廚房裝置或浴室用品,這些都可以作為主題。
確定問題所在
花點兒時間找出具體問題所在,讓生活和工作的空間更便捷、更有序。
比如,你是不是總到處亂放外套或毛衣?把它們掛起來,或者放進衣櫃裡。
你的耳機線是不是總纏成一團?買個耳機架放辦公桌上。
只要我們花點兒時間找出問題的根源,解決起來就很簡單。
常用區域儘量保持乾淨整潔
把不常用的廚房電器收起來,不要把所有廚具堆滿整個桌子。雖然有些人在堆滿東西的環境中依然能好好工作,但實際上對他們來說,乾淨整潔的工作區域更有助於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
專配一個科技產品包
收集你經常使用的科技產品,如電源線、牆插式電源介面卡、耳機、耳機介面卡等,並將它們放進一個專放科技產品的小包。你可以把它放在抽屜裡,或扔進公文包、揹包、手提包或行李箱中。
分配好每天的任務
一週7天,可以每天都給自己安排一項具體的家務,這種方法適用於安排工作任務,也適用於安排需要定期完成的任務。
設定一個神秘盒子
很多人會攢了一些零碎的、看起來很重要的東西:一截電纜、廢棄的遙控器、從地板上撿的螺絲釘、吸塵器附件。你可以把它們都收集起來,放在一個盒子裡。你永遠不會用到這些東西,但你知道它們就在那裡。這樣做的好處是,在盒子上寫上日期,如果你一年都沒有開啟過它,就把它扔掉。
確定每一樣東西的存放位置
把物品放在一個固定的地方,比隨意放置更方便,也更高效。當你確定在哪裡可以找到某些重要的物品時,會使你的生活更順暢。
拒絕購買收納箱的誘惑
如果你想把一些東西收拾好放置起來,就不要買更多收納箱來收納,因為放起來之後,你通常不會再想起這些東西。如果你想把不需要、不使用或不喜歡的東西處理掉,那麼你可能根本不需要這些收納箱。
事後隨時清理
你可以一邊做飯,一邊收拾廚房;穿上睡衣後你要把換下來的衣服隨手掛好;找到需要的檔案後,你應該把原資料夾立即放回檔案櫃。如果你能一直保持隨時清理的習慣,那麼收拾雜物的工作會變得更容易。
對大多數人而言,問題剛出現時就及時處理,比等到最後累積成大問題時再處理更容易。
設定儲物箱
如果你對秩序的要求高於與你共享空間的人,那麼你可以考慮準備一些儲物箱,把他們的東西歸置在裡面,並把儲物箱放在一個方便但不突兀的地方。當你想更好地維持秩序時,你可以把其他人沒有歸位的東西都放進儲物箱。
找一個地方來放那些穿過但還不需要清洗的衣服
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就要從一開始堅持打造,因為暫時的往往會變成永久的。
知己並知彼問問自己:“我討厭的雜物有哪些?”
雜物有很多種,如衣服、玩具、紙張、廚具、寵物用品、學校活動用品、汽車用品等……
竭盡全力清理最讓你煩惱的雜物。
沒人會後悔換了燈泡
立刻行動起來把壞燈泡換了。不拖延是最簡單的辦法。而且換燈泡的時候,記得把廁紙也換了。
你對自己的身份心存幻想嗎?
雖然承認某些物件沒有用處確實令人痛苦,但是這些無用之物又的確妨礙了我們的生活。對自己誠實一點兒,把架子上的雜物清理掉,這樣你才會有更多的空間放置自己喜歡和有用的東西。
你是否還固守著過去的喜好?
即使你的膝蓋受傷了,不能再滑雪了,你是否仍保留著所有的滑雪裝備?有時候,我們一想到要放棄自己的過去就會無比難過,所以我們會緊緊抓住舊的物件不放,以此拒絕變化。
那些我們喜愛的、精心挑選的紀念品可以幫助我們回憶過去,但是保留太多過去的東西會讓我們沉湎其中,妨礙我們珍惜當下。
謹防假忙碌
建立秩序是有意義的,但是我們不想讓自己做不必要的工作。
我們的最終目標是提高效率,而不是秩序和整理本身。
“很忙”並不意味著效率高。最危險的拖延就是一直在工作。
管好自己的事即可
如果某人的雜亂隻影響了他自己,那麼除非他要求你,否則不要干涉。不同的人會以不同的方式看待雜亂,我們要儲存自己的時間、精力和耐心,沒必要杞人憂天。
未經使用的辦公用品都是無用的
我們還會買一些華而不實的東西,比如三孔打孔機、信紙、尺子、計算器等;或者會囤積一些不怎麼用的東西,比如單板活頁夾、空白三環活頁夾、熒光筆、許多包番茄醬和鹽。
請只保留那些你真正會使用的東西。
總結其他成功的經驗
也許現在你無法保持良好的秩序,但你曾經有一段時間是保持整齊有序的。想想看,當時你為什麼能輕鬆地保持整潔呢?
想一想為什麼某些方法能幫助你維持秩序,從中吸取經驗,並把它們應用於生活的其他方面。
接受自己,並對自己有更高的期望
或者正如作家弗蘭納裡·奧康納所說:“接受自己並不妨礙你繼續努力,變得更好。”
我們可以接受自己,並承認自己的本性和習慣。但在清理雜物和處理其他事時,我們還可以要求自己更加努力,做得更好。
養成好習慣要清理雜物,
我們首先必須做出選擇並建立秩序。
一旦做到這兩點,
我們就能搞清楚哪些策略和辦法是有用的。
下一步就是在做出選擇和建立秩序的基礎上,養成好習慣。
在雜物被堆滿之前,簡單、快速、有規律的習慣有助於幫助我們進行管理。如果能養成那些維持秩序的習慣,我們在短時間內能做很多事情,但這一點經常被我們低估。保持秩序比建立秩序容易得多,只要擁有正確的好習慣,你就不會堆積雜物。
當然,一想到要養成擺脫雜亂的習慣就讓人倍感壓力,但習慣一旦養成,這些行為就是自發行為。現在開始處理雜亂問題,以後就不用再為此費心了。
請養成好習慣。
清理好習慣:
迅速完成所有可以在一分鐘內完成的任務——把大衣掛起來,閱讀郵件,把檔案歸檔,扔掉壞了的簽字筆,把牙膏放回刷牙杯裡。
當你從一個房間到另一個房間時,隨手拿件東西過去。你不必馬上把東西歸位,只是讓它離目的地更近一些。
如果你在想“我把這件東西先放在這裡,等會兒再收拾”,那這就要引起警惕了。
確定是否是“拖延式清理”的辦法之一,就是問自己:如果我已經完成了這項艱難的任務,那我是否依然還想清理雜物?如果答案是否,那你這就是“拖延式清理”。
有益的準備和毫無益處的拖延差別很大。
你可能無法獨享整套房子,但你可以為自己爭取家中一域,例如壁櫥、書桌、檔案櫃、地下室的一角,這些地方都可以。
如果你跟別人共用一個房間,那麼你仍需要一處只屬於你的地方,一處你可以獨立掌控的地方。
雜物的出現大都是悄無聲息的。它們會逐漸堆積,我們通常不會注意到,直到它們堆積成山。
養成旅行時整理的習慣
在等飛機、火車或者公共汽車的時候,可以花幾分鐘時間整理一下錢包、揹包或者公文包。
明智購物
對於某些人,購物習慣會導致雜亂問題。如果是這樣,試著養成以下購物習慣:
·除非你有明確的購物目標,否則不要逛商店。
·購物要迅速。在商店待的時間越長,買的東西就越多。
·不要推購物車或者提購物籃。如果你只用手拿著要買的東西,那你肯定不會買太多。
·那些提供試吃、試用的東西會引發購買的衝動,所以拒絕免費樣品吧。
·靠近收銀臺時要小心,因為那裡到處都是可以讓你產生購買慾的東西。
·清除網上賬戶資訊,這樣每次購物時你都需要重新輸入你的所有資訊。
·記住:如果你不是真的需要或者想要某件物品,那麼它再便宜也請你不要買。
不要讓自己陷入“不足”
家裡要放一些現金,油箱裡要加足夠多的汽油,多存幾卷衛生紙,給手機充滿電。
這樣會幫你節省時間,避免因急用時感到“不足”而懊惱。
多次清理
無論何時,在清理完雜物後,請你再重新清理一次剛剛清理之處——至少再清理1~2次。
每次清理雜物,你扔的東西會越來越多,你也會越扔越上癮。
定期整理檔案
不要讓檔案堆積在角落裡。成堆的檔案會顯得很亂,而且重要檔案也容易丟失。
一天中每一個階段都留出“10分鐘過渡時間”
下班前,花10分鐘時間把東西整理好。這10分鐘幫助我們為一天的工作畫上句號,同時也讓第二天早上上班時心情更愉悅。
增添美感選擇自己最喜愛的顏色
找到自己最喜愛的顏色會使決策更容易。你會給自己選擇什麼顏色的手機殼或者運動服?當然是那些具有你最喜愛的顏色的了。
看到自己喜歡的顏色也會讓人精神振奮。
擴大工作空間
許多人在工作時都感到自己的工作空間很狹小。實際上,我們也可以透過清理雜物,讓當前的工作場所變得更有魅力、更寬敞。
物盡其用
你有沒有把好東西留著不捨得用的經歷?我反正是有。
所有東西都要物盡其用,這樣它們的價值才會體現出來。而把它們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則是一種浪費。
東西在精而不在多
清理雜物最令人愉快的一點,就是一旦處理掉那些自己不使用、不需要或不喜歡的東西,我們就會更加享受當下所擁有的東西。
讓居住空間更宜居
如果你不使用某個區域……想想為什麼你沒有使用。
你不用辦公桌,是因為它離你的活動範圍太遠,還是太近?你是否發現,自己通常不坐在客廳裡,而是坐在廚房裡?這是因為客廳太擁擠,還是太空曠?你不喜歡坐在扶手椅上看書,是因為光線不好,還是因為沒有地方放咖啡?
增添一絲奢華
一點點奢華就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
一套華麗的彩色記號筆,一把優質的菜刀,一條埃及棉床單,一個精美的皮質錢包,一把非常好的雨傘……適當的奢華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愉快。
我們也可以為工作場所增添一絲奢華。使用製作精良的工具或引入“奇思妙想”,讓工作體驗更愉快。在我的辦公室裡,為了兼得“實用”和“有趣”,我選擇了印有鮮豔圖案的資料夾、設計有趣的便箋和優雅的書包。
這些與眾不同的工具,比中規中矩的更好,可以讓我在工作中保持快樂。
貼近大自然
貝殼、鵝卵石、花朵、浮木、海玻璃、松果、中空的鳥蛋、在玻璃下壓些樹葉……在室內看到大自然的東西,會令人感到心曠神怡。
每個房間都應該有些驚喜有的地方,讓架子空著;有的地方,用抽屜裝無用之物在手機上建立外在的秩序設定秘密區域建立外在秩序的十大建議當然,每個人都可以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給出不同的建議。據我觀察,以下這十大建議是最有用的:
1.整理床鋪;
2.“一分鐘原則”——一切可以在一分鐘內做完的事情要抓緊完成,不要拖延;
3.“高效一小時”——列出你要完成的任務,每週拿出一小時,完成它們;
4.寓樂於做;
5.不要讓自己陷入“不足”;
6.不要把東西放下,請把它們放好;
7.不要囤積,用多少、存多少,不要儲存過量;
8.保留體積小、數目少的紀念品;
9.保持東西整齊有序,但也要記住過猶不及;
10.如果總是找不到東西,就請做做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