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睿智的靈魂
都置頂了毒雞湯
1
年末已到,聖誕、元旦雙節又要到來。目前看來,這個結尾還是歲月靜好的(僅限國內),我們也終於要和殘酷的2020說再見了。
相信在這一年中,很多人都對生命和死亡,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
的確,死亡無可避免,我們能做的,就是在有限的生命中珍惜每分每秒,以及善待身邊所有人,讓他們生前死後,都能擁有尊嚴,也給活著的人留下珍貴的回憶。
那麼,有沒有小夥伴想過,如果一個人去世了,他們的社交帳號會怎麼樣呢?
我的社交賬戶,會成為我留在世上最後的一抹痕跡嗎?
雖然這個問題,對於普通人來說有點超前了,畢竟也不是明天就會去世,但對於社交平臺來說,已經難以忽略。
隨著時間的推移,社交平臺每年產生的真實死亡使用者越來越多。
拿國外最常用、時間也最悠久的facebook來說,根據2018年的統計資料,facebook上已經有超過3000萬的死亡使用者,甚至有人預測,如果facebook能存活到80年後,到時上面的死亡使用者,會比活人使用者更多。
如此龐大的資料,對平臺來說是個巨大的負擔,要是不處理吧,這些名副其實的“殭屍號”,會佔用很多網路資源和維護費用;
但要是處理了,對活著的親友來說,總覺得不是滋味,還會衍生出很多法理上的問題。
因此,怎樣處理去世使用者的社交帳號,就很考驗平臺方的能力和人道主義精神了,一個不小心,老油條也會翻車引眾怒。
2
今年7月,有網友發現一名已經去世兩年的博主突然“復活”,還為某明星做資料,輿論頓時炸開了鍋。
微博等社交帳號盜號、買號等黑色產業鏈,大家已經心照不宣了,但消費到了死者頭上,還是令人義憤填膺。
在微博上,類似的情況一搜一大把,很多去世使用者的號,或者長時間沒用的號,都被人盜用成為廣告號,或一日幾更的垃圾營銷號,人死後,連那片唯一清淨的自留地,都被糟蹋得一塌糊塗。
在輿論壓力之下,微博不得不出面迴應,在今年9月,微博釋出了一個保護逝者賬號的公告,在被保護狀態下,賬號不能登入,也不能刪改、釋出內容,算是給了逝者們一片網路墓地。
然而,理想是這樣沒錯,但實際操作起來,還是有很多障礙。
比如說,微博怎麼知道使用者已經去世了?就算死者的賬戶得到保護,活人的呢,很久不用,就活該被盜?
對於微博來說,與其弄這些敷衍大眾的花架子,還不如認真自查,補補盜號買號的漏洞,才更令人安心吧。
無獨有偶,最近B站也出了一個關於處理逝者賬號的公告,單從公告內容來看,要比微博完善得多。
B站稱,對於去世的使用者,在取得直系親屬的確認和同意之後,平臺會將其賬號列為“紀念賬號”並加以保護。
這樣既避免了賬號被盜的風險,也能增強紀念的價值,讓活著的人得到更多的寬慰。
促使B站作出這個決定的契機,應該就是最近去世的兩位up主@卡夫卡鬆餅君 和@虎子的後半生,他們兩位都在罹患癌症之際,透過網路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感悟,展現了堅韌的對生命的熱愛。
然而,B站這個做法也不是完全沒有漏洞,比如說,在B站衝浪的通常都是年輕人,一般是不會把賬號告訴家人的,很多時候家人連他們是B站使用者都不知道,又怎麼能幫忙保護賬號呢?
這個舉措,對於一些有名氣的up主來說應該適用,但對於基數巨大的素人來說,大概只能成為一個聽起來挺美好的心理安慰。
絕大部分賬號,還是免不了沉寂、消逝乃至被盜的命運。
這其實還涉及一個問題:我的賬號,算不算是我的財產?社交帳號的價值,又應該如何衡量?
3
在2018年,英國一名叫Lucy的13歲少女意外懷孕,被渣男友以“不想當爸爸”為由用刀捅死,在當地引起了極大轟動,警方為了抓到嫌犯,公開了少女的照片和個人資訊,令她在死後變成“網紅”。
原版無碼
結果,facebook的騷操作來了,在警方要求提供嫌犯的facebook賬號和密碼時,facebook以保護使用者隱私為由拒絕了,然而一轉手,就將受害人的私人賬戶變成公共紀念頁面,供群眾悼念。
合著罪犯的隱私是隱私,死了的受害人的隱私,就不是隱私?
facebook這番吃人血饅頭的操作,還引發了少女家人的不滿,在變更賬戶屬性之前,平臺沒有和死者家人進行過任何溝通。
一覺醒來,他們就發現少女的facebook頁面闖入了很多陌生人,由好意悼念的,也有出言不遜的,看著屍骨未寒的孩子,被人以“紀念”的名義指指點點,任誰都會覺得不是滋味。
少女的家人,要求facebook把賬戶改回去,但沒有得到平臺方的迴應。
人死後在社交網路被“挖墳”的現象,在國內也有。
去年,衣索比亞某航班發生空難,死者中有8名是中國人。其中,一名死者因為女大學生的身份,受到了格外關注。
沒人會想到,一個已經“物理性死亡”的女孩,死後居然還要經歷一次“社會性死亡”,這不但是對死者的不尊重,更是一把把插向她活著的親友心口的尖刀。
所以現在問題來了:我們要如何衡量社交賬號的價值?我的賬號能被視為我的遺產嗎?
目前看來爭議還很大,原則上人只有賬戶的使用權,最終的所有權,還是歸平臺。
但如果人在去世後賬號得不到保護,那問題就很大了,平臺可以隨意處理,網友可以隨意打擾,要是賬戶裡還有點餘額、虛擬幣什麼的,親屬能不能繼承,恐怕也不好說。
更多的情況,恐怕是親屬壓根就不知道賬號的存在。
因此,個人覺得這個問題。是未來社交媒體平臺必須面對的巨大難題,雖然現在這類問題不多,畢竟很多社交平臺剛出現沒幾年,沒那麼多去世使用者,一般也只有去世使用者被盜號了,引起輿論關注,平臺才不情不願地迴應一下。
但要是再過幾年,一切就不好說了,一是死亡使用者的基數必然會越來越大,二是社交媒體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大到真金白銀,小到吃喝拉撒的生活分享,都和社交媒體有著密切聯絡。
要是我死後,賬號也跟著成了無主孤魂,可以任人處置,那麼相信每個人在用的時候,就再也回不去那種無憂無慮的心情了。
個人覺得,現在啥社交帳號都已經實名制了,最好的方法其實是平臺和官方建立一個數據庫,將社交賬戶也視為個人遺產。
人生前可以設定死後賬號的歸屬,比如自動登出、自動鎖定狀態等等,如果賬戶裡有餘額和虛擬幣,也可以通知親屬,或者根據生前意願,轉到其他賬戶。
當然,這是一個非常理想的處理方式了,未來能不能做到這樣,都還不好說,只不過未雨綢繆也是對的,但願真到了未來有必要的那一天,平臺和使用者都不會因為“從沒想過”而手足無措。
4
最後,還想說點題外話。
社交媒體這幾年飛速發展,但很多使用者也由一開始的躍躍欲試,變成現在的疏懶厭倦,甚至很多人都說,現在在社交媒體上已經聽不到真話了。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社會性死亡,但這種狀態,離社會性死亡又有多遠呢?
對於社交媒體上的親友而言,這樣的我們還算活著麼?
因此,這也是我們在社交媒體問題上的另一個思考:
如果失去了真正的交流和分享,每個人都把真正的自己埋藏在敷衍的社交表象之下,那麼社交媒體出現的意義,又是在哪裡呢?
無論怎樣,還是希望大家好好生活、珍惜可貴的生命、親人和朋友,儘量將所有的遺憾,都留在這個硬核的2020。
文 | 毒哥&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