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很多人認為改變生活品質,無非就是吃的好、穿的好、住得好、玩的好。但終究是得有錢。

其實並不盡然。

生活品質不僅是一個外在的表現形式,更是一種內心的感受。

這裡我所講的改變生活品質,並不是告訴你如何花錢,畢竟,花錢享受好的物質條件是誰都會的事。而從內心的改變是今天所講的重點。

人類因活動而產生的心理變化並非線性,而應視此活動與其他活動關聯而定。

比如,食物雖然是產生愉快情緒的最佳途徑,我們卻無法靠不斷進食而獲得快樂。如果我們分分鐘鍾都在吃喝,我們會立刻對食物喪失樂趣。

其它如,休息、購物等樂事,也是一樣的道理。這個道理總結就是:

少量即可明顯改善日常生活質量,而又不致上癮成癖,數量越是增多,“報酬率”越是降低。

改變生活品質,我們可以從如下方面著手:

一、規劃生活,獲得最優體驗

我們每個階段、每天都要清楚自己的主要任務是什麼,然後妥善的規劃日常活動,以從中獲取最有助益的體驗和感受。

二、重視人際互動

對於未受教育、貧窮、單身或者離異等資源較少的人而言,孤獨的影響更為顯著。

其中的道理在於:當你必須與旁人打交道時,即使對方是陌生人,你的注意力仍會因外在需求而集中。旁人的出現會給你帶來目標,並提供反饋。

相反,當無人與你為伴、無事可做,心念自然無須集中,此刻的你只好胡思亂想,甚至大鑽牛角尖。

三、環境會影響情緒

自古以來,藝術家、學者、修行者就已經知道挑選最有利於啟發靈感、撫平心靈的環境。

無數事實證明,居住環境會對人情緒產生影響。

因此,合宜的環境不但能給我們帶來好的情緒,還能激發我們的靈感及創造力。

四、瞭解自己的生物週期

有些人在不工作、不學習或週末期間,常有明顯的生理病症出現,比如頭痛、背疼等。

還有一些人,在與朋友相伴或者參加活動時,對病痛尚能忍受,但在獨自一人、無所事事時,疼痛感會突然暴增。

因此,人的意念未投注於某一特定事物,注意力即轉移至生理方面的不適。

五、注意做事方法

日常生活品質優劣並不取決於我們所做之事,而是取決於做事方法。

我們要注意每天所做之事,並體驗在不同活動、場合、時段及同伴情況下的感受。

每個人對不同的事物有自己不同的感受,我們要做的就是透過上述五個方面,找出符合自己內心能得到最優的感受,然後堅決的執行下去,這樣你就改變了自身的生活品質。

6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日常寶藏簡短文案(擁有快樂,儲蓄熱愛,生而自由,愛而無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