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這封信我不至讀過一遍(《寫給兒子的一封信》當時就登載在我服刑的監獄小報上),每讀一遍都似經歷著一次情感上的體驗,至今讓我記憶猶新——

那被毒魔吞噬了靈魂的兒子曾經的暴戾給家庭蒙上的陰影,那做母親的無可奈何看著兒子一步步走入大牆刻劃在心底裡的創痛,信的字裡行間漾滿一腔的悲憤與割捨不斷的親情,它們糾纏一起,它們交替流露,反映著通常家屬親人的複雜情緒,這就是恨透情未了。

“整個家庭都無法擺脫你給我們造成的傷害和陰影,這已不是用恨透了三字所能表達的”。可是,恨就能改變造成一家人心底裡的傷痕?恨就能抹去籠罩在一家人精神上的陰影?恨能改變現實,讓一切就成為一個可怕的惡夢,隨之夢醒煙飛灰滅?

斷絕關係、拒絕接見、不再寄上片言隻字,讓其孤獨、痛苦,在悔恨中品嚐自己釀成的苦酒,在自己挖掘的泥潭中苟活人生?而一句“恨透了”恰恰又是在這裡的未了情。

的確有恨!“……受傷的心無時不在滴血,這一生中刺傷我們的卻是至愛至親的兒子”。這一種料想不到的語氣顯然不僅指兒子陷入大牆的本身,這只是一個結果,一個預料中的必然性結果,作為一個母親眼睜睜看著兒子陷入泥潭,看著他“為之失魂落魄”,看著他“火燒火燎地難受”,想阻止嗎?

這是不讓他好好活著,這是干涉他的寧靜與自由。兒子的“人性與良知一點點在泯滅”,變得醉生夢死,變得得過且過,變得稍不如意就大喊大叫。

兒子的墮落是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的卻又無法阻止,這裡的“無法阻止”自然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兒子變得暴戾狂躁根本不允許阻止,一個是兒子尋死覓活、痛苦萬狀不忍心阻止,這對於做母親是怎樣的一種情感折磨,又怎能沒有恨。

“心已碎、情已絕、緣已盡”。其實,如果不再有恨,人無須在這裡表明心跡,無須掏心掏肺地數落刻劃在心靈上的創傷,無須強調在這裡的絕望。這樣做正是為了讓兒子懂得做母親的一顆心。

讀了兒子的一封封來信,終於又是“老淚縱橫、悲痛有加”,這裡豈是一個“恨透了”所能了結的。

人的情緒有時是說不清道不明的,愛與恨常常交織在一起,斬不斷理還亂,這往往使得思想感情陷入矛盾和痛苦之中。

我認為這位做母親的即是如此,推及大牆裡人的家屬,我以為大多數也會有著類似的情感體驗,但願做子女的、做丈夫的、做妻子的以及做父母的大牆裡面的人能把握這一份情結。

10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偉大的梧桐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