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年,身體和心理都會變得很脆弱。有些老年同志會害怕兩件事,一是死亡,二是孤獨。關於前者生長壯老已是自然法則,自古以來上至國王皇帝,下至庶民百姓都逃脫不了殊途同歸的結局,對此不用害怕,害怕也沒有用。關於後者也就是孤獨的話題,我想在這篇文章裡和大家交流一下。
前些天,偶然想起年輕時讀過的俄國作家契訶夫的長篇小說,內容是一個人和別人打賭,把自己關在一間屋子裡,不是幾天,也不是幾個月,而是好幾年,不和外界有任何接觸。最後,他終於堅持到了約定的期限,可以拿到這筆賭贏的鉅款,但是他沒有去取,而是給賭輸的人寫下一封信,信中說在他幽閉的漫長歲月裡,飽嘗了孤獨的苦楚,終於悟到了有比金錢更為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交流。
在喜愛安靜的我看來,理解同情之餘,並不能完全苟同書中主人公的觀點。當然,一個人生活在世上,是不能也不應該完全與世隔絕的。因為人既是自然界裡的人,也是社會中的人。所以,人需要與人為伴,與人交流,需要正常的人際交往能力,就像人需要陽光、空氣和水一樣。我也曾對一位苦惱於人際關係難處的朋友說過這樣的話:“對立統一是一切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人與人之間是即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的關係。不能設想偌大的世界就你一個人走在大街上,那樣的話,即便是在大白天,你也會因為極度恐懼而魂飛天外。”這說明人與人相互依存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人與人在一起工作和生活又必然會產生許許多多的矛盾和隔閡,小到一句話,大到一件事,都可能讓倆人心存芥蒂,甚至形同陌路。所以人與社會交融,與人相處既需要寬容的心態,還要具有藝術的技巧。最初,人憑藉自己的努力從動物群中脫穎而出,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思想的人和情感的人,使用語言和雙手去溝通和勞動的人,其顯著標志是人能運用心智去生活。所以,在工作和人際交往中,我們要學得一些技巧和策略。曾有這樣一則笑話:一個人練小提琴,拉得搖頭晃腦、大汗淋漓,間歇之餘,問聽者自己拉琴的技藝如何?人家告訴他,感情倒是很投入,技巧一點也沒有,聽到這,拉琴者非但沒有生氣,還告訴聽者:“那就對了,音樂需要投入感情,而技巧我則留著對付生活了。”所以,在人際交往中,掌握一些技巧,彼此保持適當的距離,存在一片獨立的天空,是有助於建立和諧良好的人際關係的。距離不免會產生孤獨,但是無論是在工作之中和工作之餘,人都是需要一些孤獨和獨處的,而讀書人更是懂得把孤獨和獨處加以利用或者當成生活的享樂。
像五四運動我黨早期領導人陳獨秀,一生就坐過兩次牢房,他說:“監獄和科學研究所一樣。”寬闊坦蕩的胸懷,溢於言表。還有臺灣作家李敖,用犀利的筆作武器抨擊政局,遭逮捕入獄多次,每一次都帶許多書籍坐牢,潛心研究、著書立傳,在李敖看來,蹲監獄是一件苦中做樂、因禍得福的事情。其實生活也是一樣。同樣一件事,你的態度不同,也許就會得出截然相反的兩個結果。一些古今中外偉大的科學家也都是不合作主義者。他們認為,看得遠和看得巧都會使人變成孤獨的強者,不免要忍受強者的孤獨。他們是在孤獨中發明創造,從而造福人類、千古留名的。孤獨雖然使你處在狹小的空間,但書籍的芳香卻瀰漫在你寬敞的心房。擁擠儘管溫暖,但心為形役的箇中滋味只有當事者自己清楚。所以,溫暖的書房和幽閉的監禁並沒有什麼區別,人的恬靜和滿足並不在於所處的外部環境而在於人的內心世界。如果能做到心如止水,即便在監舍裡也能享受到幸福,甚至比地球上所有的皇帝都快樂。在生活中普通人把孤獨看作是受罪,文人學者把獨處看做是享樂。人之異於其它生物,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能夠給發生的事情設下樂觀和悲觀的定義。彌爾頓就曾說過:“思想運用及思想本身能將地獄變為天堂,抑或將天堂變為地獄。”
享受每日的寧靜是生活的本質。尤其在當今社會競爭壓力面前,身心兩方面達到鬆弛和清新的境界對於一個日出日落、依時休息的老農也許是容易的,對一個城裡的現代人則很難。所以,獨處的時間就更顯必要了。一條河流,在湍急的表面是看不清水底美麗的鵝卵石的,即便是這水並不渾濁。只有在靜止的湖面,才能看清倒映的岸邊的垂柳樹和白雲悠悠的蔚藍的天。一個人也只有在獨處的時候才能真實地審視自己,發現自己,調整和完善自己。當然,現實中的人很難做到和尚尼姑物外的心情,成為心體兩忘的隱遁者,從而榮辱皆忘,前塵往事化做一縷輕煙,像流水白雲一般的散淡。但重要的是人要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人的肢體活動需要空間,人的心靈活動也需要空間。生活當中大家見面常問住幾室的?但是許多人可能不去想身體活動的空間是可以計量的,心靈活動的疆域是否也有個達標的數值?不可否認,許多人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心靈活動,更多的時候是軀體在社會上裡走動。
如果說孤獨對一個現代年輕人也是必要的,在生活的每一天都要給自己留下寂靜和獨處的時間。那麼孤獨對於老年人更是一種避免不了的自然規律和現象。我贊成外國人認為老年是一個人生命黃金階段的說法,西方人珍惜人生的每一個階段的生活。其實,孤獨是老年人無法迴避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自然現象,生長壯老也是自然法則。既然孤獨無法迴避,不如處之泰然,享受孤獨。在平靜溫馨的孤獨中回首過往,體悟生活,完成生命的旅行。
作者 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