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有一句話,形容生活過得無聊。是說,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了。如果是幾十年如一日的無聊,那到時候回過頭來看,估計會悔恨吧。不知道生活的意義,或者說不知道活著的意義。有時候很矛盾的羨慕一個狀態,就是度日如年,但這個八成是形容煎熬的,並不是什麼好事情。如果是自覺地把時間以分鐘作為衡量單位來對待,是否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時間呢?或者說,會給我提供一個更新的角度,與之前不一樣的生活方式呢?這個很值得一試。我先從思路上捋一捋。這麼做的時候,感覺時間變多了,只是感覺,因為大家都約定好了,一天就24小時,對於誰也不會多,對於誰也都不會少。那更充分地利用時間,更好的辦法就是改變自己對於時間的感受,如果能感到時間變慢了,就可以在同樣的時間內,完成更多的事情。如果人的一生以完成多少件事情來衡量的話,那這就相當於延長了人的生命了。魯迅先生貌似(一定是貌似,他要是沒說過我沒轍)說過,哪有什麼天才,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工作上了。這也就是說,在天分不相上下的情況下,投入的時間就成了拉開差距的關鍵了。如果連投入時間都差不多的時候,那仍然會出現差異,這是什麼原因呢?有人可能說是效率,沒錯,效率不同確實會影響到成果,但是就是這個效率不同是如何產生的呢?假設在同樣的時間內,能掌握的知識是相同的,那就好象就是效率沒有差異了,但是有一種情況呢,就是雖然是時間相同,但是不同的人對於時間的感受不同,有的人更加的專注,會在自己的主觀意識中把時間拉長,而不夠專注的人卻任由時間肆意溜走。想起了朱自清的《匆匆》裡的一段話: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裡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裡過去;默默裡,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去,從我的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裡閃過了。這段文字應該是回頭的時候,看到時光如梭的感慨。真正處在時間之中的時候,也就是當下,是不會有類似感覺的,當然,也會有快慢之分,原因在於當前處理的事情是否順利,順利的話, 就會覺得時間過得快,不順利的話,就會覺得時間過得較慢。回頭看自己經歷過的時間,一般都會覺得很快很快,尤其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回頭一看,哇,已經過了10年,20年,30年了,年輕的時候就不會有類似的感覺,總覺得時間慢,為什麼呢?因為從5歲到10歲,經歷了他整個人生的長度,但是從40歲到50歲,只是經歷了四分之一的人生,回頭看的時候,會覺得時間好短也可以理解了。再回頭看,在同樣的時間長度裡,尤其是短時間,比如幾個小時,去完成一項工作的時候,如果非常專注,會覺得效率很高,我認為可以從自己對時間的感受來看,時間對於專注的人來說,被拉長了,同樣的時間做的事情多了,也就是所謂的效率高了吧。己得在機器貓的漫畫裡有這麼一段,大雄想要發奮努力學習,為了第二天的考試,然後哆啦A夢就拿出了道具時門,對於大雄自己來說,就感覺時間變慢了,終於透過自己的努力,得了60分。說起來,我記得大雄的考卷都是零分。雖然是個科幻故事吧,但跟主題還是挺貼近的,只是它把人的感受轉換成了實實在在的現實。

之前也有過番茄工作法,就是為了保持高度的專注,將工作時間規定在20分鐘左右,在這個時間段內,要保持高度的集中力去解決手頭的問題,不受其他任何情況的打擾,到時間之後休息固定的時間。我覺得這種方法,跟我說的按分鐘來過日子或者按分鐘來工作有異曲同工的意思。從按天到按分鐘,是1440倍的差距,未免讓人知難而退,認為這個時間段過於短小,不能做成什麼事情,但是如果按照番茄鐘的方法,把按每分鐘來做調整為按每二十分鐘來過呢?與按天做就是72倍的差距,感覺稍微好一些。類似的,找到跟自己的節奏相搭的時間塊,然後高效地生活,這可能是我理想中的樣子。當然,要留意的是,時間塊選定了,但是不一定是固定不變的。我能想到的調整原因可能有兩種,第一是自己的感覺被放大了,時間塊可能就需要縮小來適應;還有就是有些事情不適合使用當前時間塊作為單位來處理,也需要進行調整了。還有一種,我之前沒有想過的,我之前總是想著把天調整成分鐘,沒有想過把天調整成周,旬,月,季,年,這感覺就是讓時間飛快消逝,不是我期望的樣子,我希望在不知道能維持多久的生命中,做些更有意義的事情,雖然有心理準備,我也得奔著更理想的人生努力。至少要做到(也許很難做到,只是說得輕鬆)“不因碌碌無為而悔恨,不因虛度年華而羞恥。”今天讀了景天老師的文章,也說了一個有關價值的觀點,我很認同:要找到自己的價值,做出自己的貢獻。

8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有沒有一種愛,可以天長地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