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多時候總是被當下的誘惑所迷惑,總是被當下的狀態所遷移,簡稱目光短淺。只關注當下的情緒狀態,而沒有去過多思考長遠的理想狀態。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有年少輕狂的狀態體驗。生命的體驗是怎樣的?就是在那一刻自己感覺非常不錯,甚至自己都會覺得時間就應該這樣去度過。
每天的任務安排自己是無頭緒的,就是想到哪裡就去做到哪裡,沒有一種規劃,或者說沒有一種掌控感。我們總是被一些所謂的情緒掌控,或者被一些擔憂牽絆著,不是那樣的果斷,不是那樣的灑脫。人生的狀態其實就是一鼓作氣,只要是對的,是合理的,那麼就直接開幹就好。
有時候特別奇怪,自己明明想要把週末的時間給充實起來,在週五的時候已經安排好時間了,那種決心只有自己很清楚,但是到了週六早上就發現,不想起床,好不容易有一個週末,那就好好睡一覺吧。就這樣一直拖到很晚才起來,發現一上午的時間就被浪費了。殊不知,到了中午,還在思考應該吃什麼,還在思考應該去哪裡吃,就這樣讓時間在白白流逝,自己渾然不覺。
人在忙碌的時候,是很難去體驗那種思考帶來的樂趣,這是需要訓練的,訓練自己的狀態,訓練自己的想法,訓練自己的思考力。凡事都去思考思考,那就會思考習慣。就像很多大人要求自己的孩子要孝順自己,那麼對於孝順這個詞語,自己又是如何理解的呢?自己又是如何去體驗的呢?當初自己是不是在孝順自己的父母呢?有沒有去帶領孩子體驗什麼是孝順?
很多東西我們都是被要求去做的,而很少去體會對方到底是怎麼想的?為什麼會這麼想?當這麼想的時候,自己有沒有這個能力去幫助對方。當遇到問題了,應該怎樣去解決?應該找誰幫助去解決?自己把自己的狀態應該保持什麼樣的節奏感?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平時沒有這樣的訓練,一下子就提升自己的格局,很是困難,或者說基本不現實的。
在學校的時候,學校老師大多數都在教授學科知識,而很少去教授如何賺錢?如何去找一個自己喜歡的物件?如何去挖掘自己的潛力?等等這些實際的課程。而這些實際的課程才是我們最需要的,也是最能夠直擊靈魂的。但是多年的教育成果,最擅長的莫過於成為做題專家。只要出一道題,就會想辦法去解決。無論是多麼難的題目,自己都會想辦法去解決,並且樂在其中。但是很少會去要求如何出題目?
如何出題目,是需要訓練的,相當於把學生的高度提升到老師的高度。那麼當學生會自己出題目,並且能夠擅長解決題目,那麼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學生就會從做題人變換為出題人。這種思維的訓練,就會給孩子帶來不一樣的天空,就會激發學生無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口號都是說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關鍵因素是用什麼方法去想象和創造呢?如果不能夠落地實施,那麼口號就只能成為口號。一個人最好的想法就是自己心裡明白,自己最需要的是什麼,然後有非常好的老師在指引,這就是最好的狀態。
如果現在想到了一個好的想法或者新的觀點,想一想是不是別人在幾年前就已經提出來了,只不過當時沒有接觸到資訊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