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引 言 孰輕孰重

物質和精神,是人類永恆的話題,不但反應了一個人的三觀,也體現了各自的人生態度與生活方式。

但兩者如何平衡與把握?卻是對每個人一生的考驗…

01 悄然流行“精緻窮”

不知從幾何起,生活中開始流行“精緻窮”,不幸的是,崇尚它的還是一些能力和條件不足的年輕人或普通大眾。

究其原因,個體自我的復甦與消費主義盛行,應該是它產生的基礎。

其實,這是一種過度的自我與偏離實際,是受商業引導和環境影響,不知不覺從眾,走入了一種歧途和誤區。

如果不加以調整和控制,嚴重了,就是一種痴迷和一定程度的心理疾病。

02.“精緻窮”的本質

“精緻窮”的本質,只不過是為了滿足某種身份認同和表面虛榮,而不顧自身條件的消費攀比與刻意掩飾,實則是一種自我安慰與滿足。

——表面看似有質量品味和身份平等,內心的焦慮、生活拮据,只有自知,結果上與實際大相徑庭。

誠然,身處社會,免不了世俗和從眾,人性和攀比使然。

但任何事情都有個度,否則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比如說,一個沒有收入的在校大學生,有個說得過去的手機就能用,非要花上七八千、上萬買個蘋果新款,沒錢或錢不夠,不是榨老爹老媽,就去網貸,還有的透過非常規手段,實在令人感嘆。

再比如,一些工作不久的打工人,收入沒多少,工資月月光,但還特迷戀小資的調調和名牌,非要勒緊褲腰帶,自虐或負債買名牌包和高檔化妝品,表面看似光鮮精緻,私下可能常吃泡麵。

不否認,追求富足與享受是人的本性,身在物質時代和功利社會,不是讓每個人做苦行僧,適當消費無可厚非。

但前提要有限度,量力而行,如果不顧實際,過份超前消費或信用透支,就是一種盲目和悲哀了。

03.“精緻窮”的根源

探究造成這種現象背後的根源,除了人性、攀比和虛榮,還有環境氛圍的影響以及個人的認知與理性。

“精緻窮”,只能讓人得到一種暫時的心理安慰,平抑一下心中的焦慮,並不能從實質上改變根本。

千千萬萬別以為自己進入了某種階層,更不能為了維持這種虛假的幻覺,把自己推進惡性迴圈的窘境!

一個人想真正贏得別人的認可與尊重,絕不是靠外在與表象,而是內在價值、能力、德行和修養,外在的東西不可能維持長久。

因此,清醒和成熟的人,通常都不會太在意攀比和虛榮,更不會被他人和物質所左右,而是把時間、精力和金錢花在對自己最有價值的事情上。

結 語 何去何從

要明白:所謂的享受,只能滿足一時,過後會更空虛;所謂的標籤和身份,其實就是刻意策劃包裝出來誘惑人的毒蘋果。

缺乏理性和自知的人,一旦上癮,就會深陷其中欲罷不能,一輩子都在為其付出和打工。

事實一再證明:過苦日子不易,再回頭去過苦日子會更難!

所以,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是一個成年人的理性與明智,不要輕易被他人和物質帶入歧途。

有些遊戲普通人玩不起,而且有人要的恰恰就是你無法自控的虛榮與攀比,要不,那些躲在背後的人掙誰的錢去?!

6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微笑,讓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