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一個人能不能在未來有一番作為,往往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比如方式方法、天賦、能力,外界支援等等。

但這些並不是最重要的。真正能成事的人,不是擁有很強的天賦,而是有這幾個特質。

1

始終以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不認慫。

不認慫,是一個人最應有的姿態。

生命中那些艱難的時刻,周遭颳著凜冽的寒風,枯葉亂舞,而你完全孤立。

一旦熬過去,就會發現曾經最痛的地方,終有一天會變成最強壯的地方。

人生百味,離合悲歡,苦笑淚水都是經歷,坎坷挫折都是試煉。

馬雲說過一句很酷的話:“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就很美好了,然而很多人死在了明天晚上。”

有句話說得好,今天再大的事兒,到了明天就是小事兒,今年再大的事兒,到了明年就是故事。

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只有被打倒的人。

你若不認慫,生活就沒辦法撂倒你

莎士比亞說:“黑夜無論怎樣悠長,白晝總會到來。每個人的人生總會經歷著這樣或者那樣的苦難,但是當你跨越了,你會發現一切都不過如此。

人生路上,有暗流,有狂風,山長水闊。只要步履不停,總會不斷成長、不斷收穫

東漢著名軍事家和外交家班超,是中年逆襲的典範。

39歲時,他還沒有穩定工作和收入,靠抄書打零工賺點小錢,一家人嗷嗷待哺要吃飯。

他的父親、哥哥、妹妹是史學家和文學家,而他臉寬脖子粗,就愛幹體力活,跟知識分子家庭氣氛格格不入。

有一次,他在歇息時,扔了筆感嘆道:“大丈夫如果沒有更好的志向謀略,也應像昭帝時期的傅介子、武帝時期的張騫那樣,在異地他鄉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麼能長期在筆、硯之間忙忙碌碌呢?”

旁邊的人都嘲笑他,就憑你?

班超說:“小子怎麼能瞭解壯士的志向呢!

誰也沒能想到,班超真的投筆從戎。

後來,他僅僅用了36人,孤軍在沙漠腹地作戰,一戰成名。

他用22年的時間,平定西域,五十餘國歸服東漢,功勳卓越。

65歲時,班超被冊封為定遠侯,完成了仿效傅介子、張騫立功西域的宿願,創造了一段傳奇佳話。

所謂的大器晚成,靠的不過是不認慫,厚積薄發。

演員倪大紅31歲才正式進入演藝圈,47歲時,《喬家大院》讓他在圈內嶄露頭角,59歲時,他獲得白玉蘭獎最佳男主角獎。

不管什麼時候,只要不認慫,便依然有逆襲的機會。

蘇東坡一生數次被貶,起起落落,漂浮不定。但他始終傲骨依舊,保持了一顆樂觀的心態,對生活不認慫。

被貶黃州,身無俸祿,沒人接濟他,他便身體力行、開墾荒地。

沒人和他聊天,他便追著商販、農夫,談天說地。

喜歡烹飪,就跑到河裡摸魚,跑到深山做餅。熬過了冬的蟄伏,才能迎來春的明媚。

他的後半生,始終以一種樂觀的人生哲學去面對,從不曾怨天尤人。

正是因為低谷時的不認慫,才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2

有超強的行動力。

蠢蠢欲動,不如立即行動。

有句話說得好:“心動不如行動!”

人最可怕的狀態是,思想上馳騁千里,行動上寸步難移。

一位每天夢想發財的年輕人,幾乎每天都去教堂進行禱告:“上帝啊,請念在我多年敬畏您的份上,讓我中一次彩票吧!”每天,他的禱告詞都一樣。

幾天後,他垂頭喪氣地來到教堂,同樣祈禱:“上帝啊,為何不讓我中彩票?” 以後幾天裡,他天天如此,做著同樣的禱告。

最後一次,他跪在地上,嘴裡發出同樣的禱告:“我的上帝,為何您不聽我的禱告呢?讓我中彩吧,哪怕就一次,我願意終身信奉您。”

這時上帝再也無法忍受了,他威嚴的說:“我一直在聽你相同的禱告,我再也受不了了,最起碼你也該先去買一張彩票吧!”

你是否也像夢想中彩票的年輕人一樣,整日做著發財夢,卻從不付諸行動?

蠢蠢欲動,卻拿不出任何行動,擁有再多的機會也無用。

稍不留神,我們就會淪為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生活中,大部分人都犯下一個相同的錯誤:心動的時候多,行動的時候少。總把希望寄託在今天,把行動留在明天的明天。有夢想,卻不去行動,有決心,卻邁不出第一步。

現實中,許多人往往會有一種心態:

我不是不願意行動,但我覺得還沒有準備好,我想等一切都準備好了,再去行動。

有些人給自己設定一個任務,卻始終邁不出第一步。

一次又一次地計劃,最終變成一套又一套空話。美好的夢想,一次又一次成為了空想。

我們曾經錯失過很多寶貴機會,理由大都是:再等等,現在還沒準備好,我們要一切都完美了再開始。

於是越等越覺得準備不足,需要磨練的很多,到最後等著等著發現這事兒需要的東西太多,乾脆放棄了。

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種狀況,想寫作,遲遲不動筆,要等自己文筆更好了再開始,要等素材更多了再開始,要等一個完美的日期再開始⋯⋯

如果等待時機成熟才行動,你可能永遠都等不到。事情總有不合理的一面,你永遠等不到完美的時機。你必須立即行動,問題一出現就去解決它。

想法雖然重要,但是隻有在實現了以後才會變得有價值。

一個付諸行動的普通想法要比成千上萬個不去實現的好想法要實際得多。如果你有一個好想法,那麼就去實現它,否則它永遠也不會變為現實。

你是否注意過演講最難熬的莫過於等待輪到自己的時間?即使是有經驗的演講家或是演員也會感到一些焦急。一旦他們開始了,恐懼就會消失。行動是治癒恐懼的最好良藥。最難開始行動的時間就是剛開始的時候。在球開始滾動之後,你會變得自信,事情也變得簡單。

有句話說,沒有行動的地方,就絕對沒有成功。

心動不行動,滿腔熱血,不是行動全然無用。有了想法,接下來就該驅逐內心的懶惰,喚醒沉睡的自己,一步一步行動起來。

只想不做,什麼都難。

開始行動起來,集中精力往前走,就顧不上難不難了,走著走著事情自然而然就容易了。

唯有行動,能帶我們去實現美好的夢想。

拿破崙說:行動和速度是制勝的關鍵。在等待中消磨鬥志是件得不償失的事情。有時,你必須先試著跳躍,才能在墜下的過程中羽翼漸豐,你必須在時間結束前出手,因為人生沒有加時賽,也無法重來。與其蠢蠢欲動,不如即刻行動!

3

面對艱難困苦,熬得住,吃得了苦。

熬得住,吃得苦,生活的艱難,終將成為笑談。

每個人的生命裡,都會有一段又一段難熬的時光。

或許是失業的窮困,或許是失戀的悲傷,或許是創業的打擊,或許是病痛的折磨……有時真覺得生活太苦了,快要撐不下去了。

人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步步熬出來的,蝴蝶熬過了束縛,才能破繭而出;梅花熬過了寒冬,才能傲然挺立。

人,熬過了苦難,才能自由自在。

竹子熬了4年,長了3釐米,但到第五年,每天長30釐米。

最終可達15米之高。

但,有多少人,沒熬過那3釐米?

羅曼·羅蘭說過: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人生在世,遭遇悽風苦雨實屬自然。

只有熬過去,才能看到風和日麗的明天。

挺過驚濤駭浪,熬過困苦霜寒,等到苦盡回甘的那一刻,你定能把過往的焦灼和痛苦化為笑談。

《孟子》有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裡,就寫了一群歷盡劫數的平凡人物。

他們為了擺脫飢餓和貧窮艱難打拼,為了生計堅韌活著,只為奔向生活的好光景。

當孫少安在破敗不堪的爛窯洞中安下身,湊合著住下來,為了改變家庭的光景死拼時;當他建起磚窯,為生活的改觀而奮起戰鬥時;

當孫少平聽從命運的召喚,赤手空拳,無比艱難地去東關橋頭攬工時;當他背起一百多斤重的大石頭爬坡,汗水在他臉上像小溪一樣縱橫時。

最終,孫少平輾轉到煤礦工作,靠辛勤的勞動改善貧寒的狀況,孫少安的磚窯經營得越來越景氣。

他們的父親玉厚老漢吃上白麵饃饃時,雙眼濡溼了,拿著少平寄來的匯款單時,淚花在眼眶打轉了,這是苦盡甘來的滋味。

俗話說:“生活有五味,酸甜苦辣鹹。”

苦是生命中所不能避免的一味,一個人只有吃過苦,才能體會到苦盡甘來的歡愉。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中人,吃得屈中屈方為人上人。

“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古代有多少讀書人,出身貧寒,期望十年寒窗苦讀能夠金榜題名,改變命運,實現抱負。其中又有多少人屢次落第,困居京都,沉淪科場。

韓愈有言:“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這條路熬得住就有希望博得功名,熬不住就前功盡棄,平平庸庸。

曾國藩少年讀書時,天賦極差。

同時期的左宗棠14歲高中狀元,李鴻章17歲中秀才。

但他的成就卻超過了很多人,這得益於他的勤奮和堅持。

修身、學習其實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的堅持,每天進步一點點。

正是因為他不斷地熬、不斷地堅持,才從一個普通人轉變為國家棟梁和“千古第一完人。”

生活總是苦樂參半,唯有熬過艱難,才能將人生變得美好。

苦盡,甘自來。春暖,花會開。

10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畫一張到達未來的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