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說,時間是世界上最公平的東西。但是,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同樣長短的時間裡,面對不同的人和事,有人感覺度日如年,有人卻感覺須臾之間。
這是因為,時間不僅是物理世界的存在,更是精神世界的存在:時間存在於每個人的心裡,人的心裡如果沒有時間,時間就沒有意義。時間的本質,是一種精神現象。
流光容易把人拋,那些眼前讓我們感到焦慮的東西,實際上都微不足道,而那些使我們光陰虛擲的,才是時間的敵人。
當越來越多的人驚歎“時間都去哪兒呢?”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懷念“從前慢,車,馬,郵件都慢”時,我們才發現:
到頭來,自己不過是“時間的敵人”的俘虜。時間的敵人——無知、自負、貪婪、恐懼、強制,等等,它們根植於人性,一旦被固化為錯誤的觀念,就很難被改變。
50後:靠家庭出身和背景;
60後:靠和單位領導搞好關係;
70後:靠自己的聰明和努力;
80後:選擇大於努力;
90後:你說的成功,是我要的成功嗎?
00後:為什麼要成功,成功有那麼重要嗎?
與其說這是一份關於成功的問卷,不如說是社會觀念進化史的一個樣本。不同答案的背後,是不同的觀念。而這些觀念,是不同年代資訊環境的一面鏡子。
已逝的過往不可追,但若拒絕更新過往陳腐、愚昧的認知,縱然生命還在繼續,但意義層面的時間,其實已經停止了。
因為,時間本無意義,是觀念賦予時間意義。因此,錯誤的觀念,是時間的頭號敵人。
在已知的錯誤觀念中,沒有比不做價值判斷、不事創造更虛耗時光了。所以,葡萄牙偉大的詩人費爾南多·佩索阿才說:
除掉睡眠,人的一輩子只有一萬多天。人與人的唯一不同在於:你是真的活了一萬多天,還是僅僅生活了一天,卻重複了一萬多次?
價值判斷,簡單說,就是對一件事有沒有價值,有什麼樣的價值,以及在不同的價值發生衝突時,到底該如何排序的基本判斷。而創造,就是將觀念中的價值,變成現實的活動。價值判斷是前提,創造是結果。
價值判斷關乎是非善惡,受制於良知和認知。因此,那些說的最動聽,膜拜者最多的,未必就是善,因為價值判斷最重要的,是符合邏輯與道德。
很多到處教別人如何成功的,往往不是真正的成功學大師,很可能是騙子,因為他自己還處於透過騙人來“成功”的階段。
很多把愛國喊得震天響的,未必就是真愛國,很可能把愛國當做一門生意,因為他的家屬可能早已移民。
很多許諾要在人間建造天堂的,未必就是天使,很可能是魔鬼,因為他建造天堂的方式很特別——先把人間變成地獄。
創造源於價值判斷,卻受制於環境和能力,因此,創造有大小和有無之分。那些做的最辛苦的,存在時間久的,未必是創造,因為價值一直缺失。
很多文字工作者,每天看起來都在忙碌的寫稿、發稿,但事實上,沒有幾句話是自己的,沒有幾個觀點是有價值的。
很多社科學者,一輩子都在研究“最重要,最主流”的思想,看似著作等身,但全是拾人牙慧的陳詞濫調,甚至是混淆是非、顛倒黑白的毒素。
埃及的歷史上下六千年,但今天留下來的,似乎只有金字塔、尼羅河和埃及豔后的故事;美國的歷史,即便從五月花號算起,也只有短短四百年,但創造出的技術文明、商業文明、制度文明,卻讓世界炫目。
錯誤的觀念,矇住了我們的雙眼,不僅蹉跎歲月,還毀滅了無數的美好。
它將無數精英的才華和光陰,在不事創造的內耗中消磨殆盡;
它將一代又一代人的時間,鎖定在生存和繁衍之中,讓他們的精神世界越來越單一,越來越荒蕪。
它讓多少人,即便只是為了活著,也早已拼盡了全力。然而,人和動物不一樣,人還需要尊嚴,需要意義,需要愛和自由。
每天,都有無數個聲音在我們耳邊說:投降吧,面對時間的流逝,你我都無能為力;
偶爾,也有人鼓勵我們做時間的朋友:時間的長度很難改變,那就拓展它的寬度和厚度吧。
是的,沒有人會矇住眼睛過馬路,但太多的人卻蒙著雙眼過一生。與時間做朋友的第一步,先要揭掉那些由錯誤觀念編織的,一直矇住我們雙眼的無邊遮布,去擁抱那些能夠洞察普遍人性,展示世界恆常道理的好觀念。
我們堅持做一件事,不是因為它能馬上帶來什麼,而是因為它能創造恆久的價值,能幫助我們,甚至我們的子孫後代,來抵抗一個個時間的敵人。比如:
你可能處境優渥,但卻關注弱勢群體的蔬菜和糧食,認為社會正義要比個人的財富和權力更重要;
你或許快要被生活壓垮,但還堅持閱讀和思考,在精神世界裡,你是自己的國王,因為你深知:比守身如玉更重要的,是守“腦”如玉。
這兩年,刮向獨立書店的寒風越來越凜冽,我們書店堅持為您精選那些值得反覆閱讀、值得向身邊朋友推薦、甚至值得傳世的經典好書,因為我們堅信:
如果時間終究逃脫不掉被浪費的宿命,那就讓我們一起,把最美好的時光,“浪費”在閱讀最一流的書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