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悲劇,就是整天在腦子裡幹大事,在現實裡又變得畏首畏尾,渾渾噩噩。
在知乎上曾有個問題:優秀和平庸之間,最大的差距是什麼?
有個高讚的回答是,肯不肯行動。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許多心願,但最終決定他們是否可以實現,是否可以走得更遠的,
不是他們是否獲得了至關重要的好運,而是看他們是否願意付出,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動。
生活在這個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的社會,大家都存在這樣的焦慮和不安。尋求突破,並不斷的自我完善,自我增值成為戰勝現實,填補內心不安的一劑良藥!這個時候學習和成長才可以讓自己跟上發展的腳步。
拿破崙說:行動和速度是制勝的關鍵。在等待中消磨鬥志是件得不償失的事情。有時,你必須先試著跳躍,才能在墜下的過程中羽翼漸豐,你必須在時間結束前出手,因為人生沒有加時賽,也無法重來。與其蠢蠢欲動,不如即刻行動!
01一位老和尚,他身邊聚攏著一幫虔誠的弟子。
這一天,他囑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擔柴回來。弟子們匆匆行至離山不遠的河邊,人人目瞪口呆。只見洪水從山上奔瀉而下,無論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無功而返,弟子們都有些垂頭喪氣。
唯獨一個小和尚與師傅坦然相對。師傅問其故,小和尚從懷中掏出一個蘋果,遞給師傅說,過不了河,打不了柴,見河邊有棵蘋果樹,我就順手把樹上唯一的一個蘋果摘來了。
後來,這位小和尚成了師傅的衣缽傳人。
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過不了的河。過不了的河掉頭而回,也是一種智慧。但真正的智慧還要在河邊做一件事情:放飛思想的風箏,摘下一個"蘋果"。歷覽古今,抱定這樣一種生活信念的人,最終都實現了人生的突圍和超越。
行動的目的就是要結果,一個差的結果也比沒有結果強!
有了0.1,就有0.2、0.3…,永遠大於0,完美的結果永遠是長期努力的結果,只要邁出了第一步,就離成功進了一步。不要因為害怕得不到成功就原地不動,邁出第一步也許你不會成功,但是原地不動就一定不會成功。"坐著不動永遠也賺不到錢",所以要行動。但與此同時,要想使成功的機率增大,就要儘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採取最多的行動。
02科學家們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只有窗戶開啟的半密閉的房間裡,將6只蜜蜂和同樣數目的蒼蠅裝進一個玻璃瓶中,把瓶子放平在桌上,瓶底朝著窗戶。
然後,觀察蜜蜂和蒼蠅會有什麼樣的舉動。
科學家們發現,蜜蜂們會不緊不慢地在瓶底徘徊,認為能找到出口,直到它們力竭倒斃或餓死;而蒼蠅們則會不停地在瓶中"橫衝直撞",在瓶中的飛行速度明顯高於蜜蜂,不到兩分鐘之內,他們穿過另一端的瓶頸逃逸一空。
蜜蜂們以為,在光線最明亮的地方一定會找到囚室的出口。於是,它們不緊不慢地行動著,等待它們的結果卻是死亡。而蒼蠅們卻成功地逃離了,這並不在於它們有什麼特長也不在於它們的智商水平的高低,關鍵在於它們不斷地"橫衝直撞",在於它們懂得快速行動求得生存。
著名畫家齊白石畫蝦可以說是畫壇一絕,靈動活潑,栩栩如生,來自生活,卻超越生活,大膽概括簡化,被人稱為傳神妙筆。
而他其實是在六十二歲的時候,才意識到自己對蝦的領會還不夠深入。
於是,他就在花案上放了一個水碗,常年養著幾隻蝦,反覆觀察蝦的形狀、動態,不斷的練習,才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一幅幅畫。
所以,有想法,就去做,而不是想著到底可不可以,行動力,比你空想更重要。
只要你想開始,任何時候都不晚。在很多時候,自以為聰明地坐著不動,不如嘗試著去行動,在行動的過程中,出口就在等著你,只要你堅持嘗試,就一定會找到逃離困境的出口,而那些自作聰明坐等機會的人反而只能等著死亡。
俗語云:方向不對,努力白費。當你有了正確的認知,用行動去不斷驗證和踐行,不斷的去修正結果的時候,你才可以獲得自己的終極目標。因此,擁有正確的認知尤為重要。
行動就會有收穫,行動就會出結果,0.1永遠大於0,這是一個世人皆知的簡單基礎數學。快速的行動,不被眼前的假光明所迷惑,更能保證我們得到想要的結果。
03一位總經理要從三個很優秀的人中選擇一位做助手,他再三權衡,難下結論,最後索性帶著他們去打獵。到達目的地,一切準備就緒,在開始行動之前,總經理問:你們看到了什麼?
甲說:我看到了一望無際的草原、藍天、白雲,還有奔跑的野兔。
乙:我看到了經理、同事、獵槍、眼前優美的景色,還有奔跑的野兔、水中的野鴨。
丙說:我只看到了野兔。回到公司,總經理就確定丙為經理助手,後來丙乾得很出色,不久就獲得了提升。
我們看問題、辦事情在具體行動時時,要善於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如果不分主次,或抓不住中心,就不可能把事情辦好。職員丙與職員甲、職員乙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善於抓住中心,這也正是他取勝的關鍵。兩惡權重取其輕,兩處權重取其重。人生處處都在選擇,成功或失敗就在於選擇的重心不同。
他曾是美國海岸警衛隊的一名廚師,業餘時間幫同事們寫情書,當他發現自己愛上寫作後,就下定決心兩到三年內寫一本小說。
於是,每天晚上當別人出去娛樂時,他就在房間裡寫作,後來退役後,他依然堅持寫。
因為沒有多少稿費,他的欠款越來越多,甚至沒有買麵包的錢,但他依然堅持寫。
期間有朋友實在看不下去了,就給他介紹了一份到政府部門工作的差事,他拒絕了,理由是他要成為作家,所以要不停的寫。
十二年後,他寫完了那本書,就是他的成名之作《根》。
據說他的手指都變形了,視力也下降了很多。
值得慶幸的是,他的那本書火了,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僅在美國就發行了160萬冊精裝本和370萬冊平裝本,他的收入一下子超過了500元美元。
他曾說過:"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徑就是立刻行動,努力工作,並且對自己的目標深信不疑。"
但在我看來,他成功的原因除了立刻行動外,更重要的是他能在行動的過程中排除萬難,堅持下去,因為這比立刻行動要難很多。
也唯有排除萬難堅持行動,才能真正的實現目標。
04沒有行動力的夢想,僅僅是自我意淫。別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心理學上有個理論叫做認知失調,指的是當我們的行為與自我概念相沖突時,人們會產生不舒服的感覺,為了消除這種不舒服,人們通常會扭曲自己的觀念。它清晰地顯示,許多時候人們會為自己的行為尋找理由,進行辯解。
我們都愛為自己的拖延找藉口,寧願躺在自己的舒適區怡然自得,也不願真正地突破自己。
當你得知某某某又取得了什麼成績,有了什麼新的突破時,此時,你也許會想,我要是也能這樣該多好。大多數人,可能真的只是想想,然後依然按部就班,然後繼續羨慕嫉妒。
網上有一個很火的名詞——積極廢人,是指那些常常"間接性發奮圖強,持續性混吃等死",立一大堆flag,實際上卻實現不了幾個,心態積極,行動上宛如廢物,最終被現實打臉的人。
生活中處處在上演著"積極廢人式生活":
睡覺之前腦子裡是:我明天要早起學習。結果第二天縮在被窩裡,大腦就毅然決然地決定:我不!決定每天早睡早起,結果躺下之後,抖音微博一條接著一條刷,根本捨不得放棄夜裡的美好時光,結果第二天鬧鐘響了七八遍也叫不醒你。羨慕別人的好身材和健康,於是辦了健身卡,買了健身裝備,結果只去了幾次,間接性地秀了幾次朋友圈便恢復如初……
《我的世界很小,但剛剛好》有這樣一句話:"一切沒有行動力的計劃都是耍流氓。" 不行動,註定無法獲得命運的垂青。沒有行動力的計劃還不如沒有計劃,沒有行動力的想法等於沒想法。
畢竟計劃只是執行的前提,行動才是執行的真諦,如果計劃不能透過行動去實踐與總結,任何完美的計劃都只能是一個永不能實現的童話。
有時候看到一些人的狀態,挺著急的,明明可以有一個很不錯的未來,卻在荒廢日子,踐踏自己的天賦。別抱怨自己過得不好,你執行力差,做得不到位,心裡沒數嗎?
想做一件事,就動起來,時間不等人,機會也不等人,切記!所以說,決定你人生高度的不是制定多麼完美的人生規劃,而是即刻行動。
05在學習中,拖延症可以說是一種現代頑疾,在學生群體中廣泛存在。拖延問題的出現並不是單純的懶惰或者意志力薄弱。
拖延症其實是有深刻的心理原因的。這個原因包括三方面:一是事情太難了不會做,產生了畏難情緒;二是過度疲勞,體力和精神都嚴重透支;三是學習太枯燥,任務太單一,缺乏動力沒有成就感。這三個方面就是我們平時經常說的"不會做""太累了"和"不想做"。
拖延症會對我們的學習造成嚴重影響,而且對很多同學來說,似乎這是無法治癒的"絕症"。其實,就像治療其他疾病一樣,拖延症也需要找準方法、循序漸進地去克服和改變。
如何克服拖延症?這是一個我們都必須重視的問題!下面具體分析一下!有時候拖延,不是不想完成,而是因為面對的學習任務太難了,執行起來有難度。這時候我們應該適當地拆解學習任務。
嘗試著增加一些學習的趣味性,變著花樣去學習,降低學習的枯燥感,增加自己學習的動力,也能夠有效地改善拖延症。
一般情況下,做作業時打哈欠、背古詩詞和背單詞時犯困,又或者某一段時間感覺自己記憶力下降、學習能力有所降低,這些都是過度疲勞的訊號,遇到這種情況時,就需要我們調整作息時間,勞逸結合。只有狀態好的時候,學習效率才能提高,行動力也才能進一步增強。
哈佛大學人才學家哈里克說,世上93%的人都因拖延的陋習而一事無成,這是因為拖延能殺傷人的積極性。作為學生,如果我們被拖延症所控制,後果是不堪設想的。我們需要更真實地看待拖延症、瞭解拖延症,運用合理的對策攻克拖延症,保持對學習的熱情和行動力,拒絕做拖延症的手下敗將。
老子在《道德經》曾寫到:"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其實無論做任何事,你都必須要先開始,你只有在行動中,一步一個腳印,才能得到和擁有你想要的一切。
但如果你只是憑腦袋空想,如果你始終不肯踏出第一步,那麼你就很難真正心想事成。
無論你有什麼想見的人,有什麼想做的事,從現在開始,趕快行動起來。
人生沒有太晚,也沒有太遲,只有因不去做而造成的不甘和遺憾。
有人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頭到腳的距離。頭是夢想,腳是實踐。我非常喜歡歐·梅雷迪思說過的一句話:"我們的行動就是我們的最後審判人。"
用正確的策略方法,讓自己的行動徹底變現,成為一個真正的持續行動者。
最終,你一定會收到最好的結果。
有句話說得好:一個道理,聽了不做,就是雞湯;聽了實踐,才是真金白銀。
未來有多不可預期,就看你當下點點滴滴的行動,能持續多久。
因為,行動是我們最後的"審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