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感恩##比較#有時候,一個人的生活是95%的美妙,但他們只會抱怨不完美的5%,忘記了自己大部分的幸福。
如果想要改善某些東西,一般都是因為覺得它不夠好。雖然如此,在努力爭取改善的時候,依然可以心存感恩。
1
Peter在 "Think with Intention" 一書裡說,人類的進化是為了生存,所以大腦會專注於負面資訊或者風險,因為這些資訊關乎自己的生死。
發生了不如意的事情,很多人都會抱怨,他們會對其他人講述自己是無辜的受害者,目的是要求其他人同意他們在事件中的角色。
實際上,負面情緒的表達,不會使事情變得更好。
2
你可能會問 :那我們就不應該表達真實的情感了?
在這裡要分清楚,在某些情況下,有必要詳細說明你感到不高興的地方,例如在工作場所需要調解糾紛,或者是犯罪或其他不公正行為的受害者,你都應該表達事實。
最關鍵的,是你的表達是有目的,最終可以幫助解決問題。
如果沒有采取任何措施來改變情況,抱怨不但不能消除憤怒,只會激發你及周圍的人更多的憤怒。
人們想透過不斷重複的抱怨,增強受害者的感覺,讓大腦證明抱怨是合理的,而且不斷尋找更多讓自己沮喪的理由。
這就糟了,因為這些思維令他們不會以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當然也不會採取步驟幫助自己。
抱怨就是訓練大腦尋找缺陷,感到受害,令人們只是被動地等待,幻想期待的生活會自動來臨。
3
正確的心態,是讓煩惱過去,與其他人一起進行積極的交流,而不是閒聊和抱怨。
接受自己的不滿,進入積極主動的狀態,問問自己,“現在可以做什麼來解決問題 ?“
要培養感激之心,注意並感謝周圍美好的事物。每天把感謝的事物記錄下來,當你發覺自己遭遇困難要抱怨時,重溫這本日記,調整心情面向積極的一面。
4
除了不會感恩,很多人還會經常與他人比較。其實,他們是將自己最糟糕的情況,與他人表現出來的最好情況比較。
他們認識不到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每個人都有尊嚴地生活,都有價值,不需要向任何人證明什麼。
與他人進行比較,認為其他人是競爭者,會降低與他人分享快樂的能力。
5
產生比較心裡的時候,想一想,是什麼讓我們生活得美好 ?
或許你是家庭中收入最低的人,但這對你充滿愛心,創造力,幽默感和有目標的生活能力有任何影響嗎?
你擁有的東西,可能跟你的理想還有很大差距,但這並不能阻止你成為好的父母,有價值的員工,有才華的藝術家等。
學會感恩,你不需要成為"第一",都可以欣賞自然界的美麗,或擁抱著你所愛的人生活。
6
提醒自己,他人跟你一樣,都不是完美的,而且,你看到其他人的"好",實際並不一定是這樣。
當一對看起來很快樂的夫婦宣佈離婚時,你可能會感到驚訝,你要知道的,是你在社交媒體裡見到的,都是他人想給你看的表面美好狀況。
不要將自己的內心與他人的外表比較。
覺得他人的生活狀況良好,你可以從中汲取靈感,而不是去跟他們比較。
你可以仿效很多運動員的方法,將自己現在與過去的表現比較,根據自己的條件適當設定目標。
7
你要的是 "挑戰自我",而不是 "我要比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