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一直相信,即使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但是不同的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樣的。
同樣是生活在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有的人住著和東方明珠做鄰居的房子,喝著下午茶,房間寬敞明亮。有的人卻擠在十平米的小房間,沒有光線,沒有廚房。
有的人看到了大都市充滿熱情的一面,有的人卻只是想遠離它。
成為哪種,全在於你是一個怎樣的人。
是全然被這個世界打敗,被身邊人打敗,還是選擇站起來,活出一番天地。
現在的女人有知識有理想尚且還有艱難險阻,古時候的女子受牽拌的因素可就太多了,還能掙扎一番,努力向前,當代的女人為什麼不敢為自己的命運博一次。
02施施剛剛踏入廣州這片土地的時候是上大學的那年,從小生活在海南農村的一個小姑娘,沒有去過大城市,甚至連霓虹燈也沒有看過,廣州這座年輕有朝氣的城市,讓她恍了眼睛。
跟著同學一塊上街買衣服,價格砍了又砍;集體出遊去外頭住賓館,只能選擇最便宜的廉租房。凡是用價格來衡量的,只能是最低的。
這樣的生活並不好,或者,是她的眼界沒有開啟。
她不明白,為什麼有這麼多的人喜歡在廣州生活,喜歡追求這大城市的影子,聽爸媽的話回家鄉當個老師不好嗎,最起碼壓力沒有這麼大。
她最初的心願,也是和許多人一樣,畢業後回農村教書,基本上一輩子就待在那兒,不會有多大變動,安穩。
直到目睹了大學老師一週的行程,她才開始改變自己的想法。
由於她的論文是參與了老師研究的一個專案,也就是專案進行的快慢和她的論文有直接的聯絡。老師很忙,除了學校,還有其它地方要跑,老師就提議,不妨跟著她一週,順便沒有頭緒的時候可以去外頭轉轉,開發一下思路。
施施於是上午跟著老師在實驗室,下午跟著她去跑工廠,第二天依舊如此。
在第三天的時候,老師要跑外地,帶上她一起,沒想到教化學的老師還能說出一口流利的外語,讓施施聽呆了。那侃侃而談的樣子,像極了商場上的精英。
太晚回來,就跟著老師去了她家,第二天醒來的時候才仔細看著這家中的一景一物。
房子不算太大,但也不小,老師描述差不多150平米,外帶一個小陽臺,平日裡空閒的時候在那裡喝著茶看著下面在花園裡嬉鬧的孩子。屋子裡的書桌,茶几,小咖啡屋,都是老師精心裝飾過的。
特別是那個自帶滑動影院的臥室,幾乎填補了施施內心對城市美好向往的空白。
而老師的作風,有點像《三十而已》中的顧佳,為了更好的生活給孩子,給家人,可以伏低,卻暗暗努力,不曾停下來。
從那時起,施施心裡多了一份不甘心,也多了一份對生活的熱情,不願過早認命,想憑藉自己的努力,活出精彩的生活。
後來的她,雖然還沒有在這座城市完全紮根,但可以看到她的人生已經在發生改變了。
其實,不甘心的女人,才能活得精彩,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不被世俗的約定俗成所束縛。
03比如《三十而已》中的三位女性,其實都是不甘心的女性,顧佳自然不用說,不是主角,卻演出了自己的主角生活。
而王漫妮呢,敢在這座城市打拼多年,雖然依舊沒房沒車,但是心中的理念是沒有破滅的。鍾曉芹,普通的上班族,如果沒有作家夢,也不會有後來出版書籍的一幕,她們都是對夢想有追求的人,且都是敢付出實際行動的人。
不甘心,不是因為眼下的生活不夠好,是因為心中有一個夢,一種期盼的生活還在遠方,為了能夠得著,必須得卯足了勁向前奔跑。
這樣的人,即使遭遇了挫折,也有面對挫折重頭再來的勇氣。
那時,你才能歷經世事,看到天空本來的顏色,繼續踏上人生新的臺階,看得越多,就越珍惜,人生就越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