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晴風
圖 |網路
有人說,我們這一生,如何選擇很重要。
倘若在一件事情面前,你選擇了衝動,就要接受衝動所帶來的後果,倘若你冷靜,做了正確的決定,那麼你也必然會因此而得到真實的好處。
其實,說白了,我們這一生,就是這樣:生氣不如爭氣,求人不如求己,心動不如行動。
01 生氣不如爭氣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受,有時候我們很生氣,我們面對一件事的時候,總覺得生氣不已,於是我們會忍不住發脾氣。
可是事後又覺得後悔,不該發脾氣。
其實,這是因為事後我們才明白,發脾氣解決不了任何的問題,與其去發脾氣,倒不如學著去爭氣。
之前有次,朋友小若帶著我去吃飯。
小若也叫了幾個自己的朋友,於是我們邊吃飯邊聊天,在聊天的時候,小若的朋友卻對小若說,我看你現在是越混越差了。
這麼多年工資都沒漲,你到底在做什麼,甚至說著說著,流露出了一種輕蔑的眼神。
一開始說的時候,小若只覺得對方是關心自己,可是後面小若看到了那個眼神,再也忍不住了,於是和對方開始吵架,兩人對罵了起來。
甚至斷交,之後和小若聊天的時候,對小若說,與其發脾氣,倒不如學著去爭氣,讓他對你刮目相看,他覺得你不好,你就非要做給他看,讓他看看你是多麼的優秀。
小若好像也受到了刺激,於是從那天開始,小若開始拼命學習,也開始拼命工作,最終小若不僅進入了更好的一家公司,工資翻了好幾倍,甚至公司領導很看中小若,總是給她安排一些重要的工作。
其實,我們做人就是這樣,也許被別人詆譭,也許被他人笑話,可是我們要明白,生氣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生氣完,對方該詆譭,依然會詆譭,唯有我們改變自己,給自己爭氣,才會令對方刮目相看。
02 求人不如求己我經常見到這樣的一種人,在工作中,很簡單的一件事,總會說自己不會做,於是總是找人幫忙。
但其實這件事別人都是從不會到會的,其實她也可以這樣。
可就是懶得去學習,總是去求別人。
我之前的一個同事就是這樣,有次她需要一些資料,明明很簡單就可以查出來,可是她就是不願學習,在大家都學的時候,她不願好好學,總是想著,別人會了就會幫自己做。
後來這件事需要自己做的時候,她卻不會,每次都求助於別的同事,一開始大家還願意去幫忙,可是幫的次數多了,大家都不願意了。
在大家看來,我們都可以,為什麼你不行,憑什麼你懶得去做,我們就要幫你。
慢慢她求助大家的時候,就沒有人願意幫忙了,之後她開始賄賂人,買個小禮物什麼的,可是不多久依然沒有人選擇去幫忙。
其實,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有時候求人不如求己。
我們求助於別人,這就要看別人的眼色,就要忍受別人的不滿和指責,只有求助自己才是最踏實和安心的。
所以在任何時候,倘若能求助自己,就不要去求助他人。
03 心動不如行動曾看過一句廣告語:心動不如行動。
也就是說,一個人與其心動,倒不如行動起來。
因為心動時,永遠是羨慕別人,可是行動後,就可以就是自己的。
比如我們看到一個人很優秀,想要成為他那樣的人,那麼就要行動起來,倘若只是停留在心動的階段,自然是成為不了那樣,唯有行動起來才可以。
前段時間,在帶班的時候,一個學員看到我賺到了一篇2000元的稿費,很是羨慕。
他說我說,晴風老師,你怎麼這麼厲害,我也想要做到一篇文章賺2000,於是我告訴他那你就行動起來吧!
那天以後,他也真的行動起來了,開始不斷寫稿,找我修改。
經過3個多月的時間,真的做到了上稿大號,雖然沒有一篇文章賺2000,但是一篇文章已經能賺到500了。
於是我告訴她,現在開始,你只要慢慢去練習,就一定可以做到一篇文章賺2000的。
而現在的他也真的很努力,爭取可以賺到更高的稿費。
其實人就該如此,倘若我們總是心動,那麼就只能看著去羨慕別人,但若是我們行動了起來,就不會僅僅是羨慕了,而是能夠真正成為那樣。
所以,與其心動,倒不如行動起來。
04 人這一生,選擇很重要其實,我們這一生,如何做選擇很重要,是始終停留在想的階段和發洩情緒的階段,還是進入了行動階段,真的很重要。
因為這決定了我們最終的生活。
倘若我們停留在想和發洩的階段,那麼我們必然不會有多成就,甚至會讓生活越來越糟。
可若是我們進入了行動的階段,就會不斷去努力,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優秀。
所以,面對任何事,不要去生氣,也不要只是心動,而是能靠自己就靠自己,能努力就努力,這樣才不會被別人看不起,這樣,我們也才會越來越優秀。
與大家共勉。
-END-
作者簡介:
晴風,用一書一筆,瞭解人生百態,唯願握書解人生,執筆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