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哈姆雷特》中有一段經典的詞:

“不要向別人借錢,向別人借錢會使你丟掉節儉的習慣;更不要借錢給別人,你不僅會失去本金,還會失去朋友。”

這個道理,是莎士比亞早就悟出來的道理。

只是在現實中,有無數人在借錢後遭受了損失,才明白這個道理。

-01“借給朋友1萬塊錢,我們5年的感情絕交了”

有不少案例,都是在借錢給朋友後,不僅沒有要回來屬於自己的本金,甚至連朋友也沒得做。

原因是,那個大學同學在剛剛畢業的時候,向他借錢,借錢的理由是:剛找工作,生活費不夠,不好意思跟家裡要生活費了。

男讀者覺得,一起生活了4年,對方遇到了困難,既然自己有能力,應該幫一下。

約定好了,半年之內歸還這1萬塊錢。

可自從畢業到參加工作1年多,這個借錢的朋友,就像“消失了”。

被最好的朋友之一背叛,是什麼感覺?

男讀者就是這樣的心態,他說出於信任,所以才願意借給對方1萬塊錢。

卻沒想到,因為這1萬塊錢,就賠掉了兩個人5年的感情。

有句話叫: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生活中發生的種種例子,很多人都有過的經歷,也只是給你一個提醒:不要輕易借錢給對方,哪怕你們倆的關係確實很好。

-02為什麼有些人,借錢卻不願意還錢?

有些人善於偽裝。

借錢的時候,他們十分講究,跟你拍著胸脯保證:一定還給你,約定的時間就給你。

但當你把錢借給對方之後,對方卻故意疏遠你,不回訊息,也不願意跟你有任何交集。

一旦你遇到了難處,想要拿回屬於自己的本金時,對方卻裝傻,故意拖延。

當初信誓旦旦許下的承諾,似乎也不作數了。

其實,借錢本就是在考驗一個人的“信譽和自律”。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對於一個守信譽且十分自律的人,他們不會開口向別人借錢的;即使借錢了,也會白紙黑字給你寫下約定歸還的日期。

心理學中有個說法叫“損失厭惡”。

意思是:一個人獲得某件東西的愉悅程度,遠遠比不上失去這件東西的痛苦程度。

舉個例子:

你跟喜歡的人在一起了,你很開心,但這種開心與你們戀愛多年後分手的感覺比起來,帶給你的心靈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就像你發工資了,你看著銀行卡里多出來的數字,你沒有太多的歡喜,因為你想到了這個工資馬上就要花掉很多。

你看,這就是獲得與失去之間,不匹配的感受和情緒變化。

借錢這件事,更是如此。

對於有些人來說,他們從你這裡借走了錢,沒有太大的感覺;但是一旦要還錢給你,他們卻會感到痛苦,不捨得。

-03不要讓借錢這件事,毀掉你的人脈

人脈是靠積累的,名聲是靠人言傳播的。

這個標籤,大機率會跟隨你一生,甚至會影響到你的家庭和孩子;與你借來的錢比較,哪一個更重要呢?

別人借錢給你,是因為信得過你,認為你這個朋友可以結交;但你卻一次又一次傷害別人給予你的信任,毀掉你自己的信譽。

其實,完全可以換個角度去想:

你借了對方1萬塊錢,你就不願意還給對方;你失去的,不僅僅這個朋友,而是日後你遇到更大的困難時,這個朋友也不會再幫你了。

倘若你守信譽,說到做到;日後你遇到了大麻煩,這個朋友,依舊會錦囊相助。

而對於對方來說,你向對方借錢,對方會很為難。

借給了你,擔心你不還;不借給你,又擔心你生氣。

世事難兩全。

所以,歸根結底,在人際交往中不要輕易向別人借錢,也不要輕易借錢給對方。

無論哪一種選擇,都是對彼此感情的消耗。

今日話題:

你有過借錢的經歷嗎?

22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人一生之中的“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