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假期”,

一個聽起來很美好的詞彙,

只不過水分含量有點大。

越來越覺得,人在旅途是一種常態。這兒的旅途,不單指旅行之類的,更多的,其實是一種忙碌奔波的狀態。

越長大,越發懷念小時候,那時的光陰是悠長的,緩緩的,耐人尋味的。

猶記得,那時候的夏天,可以慵懶到一個午後都用來聽蟬鳴,捉蜻蜓,剝豆子……

而現在,常常是放假了,卻比工作日還要奔忙。

本以為,是因為年齡漸長,需要承擔的東西多了,所以自然而然就忙了。可仔細想想,現階段的中國,無論是孩子,還是青年,中年似乎都沒有太空閒。

孩子從很小的年紀就開始各種比拼了,誰都不甘示弱,誰都不想認輸,留給童真的時間可能都不多了。

青年在認知和摸索社會,一步一步參透這個叢林的生存法則,付出的時間與收穫的成長大致是成正比的。

中年“上有老下有小”,還要想方設法應對一堆的世俗人情,忙到焦頭爛額是常有的事。

說到底,還是時代變了,它的步伐快了,競爭激烈了,我們這些跟在它身後的人,除了追隨,是別無選擇的。

孩提時代已離我遠去,中年還遙遙無期,我就談談年輕一代吧。

七月中旬,差不多是學校開始放假的日子了,可是,我並沒有感受到假期來臨的一點兒氣息。還有一個紀錄片沒有拍,還有一個月的義工活動,等這兩件事完結,八月就到底了。九月中旬,又開學了。

“假期”,一個聽起來很美好的詞彙,只不過水分含量有點大。

無意抱怨,只是記錄,不難發現,類似狀況的同伴不在少數。大家都有各自不同的安排,相同的是,在時間表裡,工作佔據了大頭,休息佔據了極小的一部分。

大學裡的假期,其實更像休整和充電,一個讓你去嘗試,去感知的緩衝期。

在這個緩衝期裡,你或許去實習,或許去旅行,或許去做一些平日沒來得及做的事,又或者僅僅是待在家裡好好地陪家人。無論哪種,都在幫助我們思考自己渴求什麼,適合什麼,在意什麼。

人生的道路千奇百態,只要是適合自己的,就是最佳的。無關名利,無關地位,更無關他人的評判。

當然,還有一種假期模式叫做“死肥宅”,我覺得,短期的“死肥宅”簡直是人間享受。

不需要消耗太多的體力,吹著空調,刷著時下熱門的影視劇,偶爾翻翻書,生活的各個細節都可以隨性到極致。

最大的代價,大概就是“肥”了。

突然發現一個挺好玩的現象,“死肥宅”似乎是可以和彈簧理論關聯的。

彈簧拉伸的過程裡,沉浸在“死肥宅”中的幸福指數是一點點提升的。

然而,事事都難以跳出“物極必反”的定律,彈簧拉到一定程度是要收縮的。

“死肥宅”的日子過得久了,取代安逸的,是焦慮感,不安全感,甚至會有一些自我墮落的成分。

“死肥宅”的假期模式,適可而止就好。

站在分岔路口,向你招手的燈塔不計其數,但無一例外,它們指引的路都不會是坦途。如若是坦途,早就人滿為患,又何須它們主動出擊。

明知前路有很多很多的荊棘和未知,我們還是鼓起勇氣邁開步伐了。我們也畏難,但我們總是想在可以做點什麼的年紀不安分一點。

此刻,我正經歷假期的第一天,我正坐在前往成都的綠皮火車上,人在旅途,不自覺地會變得多愁善感。

車窗外的一幕幕閃現,田野,公路,房屋……耳邊是悠揚的曲子,間或有孩子和母親的對話。我半倚著碼字挺累的,但疲憊感在一切美好的事物面前會自動消減許多。

這是我第一次坐綠皮火車,交通方式如此多樣,為什麼還要選綠皮呢?

因為便宜。

經費有限,對我們來說,能有這樣的機會出去學習和體驗已經很知足了。

除了舒適感不那麼高以外,其他方面我都很滿意。尤其出乎我意料的是,綠皮讓我有一種旅人的狀態,這是其他任何交通方式都無法比擬的。

在綠皮裡的時光是散漫的,這裡的點點滴滴都很市井。

這也是我第一次,發自內心覺得,我在流浪。我在想,或許這是我最後一次坐綠皮,但綠皮帶給我的難忘與震撼會伴隨終生。

一顆流浪的心,在一趟流浪的旅途上,我很享受。莫名想起梁實秋先生的《我們這些流浪的中國人》,我們都一樣,流浪又堅強。

三十多小時的綠皮時光,我還會遇見什麼,經歷什麼呢,我不知道,但我可以確切地說:此行,註定刻骨銘心。

10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受用一生的成長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