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愛迪生說:“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再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意思是說即使是天才也要流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再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才會有成就。這就是勤奮的人們不斷奮鬥得出的至理名言。古今中外有成就就的人不勝列舉,他們並非生下來就是天才,他們的才華也不是與生俱來的。他們的巨大成果都是透過他們不辭勞苦所取得的。這裡所說的勤奮,也正是接下來要講的,要常說常做,勤於動口和動手,正所謂:“常說口裡順,常做手不笨。”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美國發明家、企業家,擁有眾多重要的發明專利,有“門洛帕克的奇才”之稱,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利用大量生產原則和電氣工程研究的實驗室來進行從事發明專利而對世界產生深遠影響的人。

如果說夢想是成功的起跑線,決心是起步時的槍聲,那麼勤奮則如起跑者全力的賓士,唯有堅持到最後一秒的, 方能取得成功的錦旗。

司馬遷幼年是在韓城龍門度過的。龍門在黃河邊上,山嶽起伏,河流奔騰,風景十分壯麗。這條中華民族的母親之河滋養了幼年的司馬遷。他常常幫助家裡耕種莊稼,放牧牛羊,從小就積累了一定的農牧知識, 養成了勤勞艱苦的習慣。在父親的嚴格要求下,司馬遷10歲就開始閱讀古代的史書。他一邊讀一邊做摘記,不懂的地方就請教父親。

由於他格外勤奮,有影響的史書都讀過了,中國三千年的古代歷史在頭腦中有了大致輪廓。後來,他又拜大學者孔安國和董仲舒等人為師。他學習十分認真,遇到疑難問題,總要反覆思考,直到弄明白為止。在父親的薰陶下,他從小立志做一名歷史學家。

司馬遷字子長,司馬談之子,左馮詡夏陽人,西漢時期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被後世尊稱為“太史公”。

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字子長,司馬談之子,左馮詡夏陽(今陝西韓城)人,西漢時期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被後世尊稱為“太史公”。

他家學淵博,三十八歲時,正式做太史令。後因為李陵辯護遭受腐刑。他忍受著身體和心靈的巨大折磨,為完成他父親的遺願撰寫《史記》,並於公元前91年完成全書。

一天,快吃晚飯了,父親把司馬遷叫到跟前,指著一本書:“孩子,近幾個月,你一直在外面放羊,沒工夫學習。我也公務纏身,抽不出空來教你。現在趁飯還沒熟,我教你讀書吧。”司馬遷看了看那本書、又感激地望了望父親:“爸爸,這本書我讀過了,請你檢查一下,看我讀得對不對。” 說完把書從頭至尾背誦了一遍。

聽完司馬遷的背誦,父親感到非常奇怪。他不相信世界上真有神童,不相信無師自通,也不相信傳說中的神人點化。可是,司馬遷是怎麼會背誦的呢?他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司馬遷趕著羊群在前面走,父親在後邊愉愉地跟著。羊群翻過村東的小山,過了山下的溪水,來到一片窪地。窪地上水草豐美,綠油油的惹人喜愛。司馬遷把羊群趕到草地中央,等羊開始吃草後,他就從懷中掏出一本書來讀,那朗朗的讀書聲不時地在草地上縈繞回蕩。看著這一切,父親全明白了。他高興地點點頭,說:“孺子可教!孺子可教!”

從20歲起,司馬遷開始到各地遊歷,考察歷史和風土人情,為他日後編寫史書提供了充足的史料。做太史令後,他常有機會隨從皇帝到全國巡遊,又蒐集了大量的歷史資料。他還如飢似渴地閱讀宮廷收藏的大量書籍。就在他寫《史記》的時候,為李陵說情觸犯了漢武帝,被關入監獄,判處了重刑。司馬遷出獄後繼續寫作,經過前後10年艱苦的努力,終於寫成了《史記》。這部鉅著,對後世史學與文學都有深遠的影響。

《史記》——司馬遷

《史記》,早稱《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歷時14年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與《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全書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人的才能不是天生的,是靠堅持不懈的努力,靠勤奮換來的。科學家諾貝爾也是很好的例子。

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

諾貝爾(全名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1833年10月21日-1896年12月10日),出生於瑞典斯德哥爾摩,是瑞典化學家、工程師、發明家、軍工裝備製造商和炸藥的發明者,諾貝爾獎創始人。

諾貝爾一生擁有355項專利發明。在他逝世的前一年,立囑將其遺產所得利息分為5份,設立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及和平5種獎金,授予世界各國在這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人,也就是諾貝爾獎。

諾貝爾的父親是頗有才幹的機械師、發明家,但由於經營不佳,屢受挫折。後來,一場大火又燒燬了全部家當,生活完全陷入窮困潦倒的境地,要靠借債度日。父親為躲避債主離家出走,到俄國謀生。諾貝爾的兩個哥哥在街頭巷尾賣火柴,以便賺錢維持家庭生計。由於生活艱難,諾貝爾一出生就體弱多病,身體不好。當別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時,他卻常常充當旁觀者。童年生活的境遇,使他形成了孤僻、內向的性格。

諾貝爾到了8歲才上學,但只讀了一年書,這也是他所受過的唯一的正規學校教育。到他10歲時,全家遷居到俄國的彼得堡。在俄國由於語言不通,諾貝爾和兩個哥哥都進不了當地的學校,只好在當地請了一個瑞典的家庭教師,指導他們學習俄、英、法、德等語言,體質虛弱的諾貝爾學習特別勤奮,他好學的態度,不僅得到教師的讚揚,也贏得了父兄的喜愛。然而到了他15歲時,因家庭經濟困難,交不起學費,兄弟三人只好停止學業。諾貝爾來到了父親開辦的工廠當助手,他細心地觀察和認真地思索,學到了很多知識。

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

1850年,諾貝爾出國考察學習。兩年的時間裡,他先後去過德國、法國、義大利和美國。由於他善於觀察、認真學習,知識迅速積累,很快成為一名精通多種語言的學者和有著科學訓練的科學家。回國後,在工廠的實踐訓練中,他考察了許多生產流程,不僅增添了許多的實用技術,還熟悉了工廠的生產和管理。就這樣,在歷經了坎坷磨難之後,沒有正式學歷的諾貝爾,終於靠刻苦、持久的自學,逐步成長為科學家和發明家。諾貝爾的母親去世後,他把30億瑞典幣一生的財產,全部捐獻給了慈善機構,只是留下了母親的照片,以作為永久的紀念。後人為了永遠記住他,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學獎,已經成為舉世矚目的最高科學大獎。

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The Nobel Prize)是根據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於1901年開始每年頒發的五個獎項,包括: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與和平。諾貝爾獎普遍被認為是所頒獎的領域內最重要的獎項。

1968年,瑞典國家銀行在成立300週年之際,捐出大額資金給諾貝爾基金,增設“瑞典國家銀行紀念諾貝爾經濟科學獎”,通稱“諾貝爾經濟學獎”,該獎於1969年首次頒發。

是什麼使不起眼的小男孩變成舉世矚目的科學巨人?是堅持不懈的努力。

勤奮出才能,勤奮出成果,古今中外都不例外。王禎是中國著名的農業學家。他走遍了南北方的十七個省區,經過十幾年時間,才編成了鉅著《農書》。書剛問世不久,王禎就去世了。《農書》的規模宏大,範圍廣博。全書共三十七卷(現存三十六卷,另有編成二十二卷的版本,內容相同),大約十三萬字,插圖三百多幅。其中包括《農桑通訣》《百穀譜》和《農器圖譜》三大部分,既有總論,又有分論,圖文並茂,系統分明,體例完整。

王禎

王禎(1271年-1368年),字伯善,東平(今山東東平)人,元朝著名農學家、印刷技術革新家。

他勤政為民,獎勵農業,發展生產,成功地發明了木活字印刷術,並創新了冶煉技術。其鉅著《農書》集北魏以來農業生產之大成,是我國第一部適用範圍最廣、最為全面的農書,在中外農學史上佔有顯著地位。

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正如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說:“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勞一分才。” 勤奮終能越過暫時的失敗和挫折,而最後取得成功。

中國現代數學之父——華羅庚

華羅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江蘇金壇人,畢業於劍橋大學,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解析數論創始人和開拓者,被譽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是中國在世界上最有影響的數學家之一,國際上“華氏定理”“華氏不等式”等數學科研成果均是以華氏命名的。1985年6月12日病逝。

10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隨筆丨有緣相聚…新年與你同行共樂,魂夢相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