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人生在世,被誤解、被非議,都在所難免。有人想不通,選擇生悶氣;有人必爭辯,選擇論是非;有人氣不過,選擇鬥到底。

殊不知,發脾氣是本能,但選擇不發脾氣才是本事。當心有怒氣時,冷靜下來再處理,才是最聰明的做法。

人在生氣的時候,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任由憤怒、糾結、絕望的感覺氾濫。但這樣不僅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往往還會毀掉自己的幸福人生。每一次生氣,受傷最深的都是自己。金兀朮因被牛皋騎在身上,最後生氣而死;周瑜被諸葛亮搞得狼狽不堪,發出“既生瑜、何生亮”這樣的感嘆之後,吁氣而亡……

這些事例無不在告訴我們:生氣,是世上最愚蠢也最沒用的事。它就像一種負能量,只會把我們拖入絕望的深淵。

人活一輩子,若凡事能看淡一點、他人能看輕一點,煩惱自然也就少一點。

真的沒必要為了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也沒必要因為一時的衝動而傷害自己。

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擁有一個好心態,才是人生真正的贏家。

在這個世界上,控制得當,它可以充實人的精力與體力,還可以提高人的活動效率;

控制不好,它就會使人難受,讓我們變得暴躁衝動,最終傷人傷己。

就像以前課本里的范進一樣,中舉本是喜事,結果卻因為沒能控制住自己激動的心情,導致痰迷心竅,昏死過去。

其實,情緒本身是沒有好壞之分,傷害我們的只不過是不恰當的管理方式罷了。

只有學會控制情緒,才能控制人生。

遇到快樂無需壓抑,分享可以四處蔓延;心生憤怒果斷控制,否則只會到處傳染。

一個人,控制得了自己的情緒、安放得了自己的心情,人生才有贏的局面。

記得曾看過這樣一句話:

“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於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情緒。”

那些控制不了自己情緒的人,總有一天會被情緒所累。

反之,越能保持情緒穩定的人,越能給自己和身邊的人帶來幸福。

正所謂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境隨心轉,有容乃大。

我們為什麼要控制自己的情緒

在中世紀的時候,一位騎士在晚宴上被領主訓斥了一頓,他怒氣衝衝地回到自己的莊園,對沒有及時迎接的管家大發脾氣。

管家心裡窩火,回家後找了個理由又把自己的妻子罵了一頓,妻子覺得受了委屈,正好看到兒子在床上來回跳躍,上去就給了兒子一耳光。

小孩子莫名其妙捱打心情也很糟糕,一腳把旁邊打滾的貓咪踢了個跟頭。

心理學家用這則寓言描繪了典型的情緒傳染,這種心理學效應叫做踢貓效應。

一旦無法正常宣洩排解自己的負面情緒,往往就會把情緒轉移到其他人或者物身上。

這種壞情緒給人造成的身心損害,絕不低於病毒和細菌引起的疾病危害。

如果這些情緒我們不能妥善處理,不僅會影響我們的正常生活,甚至危害我們的生命。

西爾維婭·普拉斯,1932年出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州,幼年的普拉斯喜歡寫詩,喜歡畫畫,8歲就開始發表詩歌。

1955年,23歲的普拉斯到英國劍橋大學唸書。第二年在一次聚會中,她遇到了英國詩人泰德·休斯,他們一見鍾情,4個月後,他們結婚了。

他們生下了一兒一女,但好景不長,嬰兒的哭鬧,做不完的家務,金錢的困頓,讓普拉斯患上了抑鬱症。

1962年,休斯的朋友帶妻子拜訪他們,那是一位美豔的女人她叫艾西亞。命運從此發生了改變。

普拉斯在休斯的衣服上聞到了那個女人身上的香水味,她立即帶著孩子離開了家,與休斯分居但這也加重了她的抑鬱。

1963年2月11日,普利斯輕吻了熟睡的孩子們,在床邊留下了麵包和牛奶,然後關上他們的房門,用溼毛巾把門縫塞的死死的,打開了煤氣,把自己的頭埋在了煤氣爐上。

那一年,她年僅31歲,她的女兒不到3歲,兒子不到1歲。

看到這裡,我想大家在唏噓的同時會產生這種疑問,是不是所有的負面情緒都是不好的?

赫胥黎在小說《美麗新世界》裡描述過這樣一個世界:

任何人都不能表現出太過負面或者是激烈的情緒,只要有人感覺到焦慮、恐懼、不安,哪怕只有一點點,他馬上就會得到叫做索馬的萬能靈藥,吃下去瞬間就會心情變好。

我們通常認為負面情緒都是壞的,可真的都是這樣嗎?

美國有一部動畫片叫做《頭腦特工隊》,在動畫片裡最後拯救了主人公小女孩的是我們認為的負面情緒——悲傷。

為什麼反而是悲傷成了英雄呢?

電影中五個卡通小人分別代表著主人公小女孩的五種基本情緒,它們分別是快樂、悲傷、厭惡、恐懼、憤怒。

小女孩在成長過程中一直努力讓自己保持微笑,讓自己顯得很快樂。並且刻意忽視悲傷。

快樂作為情緒團隊的領導一直以為是她引領小女孩的情緒,所以不讓悲傷輕易觸碰核心記憶球,最終導致小女孩的情緒大爆發離家出走。

代表快樂的小人最後發現小女孩最真摯的記憶卻是她輸了球悲傷的部分,因為在那個時刻有親人朋友陪伴。

最後小女孩透過悲傷,向家人傾訴打開了心結,生活重新回到了正軌。

一直被忽略的悲傷最後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頭腦特工隊這個片段告訴我們負面情緒的重要性。

負面情緒的積極意義就好像是我們的身體疼痛一樣,疼痛雖然不舒服,卻是我們的一個報警器。我們意識到疼痛的第一反應,一定是去排查哪裡出了問題。

美國有一個叫布洛克的小女孩,她是無痛症患者。由於感受不到疼痛,因此她感受不到恐懼。

她曾經把自己手放到火爐上去烤,會用廚房做菜的工具把自己弄的鮮血淋淋。

恐懼這種情緒,對於我們來說是有保護性的,它可以保護我們遠離危險。

2009年,美國阿姆斯特丹大學的專家做了一項有關創造力的研究,研究人員召集了一批學生當志願者,並且把他們分為了兩組。

實驗人員要求這兩組學生分別回憶那些令自己感到憤怒的事情,激發起相對應的消極情緒,然後又讓他們參加了一場創造力對抗遊戲。

結果顯示,那些感到憤怒的人會產生更多的靈感,想到很多非常有創造性的點子。而沒有憤怒情緒的參與者,表現就要差很多。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負面情緒和正面情緒一樣是人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該被接納。”所以,別讓情緒這把雙刃劍傷了自己,學會緩解與接納,做一個情緒穩定之人。

27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真正忘記一個人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