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郁達夫曾經說過:“人的情感,人的理智,這兩重靈性的發達與天賦,不一定是平均的。有些人,是理智勝於情感,有些人是情感溢於理智。”

這兩句話無非告訴了我們一個核心的道理,那就是人的情感和理智不一定是均衡的。而在如今,人們普遍追崇感性的,真情的相處方式,可智商和冷漠才是讓人實際感受到的頻率。

人與人之間並不是完全相同的,總是在尋覓著自己的同頻,或者自己的親源。可是有的人會比較幸運,很快就會找到 ;有的人就不會那麼幸運,不容易那麼快找到;還有的人找到了,也因繼續改變的頻率而又分離了。

儘管如此,有些人理智多了,似乎就少了些情感。這樣的人本來就不是什麼錯誤,他們是社會里的一種客觀存在。可是,當他們遇到某種“幸運”,完全超越了他們自身的承受能力時,知情者就會埋怨,鄙視甚至憎惡這樣的人。

那麼這樣的人遇到“幸運”的時刻,為什麼會表現出這樣的頻率呢?其實這裡邊存在的原因有很多,畢竟每一個人的成長不可能什麼都不經歷。

從內因來看,主要就是和先天情少,頑皮性格,主觀性抑制,自我努力,喜歡旁觀,喜歡自由等因素有關。

先天情少,這和一個人的情感中樞有著很大的關係,然情感中樞又是基因決定的,不是誰可以改變的。

頑皮性格,是一種主動向外釋放能量的過程,對內卻接受不了外界能量對他們精神的非分管束,因此會給人感覺沒有正常人情味,少情。

主動性抑制,這是一種對情感釋放非常殘忍的對待方式。值得驕傲或者開心的事情都會被特意性抑制,傷心痛苦的事情也是憋在心裡,這樣以來,就會長期的形成心靈護甲,某種意義上就是緩衝性堅強,讓人感覺少情。

自我努力,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意志問題。如果沒有巨大的危機感,生存推動力,就不會產生堅定不移的持續性自我努力。時間長了,他們會把重心放到核心事物上,哪有功夫去情感。

喜歡旁觀,這幾乎永遠是一種局外感,自身不會踏入其中,即使踏入其中,也僅僅是一個微不足道的配角。正因為沒有深陷其中,所以很難釋放真情。

喜歡自由,這是一種最輕鬆的情感,可是人情卻是具有複雜性和心理深度的。向人心深處釋放情感,要麼感覺壓強太大,要麼真的是因為少情而退之。

從外因來看,這和一個人的交流累積量,認知程度,吃塹長智的刺激,不服輸,怕人受傷有關。

交流累積量,這是一個人從小到大和他人長時間情感交流的總量。如果交流有限,那麼他們對很多情感的釋放含義就不會迅速理解,情感深度的感受更是難以把握。所以情感庫存少,必然導致情少。

認知程度,這和一個人學習到的道理經驗有著很大的關係。比如說一個人獲取的經驗是“對人不要認真,認真會受傷”,那麼這個人大機率就不會再去動情或者深情,因此會給人以少情的感覺。

吃塹長智的刺激,這個可能是每個人都經歷過的,只要外在不良刺激對自己不利,讓自己受傷,那麼人就會因此而長記性,去思考,去改變。再遇到同類的事情,他們幾乎很難被感動了,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少情了。

不服輸,會讓一個人的心變硬,變成一塊石頭。因為這有可能會讓情緒在控制中變得集中而具有攻擊力,所以看上去極度的少情甚至是無情。

怕人受傷,這其實是一種極大的心理負擔。因為總是在考慮別人的感受,又怕自己釋放的感受不對,所以他們為了不讓自己錯誤,也不讓自己負載過重,最後的選擇就是不進行心理對接,或許這樣會給人以少情或者無情的感覺。

那麼,我們知道了情少的內因和外因以後,是不是會覺得這樣的人是很可憐的,即使“幸運”來臨,同頻到來,也會因情少而難前進,因理多而自後退。某種意義上來看,他們給人的感覺就是“又蠢,又傻,又無情”。

然而值得深思的是,他們這樣的人,其實早就已經不適合簡單的情感世界了,或許在他們的眼中,只有特殊的深情才可能打動他們那內心的深處。

所以,哪怕是很少的情感,也需要在自由的空間中得以釋放。然而社會其實不存在絕對自由,只有足夠金錢的支撐,才可能會獲得適當的自由。

-END-

8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天涯別夢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