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你是不是曾經有一段時間,每天不知道該做什麼,總覺得痛苦不堪?

你是不是每週有五天,都不想上班,從週一就覺得日子好黑暗,可是卻不知該怎麼辦?

你有沒有發現人到中年,周圍人一個個都比你有錢,老婆天天抱怨,而你的事業,永遠看不到明天?

嗯,我們把這種狀態叫做“迷茫”。

有句話說得好,誰的青春不迷茫?

別說青春了,就是中年人,也常常會陷入迷茫之中。

但是,有人在迷茫中迷失了自己;有人從迷茫中走出來,闖出一片新天地。

前一種叫普通人,後一種叫高人。普通人還在繼續迷茫,而高人已經攀上人生巔峰,或者正走在通往巔峰的路上。

今天我們講一講從3個層次應對迷茫的方法。這3個層次的選擇,將決定你人生的高度。

3個層次由易到難,可操作性很強,而且一定對你有用。不管你未來做什麼,為此花的時間,都不會浪費。

第一層次:與迷茫為伍

培養好的習慣,重塑底層系統

一個人開始迷茫,往往是由無聊開始,然後慢慢陷入焦慮,接著變得恐慌,最後越來越痛苦。

如果你已經麻木了,那說明你已經迷茫太久,放棄了掙扎,就像那隻在溫水裡的青蛙。

如果你想改變這種狀況,那麼,下面的內容會對你非常有價值。

當你決定要改變時,不要著急。別指望一下子就能趕走迷茫,那是第三層次的事情。現在,先專注於第一層次,做一些很容易的事。

請你從今天開始,做3件事情:

(1)把鬧鐘調早10分鐘;

(2)睡前做10個俯臥撐(或仰臥起坐);

(3)每天閱讀10頁書。

你只要做這三件事情就行了,不必做別的,也不必做更多。不必做很長時間,只要一個月就好。

大多數人在迷茫時,不是沒有做出改變的努力,但他們失敗了,最大的原因,就是“貪多”兩個字。我們不要貪多,就這些就好。

我為什麼要你做這三件事,而且只做這三件事呢?

因為,這三件事,分別代表作息規律、堅持鍛鍊和持續學習。它們決定了你的時間管理有效性、身體健康程度以及進步的持續性。

早起10分鐘,意味著你不用像打仗似的洗臉刷牙化妝吃早餐趕地鐵,你完全可以從容很多,妝容化得更精緻、早晨吃得更精細。而且提前5-10分鐘到公司,比踩著點上班,給老闆和同事的感覺完全不同。

每天10個俯臥撐,堅持下去,你的肌肉就會發生改變。而且,你能輕鬆完成任務,獲得愉悅感,而不是制定100個俯臥撐的目標,結果完不成,每天覺得自己罪孽深重。(文末註解1,可延申閱讀,下同)

每天10頁書,一個月剛好看完一本,你又獲得了新的知識或者啟發。而且,只讀10頁,不累,還可以精讀。(注2)

請記住,不要太貪。我們做這三件事,不是為了它們本身能帶來的多少好處,而是為了一個更重要的目的:

形成良好習慣!

如果第一個月你堅持下來了,就會獲得成就感,而且覺得非常簡單——因為確實很容易就能做到。

現在,你再嘗試第二個月,可以稍微加一點碼。例如,晚上提前12分鐘放下手機;睡前做12個俯臥撐;每天看12頁書。

第二個月堅持下來了,你可以再嘗試第三個月,第四個月……

習慣的改變,不在烈度,而在於持續性。

不管多麼脫胎換骨的改變,都可以從很小很小的,完全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的地方開始。

習慣,就是你身體與思維執行的底層系統。當你形成了一些好的習慣,一切都會慢慢改善。

這一層次的核心要點,就是要循序漸進,別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千萬要避免那些宏偉的目標。只要小小的就好。(注3)

第二層次:與迷茫作戰

從身體到思維,全方位提升技能

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年輕時曾經很迷茫,不知道幹什麼,結果想了一圈,跑去學書法!

要知道,喬布斯的國家是美國,他們學的是英語,書法有個鬼用啊。

於是後面10年,這些知識除了能在寫情書時凸顯格調,其他時間都沒啥用。

那麼,喬布斯為了打敗迷茫,花在練字上的時間浪費了嗎?

並沒有。

根據喬布斯若干年後在斯坦佛大學演講時的回憶:“十年之後,當我們在設計第一臺麥辛託什電腦的時候,它就回歸到我身邊。我把當時我學的那些傢伙全都設計進了Mac。那是第一臺使用了漂亮的印刷字型的電腦。”

實際上,如同喬布斯練書法一樣,有很多事情,現在看起來沒用,但是以後肯定會對你有幫助的。

如果你很迷茫,不知道幹什麼好,你至少可以先開始幹一些絕對不會錯的事情。

例如:

1.學一些以後工作用得上的技能:

演講、寫作、書法、PPT、外語、程式設計、心理學、經濟學、財務管理、企業管理、時間管理、思維導圖、廣告設計、營銷技巧、商務禮儀、著裝規範、(女生)化妝……

2. 學一些生活用得上的技能:

烹飪、茶道、品酒知識、時尚穿搭、理財知識、營養搭配、養生保健……

3. 也可以學一些純娛樂調劑性質的技能:

吉他、合唱、民樂、素描、插花、跳舞、陶藝、雕刻、剪紙……

4. 還可以學一些有益身體的技能:

羽毛球、網球、高爾夫、籃球、瑜伽、滑板、跑酷、游泳……

和第一層次的要求一樣,不要貪多,先選擇其中一兩樣開始學(1-4類別搭配,每一個類別只選一樣)。

而且,要學,就沉下心來,學精、學細,爭取學一門,會一門。不要狗熊掰棒子,撿起這個丟掉那個。

當你開始做這些事情時,迷茫看起來已經沒那麼痛苦了,甚至可能你都已經忘記迷茫這回事了。更重要的是,你的人生方向,或許就藏在這些技能裡面。

當你發現你在學習上面某一方面技能時,特別開心,而且進步神速的時候,也許,那就是你未來應該從事的方向。或者你雖然喜歡,但是進步慢,也沒關係,就當作一個業餘愛好,一直做下去,調劑一下生活,也能讓你幸福很多。

在第二層次,我們還需要用到一個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則。

不要被“四象限法則”這個名字嚇到。其實很簡單,就是把你要做的事情列一個清單,然後根據重要性和緊急性,按照四個區間分門別類。

第二層次的事情,主要都涉及到上圖第二象限(左上角區域):重要但不急的事情。

這些事情,對我們未來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於實在是太久遠了,或者短期根本看不見效果,很容易就會被我們的健忘症殺死,或者被拖延症拖死。

按照時間管理法則,對於重要但不急的事情,應該制定明確的計劃,按部就班地堅決執行,才能治得住健忘症和拖延症。(注4)

這個時候,我們第一層次訓練出來的良好習慣,就要派上用場了。

利用你的好習慣,去盡心澆灌幾個新技能,讓你從身體到思維,從內到外,都煥然一新,準備好迎接更高的挑戰。

第三層次:與迷茫再見

打破死迴圈,解決根本問題

第一層次和第二層次,可以讓我們在面對迷茫時,知道怎麼去應對,活得更好一點,但是不解決根本問題。

如果你不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以及該幹什麼,迷茫遲早還會來纏繞你。

那麼,第三層次,我們來說說怎樣根本性地解決迷茫問題。

迷茫的本質,是戰略目標不明確,和戰略路徑缺失。換成人話就是:我要去哪?我怎麼去?

第三層次,我們重點解決“我要去哪”這個問題。(“我怎麼去”請參考一二層次)

這裡,我提供由淺到深的三種辦法,你可以綜合運用。

人生道路選擇方法一:標杆法。

顧名思義,標杆法,就是找一個人生標杆,或者說榜樣,你去向他學習。

我們不知道該走什麼路,往往有兩個原因,一是不知道都有哪些路,二是不知道這些路上都有哪些風景和荊棘。

這時候,我們可以看看那些我們佩服的成功人士。他們都是怎麼選擇人生道路的?他們的路上究竟是什麼狀況?他們是怎麼走的?

前面說到每天看10頁書。迷茫時,最需要讀的書,是名人傳記和企業家創業故事。

看名人傳記的好處,就是可以看看世界上都有那些路,路上的風景如何,別人是怎麼走的。

小米公司創始人雷軍,當年正是因為看了《矽谷之火》,幾天幾夜激動得睡不著覺,立志一定要走上計算機和網際網路這條道路。這一走,就是一輩子,越幹越起勁,越幹越成功。

請現在就到京東、淘寶、亞馬遜、孔夫子舊書網,搜尋“名人傳記”,或者到離你最近的書店去買,選擇那些你喜歡的人。如果不知道喜歡誰,就選名氣大的人,如喬布斯、馬雲、雷軍、稻盛和夫、巴菲特、馬斯克等;或者名氣大的公司,如《騰訊傳》、《麥肯錫傳奇》、《華為傳》、《可口可樂傳》等等。

不知道往哪走時,最好的辦法:跟著牛人走。

人生道路選擇方法二:三維度交叉法。

世界上的專業和職業雖多,但是值得我們選擇的,只有三類:我喜歡的,我擅長的,能賺錢的。如果這三個標準都不符合,那你絕對不應該選擇。

最好的選擇,是三個都符合。如下圖:

喜歡又賺錢多,但是你不擅長的,人家不會要你,得等你培養出“擅長”的實力才行。

喜歡又擅長的,可是不賺錢,你只能窮開心,可能連自己也養活不了。

擅長又賺錢多,可是你不喜歡的,你會越做越難受,漸漸開始懷疑人生,懷疑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要三個維度都符合的,就更難了。那怎麼辦呢?

我的建議是六步走:

1. 先把所有的職業(專業)列一個清單;

2. 在裡面選出你最喜歡的;

3. 扎進去好好學,讓自己變得有點擅長;

4. 憑著“有點擅長”,找到一份這個領域的工作;

5. 繼續不斷練習,讓自己變得很擅長,成為該領域的專家;

6. 憑著專家的實力,賺很多錢。

用這六步走的方法,從短期看,你可能會損失一些當下可以賺到的錢,或者會非常累(假如利用業餘時間學習)。

但是從一輩子的角度來看,這樣才是最合理的道路,也是最容易一直保持前進動力的道路。

所以,這不是一條適合每個人的路,它只適合能夠承受得住短期損失、或者能夠吃得起苦的人。

人生道路選擇方法三:戰略選擇法。

有一個最常用的戰略選擇工具,叫SWOT分析,也就是從公司或個人的優勢、劣勢,和外部的機遇、威脅,4個角度來分析問題。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是否適合某一個行業/工作,請拿一張紙、一支筆,寫上優勢、劣勢、機遇、威脅這位四個標題。

然後,分析你自己的情況,和你所在崗位/公司/行業的情況,在標題下面填上你的分析結果。

這個方法,也不一定適合所有人,因為它要求有一定的思維和分析能力。你需要能對自己的優勢劣勢有準確認知,對市場的機會和風險有較為系統的判斷。思維和分析能力較強的朋友們,不妨試一試。

人生道路選擇法除了這三個以外,還有很多,例如:

史蒂芬·柯維的“葬禮幻想法”(注5)

陳虎平的“複雜系統法”(注6)

謝春霖的“BVR選擇法”(注7)

摩西奶奶的“我就喜歡法”(注8)

文末註解區均有解讀,大家可憑興趣參閱,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其中注8,摩西奶奶的“我就喜歡法”,強烈建議看一看。

總 結

讓我們對上面的內容做一個總結: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迷茫不是你一個人的問題,是社會普遍的問題。當你發現,大家都和你一樣的毛病,是不是感覺好一點?

其次,應對迷茫,有三個層次的選擇,由易到難分別是:

第一層次:與迷茫為伍。我們要從一些最簡單的事情做起,培養良好習慣,重塑底層系統。

第二層次:與迷茫作戰。我們可以做一些不管未來做什麼,永遠都有用、從而也絕對不會錯的事情,讓自己從身體到思維,全方位提升技能。

第三層次:與迷茫再見。我們要找到困擾自己的終極問題是什麼,想明白自己未來的路到底要怎麼,打破迷茫的死迴圈,一次性解決根本問題。

好了,感謝你耐心閱讀到這裡。願你找到一生所愛,不再迷茫。

【注1】:每天做10個俯臥撐,不是我提出的,是一個叫斯蒂芬·蓋斯的人提的。他提的是每天只做1個。我們可以選擇1~10個之間,但最好一開始不要超過10個。(不然太累了 !)

在《微習慣》這本書裡,斯蒂芬·蓋斯講了他的故事:

蓋斯給自己制定了一個KPI(關鍵業績指標):每天完成一個俯臥撐。自然,他每天都能輕鬆地超額完成任務,心情倍爽。他發現,原來想做100個俯臥撐,從來沒完成過,現在兩個月居然完成了。

後來,他把這個方法應用到別的領域,如讀書、寫作。慢慢地,他發現,原來10年都完成不了的目標,現在1年就完成了。

【注2】:每天看10頁書,也不是我提的,是胡適提出的。

胡適在1932年給北大畢業生演講時,提出:“達爾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點鐘的工作。你們看他的成績!每天花一點鐘看十頁有用的書,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頁書,三十年可讀十一萬頁書。諸位,十一萬頁書可以使你成一個學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種小報也得費你一點鐘的工夫;四圈麻將也得費你一點半鐘的光陰。看小報呢,還是打麻將呢,還是努力做一個學者呢?全靠你們自己的選擇!”

【注3】:形成習慣的核心要點,是不要制定大目標,要從小目標做起。為了方便記住,我們借用李敖的詩《只愛一點點》,來突出其精髓:

別做那麼多,只做一點點。別人的努力似海深,我的努力淺。

別做那麼多,只做一點點。別人的flag一年長,我的flag短。

【注5】:葬禮幻想法

這是史蒂芬·柯維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裡面提出的。主要意思是:請幻想你已經死了,在你的葬禮上,大家在對你蓋棺定論。這時候,你最希望聽到別人對你的評價是什麼?這個評價,才是你生命中最渴望的成功,也是你一生應該追求的事業。

【注6】:複雜系統法

陳虎平在《打破自我的標籤》裡提出一個觀點:如果我們找不到方向,那就去當偉大人物的追隨者。找到這樣的人,找到他們所處的地方,找到他們所在的行業,這就是方向。而這些人,往往處於很複雜的系統中。所謂複雜系統,就是那些獨創性更高、源頭性更強、層次更多、設計更復雜的事物。如複雜的機器、偉大的網際網路、一線大城市、人類工業文明社會等等。

【注7】:BVR選擇法

富研社創始人謝春霖在知乎上有一個12萬讚的回答(見參考文獻),提到了BVR選擇法。所謂BVR選擇,就是透過個人的信念(Belief)、價值觀(Value)和規則(Rule)來選擇人生道路。信念,就是你相信什麼事情是對的,你相信世界應該是怎樣的。價值觀,就是在面臨多種選擇時,你認為A和B哪一個更重要,價值更高。規則,就是你做人的原則,比如誠信為本,信守諾言等等。透過綜合考慮信念、價值觀和規則,你就能知道你希望做什麼,絕對不願做什麼。

【注8】:“我就喜歡法”

美國有個農場姑娘,出生於美國內戰前(1860年),想畫畫,可是沒條件。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1937年),才開始學畫畫,這時她已經77歲。後來,她成了著名的畫家,人們稱她為“摩西奶奶”。

越南戰爭期間(1960年),100歲的摩西奶奶收到一封信,是一個叫“春水上行”的28歲日本年輕人寫來的,說自己人生迷茫,不知道該幹什麼。

摩西奶奶給春水上行回了一張明信片,上面寫道:“做你喜歡做的事,上帝會高興地幫你開啟成功之門,哪怕你現在已經80歲了。”

這位年輕人收到明信片後,立馬辭去了外科醫生這份很有前途的工作,開始了窮困潦倒的寫作生涯。後來,他寫出了《失落園》、《光與影》、《遙遠的落日》等名著。

春水上行,日本當代文豪,最富有、最有名的作家之一,他的筆名是:渡邊淳一。​​​

9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這些,都是我喜歡束河冬天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