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老家23年前的生活是從兩隻木水桶開始的,那種最常見的一日光景需要木水桶,主人翁是尚很年輕的父親。每天晨光熹微的時候,母親就起來忙碌,在廚房裡擺弄鍋碗瓢盆,遇到水缸裡沒水的時候,她就杵著木舀子走到父親床頭,敲一下床板,父親就機靈地起床。木舀子、早上,父親心領神會,因為他就要去挑水了。

那時候的老家老房子,建在山腳,日常生活多有不便,表現最明顯的便是吃水的問題。別人家生活在村中央,水井就在家門口,我的老家在山腳,屬於村子的最後面,於是每日吃水全賴父親挑著擔子去取。剛開始用瓦盆,每次挑水的量不多;後來做了木水桶,一撂挑子盛滿,也能吃個三五天。到後來,父親做了大水缸,於是每次要去到村中央挑兩三趟水,拿木水桶將水缸倒滿,顯得十分有節奏。

對於父親的木水桶和水缸,孩提時我十分好奇,總覺得那是兩件非常有意思的物件。父親挑水時我跟在旁邊,看他拿扁擔勾勾住桶把,然後爽快而去;空桶前後甩動不會鬆口,等到水井旁,他彎腰撤下水桶,斜勾一點縫隙,讓水桶口朝外湧進不少水,再稍微帶著點勁道一拉,木桶裡就裝滿了,迅速勾上來至於地上。如此再反覆一回操作,將另一隻桶也打滿水,最後拿扁擔勾重複勾好雙桶,起身回家,我則快速跟上,搖頭晃腦地唱著歌,格外輕鬆。

挑水的活兒看似簡單,實則很有技巧,偏偏這種技巧又沒有專業人士傳授,大概都是親戚好友間的口口相傳。比如父親傳給兒子,大哥傳給弟弟等等,親自教授,常見的道具只有一根扁擔和兩隻水桶,再就是場景在水井旁,還要趕在沒人的時候。摸透技巧的人,扁擔過肩,勾起水桶,快馬加鞭,走到水井旁彎腰扎馬步,盪出一隻水桶三下五除二就能舀起一桶水。接著重複,另一隻水桶也很快上水出井。這樣熟練挑水的人,遇到排隊的時候也不慌不忙,反而像是在展示什麼過硬的手藝。

挑水講技巧,沒有技巧的話最常出現的便是水桶打飄,更意外的是水桶掉井裡那就嗅到家了,隔壁鄰里能將之當作笑話討論好多年。我記得之前就有一位叫虎兒的哥哥,十八歲挑水把水桶掉井裡了,後來還是他老子拿木勾勾上來的,氣得差點用棍子打人。不過,很明顯,扁擔木桶挑水,要技巧也要實力,像虎兒年齡太小,力氣不夠,最多能拉起一桶水,真正挑上兩桶水,還需要再成長几年。

不過倒是我,在十八歲以後的光景裡經常回家挑水,那時候父親已經老了很多,腰也不好,他要是去挑一次水得休息好多天。我在週末回家的時候必然會勾起木桶出門,當作一項任務去做,省得母親愁這愁那。我挑水的樣子不好看,顫顫微微像個老頭,父親看到了,就囑咐我桶裡少舀一點水,哪怕多挑幾次也行。我也覺得是水太重了,後來索性裝少一些水,慢慢增加,這一挑就是兩年,但其實沒有挑多少回,畢竟每週我只回一趟家。

我高中畢業的時候,國家大力發展的村村通系列工程自來水來到了家裡,一根細管子通到廚房,擰開就有水出來,一會兒就能裝滿水桶。這種方便的打水方式讓家裡挑水的活兒徹底終結,也讓父親感慨萬千,祖祖輩輩們忙碌的生計方式,在現代社會里已經慢慢被淘汰了不少。便捷的生活方式解放了人們的勞動,讓大家有更多的時間去從事更加重要的勞動,挑水這個名詞,估計很快就沒有誰能明白其背後的意思了。

10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輕攜一米陽光 淺盈一抹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