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我們的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的旅程,遇到挫折,在所難免。特別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如何面對挫折,在挫折中成長,會深刻地影響著我們今後的人生道路,形成我們處理人生問題的基本模式。

記得我家娃在幼兒園開始學習樂器的時候,這是他人生中上的第一個培訓班,第一個有正規要求的課程。當回到家練習基本的音階時,他足足在樂器旁折騰了半個小時,發出的只是尖銳刺耳的噪音。

半個小時的折騰後,孩子難過地對我說:“太難了,我學不會!”

我當時自以為很勵志地說:“沒關係!彆著急!你一定學得會的!繼續努力!”

沒想到,我這句話一說,孩子的淚水立刻湧了出來,一邊抽泣一邊把樂器推到一邊,說:“我學不會的,我永遠都學不會了!我再也不要學了!”

如果按照我先前的思路,接下來的對話可能是這樣的:“怎麼能不學呢?一定要堅持下去!不能輕易放棄!你要繼續努力!。。。。。。”吧啦吧啦,都是各種的“勵志”雞血。

可是,效果會是什麼樣的?畫面是這個樣子:孩子繼續大哭,然後雞娃的父母終於忍耐不住,使出各種威逼利誘的手段,要麼孩子迫於權威而妥協,可是一定學的很心不甘情不願,甚至會把樂器學習和痛苦感受聯絡起來,“學樂器”=“痛苦”;要麼孩子激烈反抗下,父母投降,放棄樂器的學習,失去一次學習的機會。

相信我,基本上孩子都會妥協在父母的權威下,可是,只要有機會,一定會放棄這個樂器,哪怕他學的再好,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我當時確實也開始採取了說教模式,可是,我忽然感受到了孩子的難過。於是,我趕緊停下來,抱著孩子,安慰他:“我剛才聽見你很認真地練習了半個小時!可是還是不能發出老師那樣的聲音。”

孩子聽了這個話,一下放鬆下來,放聲大哭:“真的太難了!我學不會!”就這樣哭了差不多10分鐘。

然後,我說:“來,擦擦眼淚,休息休息,等我做了飯我們一起來研究研究。”

我在廚房做飯的時候,聽見房間裡安靜了好一陣,然後,過了會,孩子高興地跑進來,說:“我能發出一個正確的聲音了!”

就這樣,我沒有說什麼話,也沒有“指導”孩子,他自己摸索出來了。從那以後,孩子總是很有信心能搞定樂器。

遇到挫折時,我們都會有沮喪的感覺,而沮喪的背後還有無能和無力感。當我們能跨過挫折,就能釋放出背後的力量,讓我們對自己充滿自信:我碰到了困難,我解決了它,下次再碰到類似的困難,我有信心能處理它。

面對挫折,我們需要幫助孩子的,不是一句輕飄飄的“你要繼續努力!”,而是幫他看看他面對的是什麼,有什麼方法可以達到目標。

如果孩子說做不到,那我們就要幫孩子一起看看,是不是目標定的太高太大了,如果是的,那麼可以幫孩子一起分解目標,降低難度。幫孩子一起看看難點在哪裡,現在具備的能力有什麼,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可行之路。

有種無助,叫“習得性無助”。就是因為一次次的嘗試都以失敗告終,讓我們以為自己是不行的,以至於到最後,難度已經降低到很低,我們仍然以為自己是做不到的,乾脆放棄嘗試。

所以,看到孩子遇到了難點,家長需要做的是幫助他搭建通往目標的階梯,而不是站在旁邊說著“你要努力”“加油”這樣輕飄飄的話。

如果孩子做得不好,那麼肯定孩子做的過程就好了,而不是關注那個結果。

在面對挫折的過程中,幫助孩子成為他自己就是最好的。

當孩子遭受挫折的時候,所有的講道理,和輕飄飄的“加油!”“努力!”的雞娃言語,對孩子來說都可能是壓死駱駝的那根稻草,成為孩子揮之不去的“無助”。

在孩子遭遇挫折時,請這樣幫助他:

請先共情孩子的沮喪,接納孩子的感受;

如果孩子覺得做不到,請幫孩子看到難點在哪裡,幫孩子一起找到解決方法;

如果孩子做的不好時,請關注過程,而不是結果。

看似幽暗的負面經歷,卻留下強韌的生命力,經驗深挖生命的河床,容納更充沛的水流。——黃素菲

6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真正厲害的人,都在堅持做這3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