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人生幸福的事情有哪些?

只有在命運中體驗過才能知道。

人的命運就像一根羽毛 !風將羽毛吹到哪裡,羽毛就落在哪裡!

是命中註定,還是隨風飄零,我想,二者都有。

不同的命運有不同的體驗,認為人生中幸福的事情有哪些,也就有不同的理解。

身上無病,心中無事,枕邊有書 。‍‍‍

培根說:人的一生可以幹很多蠢事,但最蠢的事,就是忽視健康。

身體是不是健康對生活的影響巨大,當然對幸福感的影響也就很大,當健康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能做的,只能是接受結果。

但健康原因帶來的結果,往往是不幸福的。

最好的應對,還是保證身體健康。

去年,我去醫院陪床,三個人一個房間,同病房的另二個人都是30多歲的年輕人,得的病卻是腦出血,現在命雖然是保住了,但身體已經癱瘓,生活已經不能自理。

腦出血在過去是老年人才會得的病,他們年紀輕輕,怎麼就得了呢?

原因都是一個,長期熬夜。

他們一個是程式設計師,一個是期貨投資人。

都覺得自己很年輕,所以,願意主動加班,想趁自己年輕,多賺些錢,讓自己過上更幸福的生活,沒想到,錢沒賺多少,自己先倒下了,而且這種病恢復起來很慢,一時半會兒還參加不了工作,讓自己更加被動了。

現在,他倆覺得,人生過得最幸福的三件事,身上無病,心中無事,枕邊有書。

每個人的出生條件不同,面臨的選擇也不同。

當把健康和金錢放到一起比較的人,自身的經濟情況一般不是太理想。

但用健康換金錢,什麼時候都不是最好的選項。

否則,不僅問題沒有解決,還會讓自己及自己的家庭更加被動。

所以,當身上無病,心中無事,枕邊有書的時候,是幸福的。

一是睡在自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飯菜。三是聽愛人給你說情話。四是跟孩子做遊戲。(林語堂)

有的人,解決家庭財務問題後,對幸福的理解就會更上一層樓這時,幸福不再是一個人的事。

家庭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不知具體從哪年開始,人們出門打工成了社會潮流,每年到春節的時候,在外面漂了一年的人們,不管路上的路多難走,車票多難買,天氣多麼惡劣,都拖著忙了一年的身體,向自己的家鄉趕去。

在外努力了一年的人們,經過了千辛萬苦,只要到了家,睡在了自己家的床上,吃上了父母做的飯菜,聽著愛人說的情況,和緊緊抱著自己的孩子的時候,幸福的感覺就會湧上心頭。

一年來的工作上的壓力,職場上的焦慮,在一瞬間,都覺得馬上煙消雲散了,只要和家人在一起,就覺得幸福,自己努力工作的一年,也不覺得那麼辛苦了。

而且這種幸福的感覺,讓人們特別迷戀,也讓人們對生活充滿了希望。

在這個時候,睡在自家的床上,吃父母做的飯菜,聽愛人給你說情話,跟孩子做遊戲這四件事,對他們來說,就是最幸福的事。

不念過往,不負當下,不懼未來 (徐志摩)。

這個觀點,頗有佛家的味道。

佛家認為,痛苦的根源是執著,如果放下,就會從痛苦中解脫,應該努力活在當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並勇敢地走向智慧的彼岸。

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訊息傳到了錢學森的耳朵裡,他馬上打定主意要回國,美國軍界堅決反對。

當時美國海軍次長丹尼·金布林和錢學森的私人關係很不錯,就找錢學森私下裡談,請他不要離開美國。

丹尼·金布林和錢學森說,你已經在美國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回到中國,所有的都要從頭開始。

現在中國剛成立,一窮二白,回到中國,科研條件會下降很多,很影響你的研究專案。

美蘇不和,將來隨時有戰爭暴發的可能,一但戰爭暴發,回到了中國,所有的研究都進行不下去了。

從過去,現在,將來,哪個角度來講,對你的研究都是很不利的。

錢學森聽了不為所動,他和丹尼·金布林說,自己是個中國人,應該回到中國,自己對命運的態度就是:不念過往,不負當下,不懼未來。

錢學森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後來他千辛萬苦回到中國,為中國的導彈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直到今天,東風-17的理論依據依然還是錢學森彈道,依然領先世界。

人生到底做哪些事是幸福的,答案並不統一。

因為人生就像羽毛,風吹到哪裡,就落在哪裡。

所需要面對的問題也就不同。

不管更看重健康也好,或者更加重視家庭,還是胸中有希望,不畏懼未來也好。

只要是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如果我寫過的一篇文章,講過的每一話,做過的一個舉動,

曾在你的心裡蕩起漣漪,那至少說明在逝去的歲月裡,

我們在某一刻,共同經歷著一樣的情愫。

有時候,雖然素未謀面。

卻已相識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

3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充滿希望的勵志句子,陽光正能量,選一句送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