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周克平專欄】

再省不能省教育,再丟不要丟教養

手機讓人與人之間的聯絡方便了許多,幾個字,一句話,一段語音,一陣通話,便將要說的事說明了,要辦的事辦結了,省掉了許多麻煩。不過那些以為省卻的麻煩,時不時的會從另一個方向衝了出來,悄然佔領人們的心頭,發酵成各種各樣的煩惱,一開始可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煩惱,小毛病,時間一長,小煩惱會長成大煩惱,小毛病會變成大頑疾。

比方說,我們的手機上經常會猛不丁地跳出一句,“在嗎”,“給我辦一下XX事好嗎”,乍一看這話似乎沒有什麼大問題,仔細想想會發現其中省略了必要的稱呼。或許對方覺得彼此太熟悉了,不必客套,其實這不完全是客套的問題,關係到一個人的基本禮貌與教養。

記得小時候,一次我叫爺爺幫忙拿一樣什麼東西,我對著爺爺“哎”了好幾聲,爺爺明明就一個人站在我的身邊,卻裝著沒聽見,直到我叫了聲“爺爺”,爺爺才答應我,並教育我,對人不要像對動物一樣呼來喊去的,更不要用“嗨”、“哎”來代替稱呼,這樣做不禮貌,人家會認為你是一個沒有教養缺乏家教的人。

我問爺爺,那麼,怎樣才是有教養的人呢?

爺爺想了想,告訴我:與人說話要得體,對人要有禮貌,待人要友善,見人要招呼,對遇到困難的人,能搭把手就搭把手,千萬別袖手旁觀,要尊重每一個沒有惡意的人,要剋制自己的脾氣,自己該做的事不用提醒,就應該自覺地去完成,做自己的事時,不要影響和妨礙別人……這些聽起來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不要因為事小就不去做好,就隨便省略,做不好小事的人,也做不好大事,最後很可能省了一粒芝麻,丟了一個西瓜。

爺爺對我說的這番話,我一直記在心上,並努力去做好那些在不少人看來能省就省的小事。

我們許多人都是小人物,一輩子恐怕難以做成一兩件大事,做不成大事就做小事,怕就怕大事做不了,小事不願做。

不少人道理都懂,卻不願意按道理規則去做,喜歡走捷徑,圖方便,能省則省,能不做就不做,結果往往因小失大,悔不當初。就像 交5元路邊停車費,有人總想鑽空子省掉,等到交200元罰款時,才後悔一開始沒有交那區區5元停車費。

一個人必要的教育是不能省的,之前省掉的,之後都會算總帳,許多人吃的許多虧,都是因為放棄了許多受教育的機會。恰當的教養不能丟,丟了教養的人,既給自己丟臉,又給家人丟分,人們在詬病缺乏教養的人時,往往會說其沒有家教。

再省不能省教育,再丟不要丟教養。

現實中,人們往往重視知識的積累,忽略教養的養成,認為學習知識不能省,教養能省則省。事實上知識固然重要,教養也不是可有可無,知識讓一個人站得高看得遠,教養幫一個人走得穩,行得好,一路上收穫人們的點贊與喝彩。除非你離群索居,要走向生活,走進人群,和人交往,與人共事,教養便是名片,是潤滑劑,是一縷春風,是一抹陽光。

我們時常會發現,一些學問高的人不一定有教養,有教養的人不一定學問高。一個人的學問不一定會在生活中時時刻刻地展示出來,一個人的教養卻時時刻刻體現在一言一行當中。

人身上的許多缺點都是因教養不足而形成的,和學歷關係不大,缺點剛形成時,糾正起來容易得多,一旦固化,要改正過來就難上加難了。

一個人的教養要趁早培養,越到後面越難養成,文化課好補,教養課難補。有的孩子長大了,考上了理想的大學,肚子裡的學問不少,身上的教養卻不多。教養這東西不是長大了自然就有了,就好了,它是日積月累的習慣,日復一日的沉澱,日久天長的經典。

一個人的教養離不開合適的教育,更需要接受教育後的體味與體悟,具體行動中的修煉與修養,充分展示行為的深度與風度,做一個賞心悅目的人。

教養的養成沒有捷徑可走,該走的路,該經過的站點最好都親歷一番,對那些該做的必須努力去做好,不要輕易省略,否則帶來的不光是一次次虐心的後悔,還有一串串痛心的後果,省略的不僅是人生風景與風貌,更有人生的精彩與精神。

12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為什麼你討厭的人,卻成了你未來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