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大自然的一員,我們每個人的身體實際上是大自然(通常稱老天爺)賒給的一個肉胎,免費讓我們“出生入死”走一遭。我們在人生中品賞酸甜苦辣鹹,體驗苦累髒險病,不論是喜怒哀樂,還是生老病死,都是人生滋味。或因時代、因人而異,但大同小異,永遠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永遠都是“退後一步天地寬”。
我們所遇到的種種順心不順心、如意不如意,挫折、遺憾和冤屈,都是人生中無法迴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存在即合理,規律沒有錯。我們會發現,人生所謂的“被動式”,只是相對於天道即自然規律而言。如果順應天道,順其自然,就不再被動無奈,而會輕鬆快樂,從容灑脫。該吃吃,該睡睡;該上學時上學,該工作時工作;該倒黴時倒黴,該幸運時幸運;該來的早晚來,該去的早晚去……天人合一,演繹出別樣有聲有色絢爛多彩的人生活劇。
其實,老天爺為我們做了無懈可擊、細緻入微的圓滿安排,我們是在順應、融入自然,品味、享受人生。過去講不忘本,現在講不忘初心,通常是指不忘過去、歷史和幸福根源等,這當然無可厚非,但最大的本是道,是天道,是自然規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講不忘本先要知本。
當知道自己的生命原本是上天賒給的,還會說是什麼缺憾人生嗎?上天隨時隨地都可能收回其本,我們生活的每時每刻都是白得的福氣。所有人的“出生入死”都是來自大自然、迴歸大自然,赤條條來、赤條條去的完滿過程。明白這一點,自會達觀沉靜,溫良謙恭,老實本分,知足感恩。孔子說,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生命,就是時間與空間的交替輪迴,它給人的是絕對恆久的懷念與記憶。(北京市法學會網際網路金融法治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人民大學法治與社會治理研究中心專家顧問、新華社高階編輯 楊兆波)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