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現在,很多人還處在靠做無意義的事情才能活下去的階段,突然出現一個幸運兒,從根源上否定別人的立身之本,說你們的工作就像是用尿和泥巴,毫無意義,揭穿了打工人最後的體面,很不禮貌
但事實就是這樣,大多數人的工作不創造價值,大多數的工作也沒有什麼價值,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世界的發展規律就是這樣的——以後越來越多的價值都是由越來越少的人創造的,其他人做一些修修補補的工作,剩下的絕大多數人像羊群一樣,跟著他們懵懵懂懂的往前走,或者往溝裡跳
人類的所有發展階段都不需要也不可能讓所有人創造價值,大多數人一輩子做的事情都沒啥價值
印度洗衣廠的工人,緬甸稻田裡的農民,越南流水線上的廠妹,每天做著重複的事情,一個月千把塊錢只夠生存,存不下任何積蓄,直到幹不動了被淘汰……
如果說他們的工作有意義得話,那麼洗衣機,收割機,機械臂的“人生”也很有意義,本質上這就是一種生存手段,跟人,跟價值都沒關係。如果有人天天表演吃屎,觀眾給他打賞,讓他購買生存資料,這也是一種工作,創造了什麼價值呢?
事實是,正在從事這些工作的人也很痛苦,痛苦的每天都想自殺,而且一部分人已經嘗試,並且成功了
那為什麼不直接換成機械呢?一方面是,這些人太便宜了,比機器都便宜;另一方面是這些人沒事情做,就會去搞事情,比如……還是不要比如了,反正就是掀翻桌子之類的,不太利於社會穩定,讓他們找點事情做,是成本最低的方式
不光體力勞動者是這樣,996到暴斃的碼農,銀行裡啪啪給你蓋章的櫃員,跟你確認是否要辦理的公務人員,打電話問你要不要貸款的銷售,寫東西做活動的運營,算來算去還是出錯的財務,接聽騷擾電話的前臺……大多數人的工作重複,且互相出錯,然後互相擦屁股……如果讓你閒下來,你勢必要思考人生的意義。所以要創造大量的勞動崗位,要發明勞動就是美德,每個人都應該熱愛工作,工作是有價值的,做事要配套,效果才最好
吊車可以把一分鐘把二十噸水泥搬到樓頂,這時候讓工人自己扛上去的工作有沒有價值?就算有也是行為藝術的價值
現代經濟根本用不到那麼多人,很多人都是在表演這樣的行為藝術
現代經濟中大量的工作,如金融、法律、諮詢、人力資源和公共關係都屬於多餘的,被創造出來的工作。通常用於反覆確認,或者互相折磨。
程式設計師加班寫bug,然後再加班改掉,靠產品經理想的歪點子互相刷工作量,用一週時間寫出來,再用一週時間改掉,這就是為什麼996只是為了滿足給老闆看戲,並且掩飾管理能力低下,並不提高效率的原因……
這些例子只是為了讓大家方便理解,工作中的很多部分都是沒價值的,都是在機械性的重複,或者是反覆的彙報和內耗,甚至有些行業工作創造的價值是負的。
比如說金融,99%的金融從業者創造的社會價值,還不如清潔工清掃半條街道,注意是半條,如果掃了一整條街道,會超過99.99%
華爾街那幫活躍的金融鍊金術士,簡單說就是給各個行業加buff,代價很高不說,還很容易玩脫,偶爾搞個大爆炸什麼的…金融走火入魔就會帶來各個行業的災難,換句話說,他們都去划水,對社會的貢獻更大。這不是我自己的觀點,如果你想槓,請聯絡02年諾獎得主丹尼爾·卡內曼,經濟學家太瞭解金融行業都在幹嘛了
我記得有個研究是到了某個階段,銀行家每多賺一美元,社會損失淨損失6-7美元的價值,比他媽的腐敗對社會的傷害都大……我感覺他們肯定很討厭贊助這種研究
工作就是為了掙錢,就不要提什麼價值不價值的,答案不是那麼令人期待
因為生活在這個時代,我們一出生就是這個樣子,所以我們覺得這種模式是理所應當的,是不用思考的,只需要接受就可以的,但是時代變了,大人。
對吧
新的時代需要新的價值觀。我並不鄙夷這些工作,事實上我也是以此為生,但不能違心的說這些行為很有價值。只能這是我們目前能想到的一種勉強維持的方式而已。告訴大家這是有價值的,穩定情緒,好好吃飯,不要掀桌子就好。
工作是為了謀生,也只是為了謀生而已。而且我覺得作為一個底層,應該很清楚自己的工作到底是為了什麼,很簡單,就是為了生存,就是因為不幹活就沒飯吃。
說實話會刺痛很多人,聽一些大佬說任何工作都是有價值的屁話,可能會讓你心頭一暖,但並不改變事情的本質。就算是按照原來的經濟學理論,開給你的工資也跟你創造的社會價值也沒啥關係,更多是你處的位置,同樣是刷盤子,你在印度刷和美國刷,可能相差十倍,並不代表美國盤子比印度盤子有價值
但是隨著科技發展,不需要人刷盤子了,兩地洗碗機的價格相差並沒有這麼大。
也就是說,從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開始的經濟學就強調勞動分工與專業化是經濟增長的源泉。每一個生產環節(或者說價值環節)的回報取決於其在價值鏈條中的不可替代性 的理論在人工智慧時代已經開始崩掉
設定一個機械臂可以用很小的成本無限複製,培訓一群熟練的操作工的成本大到爆炸,更不要說管理這些人了
It isn't about economics; it's about moral and politics. 經濟學秉承理性主義的思維,傾向於機械性地將人視作一種生產要素,而選擇性地忽略勞動這一行為背後的人本主義價值,逐漸把人異化的時代也該結束了
人類無休止的工作不僅沒有創造相應的社會價值,而且折磨著從事者的心靈,工作就是高尚的社會美德也該改改了(日本人狂喜)
凱恩斯早在20世紀30年代的預言,21世紀社會的高水準機器自動化可以取代大部分毫無價值的工作,人們一週只需要工作15個小時
我們最快能看到的應該就是汽車行業,無人汽車已經開始上路接單了
應該過不了多少年,所有的汽車都會變成無人駕駛,以至於需要立法——“人類駕駛汽車違法”,那個時候的人們可能會覺得:讓人去控制一個幾十噸的機械,以上百公里的速度移動,實在是太危險了
新聞裡罵的最多的是,有人私自改裝自動駕駛汽車,切換為人為駕駛,導致出事故,估計比罵酒駕都兇……
人類的道德也好,價值觀也好,都是順應時代需求產生的。國家初建,百廢待興,自然是勞動最光榮,拿勞動定義人的價值,一個人最大的價值就是貢獻了勞動,哪怕你是用勺子去挖運河,那也是做出了巨大貢獻的,這一價值觀沿用至今,甚至已經成為某種信仰
但是人類的科技發展到現在,就是為了提高生產力,順帶把更多的人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而不是讓更多的人參與繁重的勞動,雖然現在有這個趨勢,但要知道這是不對的,工作的爆炸式增長完全不符合經濟發展規律
在騎士時代,帶頭衝鋒是美德,是值得歌頌的勇敢
有了核武器之後,就要跟隨制定新的戰爭價值觀:比如讓士兵頂著核武器衝鋒是不道德的
有了人工智慧之後,讓人去百米深的煤礦挖煤,也同樣是不道德的。而大多數工作基本上都是在他人的使喚下做不情願的事情,從業者只會被無止境的抑鬱吞噬,別說價值什麼的了,整體更像是一種虐待行為,為了生存而表演的行為藝術
深圳一個上市公司的法務沒日沒夜地為CEO逃稅起草法律檔案還要不斷欺騙自己做著造福世界的工作;
北京的一個編劇受不了多餘的官僚審稿程式,搞不清楚到底是哪個地方涉及敏感詞,反覆修改不過審憤而辭職去釣魚;
一個三十人的小企業的行政前臺每天為了領導要去另外的一個公司出差,填寫沒完沒了的申請報銷表格;
上海一個廣告公司的製片人每天製造完全沒人看的廣告,並且製作虛假瀏覽資料欺騙客戶,客戶已經報警;
杭州996的程式設計師受不了無聊地修理低階程式碼選擇跟產品經理打一架,雙雙被開除;
廣州做企業品牌宣傳的設計師因為設計不出甲方想要的“五彩斑斕的黑”被罵,得了重度抑鬱症已經出家
現代工作制與奴隸制的本質是相通的 —— 你的時間不屬於你自己,而屬於僱傭你的人,奴隸主做的很多事情只是為了讓自己爽,和讓你不爽。你說這種勞動有價值,我說這種勞動是狗屎,連個笑話都算不上,更像是一個悲劇
大量的工作不僅對自己有害,對社會也有害,只是我們沒有找到更好的辦法,只能先設計出這麼多工作,比讓這些人完全閒下來強。
因為嚴肅思考這個事情太荒謬了,所以大家只能閉口不提,然而結論依舊很容易推理出來
如果把自我實現和尊嚴都依賴於工作價值,那麼大機率掉入虛無。想想一下你辛苦幾個月,搞了個專案,結果第二天這個專案組的人全被裁了,感受下這個迷幻的氣息。工廠不需要那麼多工人,依然要招。地裡不需要那麼多農民,也要讓農民有地。銀行不需要那麼多櫃員,政府不需要那麼多辦事人員依然要有招聘名額,甚至還要擴招。
世界各主要國家財政供養人員佔總人口比例,英國是最高的,9.1%;加拿大第二,8.3%;法國第三,8.2%;美國第四,7.7%;德國第五,5.3%;真的需要那麼多工作崗位嗎?
美國全國各級公務人員兩千一百八十萬,還有兩百三十萬人在監獄……如果按相同比例,意味著在中國有一億零三百多萬公共僱員,第二個資料我就不等比例換算了,我害怕……
如果你發現這個問題,決定躺平,也不行,社會上出現大量的閒散人員一定會出問題的。資本主義發展到後期一定要解決這個問題的,各國的處理方式不一樣。所以現在那邊開始討論新的工作制,避免到處出現美國那種街邊一趟,爹媽白養,偶爾上街砸店零元購,你跟他們討論工作價值,他們會問:“工作是什麼?”
封建社會中的莊園主靠剝削佃農獲取豐厚糧食和財富,佔有太多的資源使得佃農越來越窮,這些飢餓流浪的佃農最終會攻擊封建主的堡壘,引發政治危機。於是,莊園主製造了一系列細緻的招聘,僱傭佃農按門鈴、繡花、洗菜、洗衣服,沒事也要找點事兒給底下的人忙活,擁有一大堆下人端茶送水的莊園主倍感尊嚴與安全。類似的,現代僱主需要安排很多的下屬殷勤地服務,以顯示自己身份的重要,保持社會競爭地位和權力
現在莊園主有了洗衣機和自動噴灌機,也不需要洗衣女工了。現在的模式與時俱進,莊園主變成了企業主,現在流行搞一堆PPT改來改去,設定一個又臭又長的流程,反覆簽字蓋章,僱一堆人把APP改來改去,設定一堆複雜的優惠模式,再吸引另外一堆人算來算去……反正效果都是一樣的。維持一個系統穩定的方式,就是讓大量的人維持生活且不空閒,透過經濟和道德的雙重綁架讓他們疲於奔命就好了,那麼這個視角下,工作是一個完美的發明
人為的設計終歸要跟隨生產力的變化,肉眼可見的未來已經大踏步的走過來
2016年農行僱傭了638個工程師,把智慧化程度提高了3%左右,下崗了近三萬櫃麵人員(農行總共47萬人),銀行業和便利店是智慧化第一輪波及的重災區。
農行因為客戶群體原因,已經是智慧化比較慢的一批了。如果你是那三萬人中的一個,早早的就認識到工作的真實價值,會沒那麼多負擔的轉行。如果你堅信自己的工作非常有價值,結果來了個智慧ATM機,你就要滾蛋了,那可能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做心理建設,這種精神創傷還是蠻大的。
這也是我們這一代要面臨的一個思想挑戰,就是要逐漸接受:機器人不僅僅做的面比你做的好吃,機器人寫的詩也更有感情
大部分工作都是可以被機器取代的,少部分不能被機器取代是因為我們還沒有把那個機器做出來
人類的結構本來也不是為工作設計的,誰他媽的會喜歡早點六點起來去找個地方聽人使喚?
所以早點認識到工作的毫無意義是一件好事,不要把人生的意義讓工作去承擔,趁早把價值歸屬同工作剝離開來,從價值觀上進行突破,而不是把自己內化成一個螺絲釘,迴歸到一個人該有的屬性
人自從嬰兒時期起就形成了只有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才會有滿足感,不需要把自己同龐大的機器連線在一起,去想象一個共同體的價值。找到自我,才能發揮天賦和創造力。
做機器配件是為了謀生,做人才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