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一個人變老,最明顯的特徵是什麼?

有人說,是害怕。

就像網上說的那句話:“不管年輕的時候有多麼無所畏懼,人一旦老了之後,就會對生活生出很多擔心。”

我們的父母,不正是如此?

害怕自己成為累贅、害怕被子女嫌棄、害怕一再失去……所以愈發忐忑不安、小心翼翼。

我們討厭的話不敢說,我們不喜歡的事不敢做,就連想對我們好,都要看眼色。

生怕一不小心,就惹了我們不高興。

比起孤獨,害怕更讓他們絕望!

01

父母老了,最怕自己沒用

父母之於子女,就像是大雨中的一把傘,時時刻刻都在為我們遮風擋雨。

可隨著年齡越大,我們好像就越不需要“這把傘”。

以至於常常忽略他們的感受、打斷他們的勸告、嫌棄他們的行為、違揹他們的意願,甚至拒絕他們的關心,有意無意的告訴他們,你們已經沒用了,我不需要你們了。

就像曾經看過的一個紀錄片。

下大雨時,父親因為擔心怕女兒淋雨,輾轉坐了很遠的公交,專門去送傘。

誰知女兒早已叫好了網約車,父親的出現反而添了亂。

看著父親手足無措地站在那裡,女兒只是不耐煩地說了一句:“以後沒事,你就不用特地來一趟了,我又不是照顧不了自己。”

一句話,就讓父親偃旗息鼓了。

特蕾莎修女曾說過:“孤獨和不被需要的感覺是最悲慘的貧困。”

人老了之後,最怕自己沒用。

尤其在子女面前,父母最大的需要就是“被需要”。

而當有一天不被需要的時候,好像生活也沒有了奔頭。

在最近上映的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裡,高亞麟飾演的爸爸,有一個患了腦癌的兒子。

有一次,父子倆吵了起來,兒子韋一航說“我還不如去死”,韋爸回手就狠狠甩了兒子一耳光。

緊接著,他也哭了:“自從你生病後,我就聽不得‘死’這個字……”

這一幕,讓人淚奔。

韋爸爸打在兒子臉上的巴掌,更像是狠狠地抽向了自己。

因為他害怕,自己幫不了兒子,更害怕,若有一天兒子離開,自己只剩無能為力。

《夏至未至》中有一句話:

“年少時,我們總以為父母無堅不摧,直到撞破他們的無助,才明白那是因為愛,他們才願意扮演英雄。”

為人父母,最悲哀的地方就在於,自己的愛沒有了存在的意義。

因此,不要讓我們的成長,成為父母存在的“終止鍵”。

正所謂百孝不如一順,百順不如一用。

趁一切還來得及,再多讓父母感受到被需要的幸福,才是最大的孝順。

02

父母老了,最怕子女臉色

《論語·為政》裡,子夏曾問過孔子,何為孝?

孔子的回答是:“色難”。

“色”乃和顏悅色之意,“難”意為困難。

“色難”的意思就是說,孝順父母,不給父母擺臉色看,是最難的。

關於這一點,作者閒時花開講過自己的一段經歷:

媽媽特意從老家來照顧她。

有一次她在家裡寫作,媽媽時不時拿著水果走進來:“妮,你吃蘋果不?”過了一會,媽媽又端著茶杯走進來:“妮,你喝水不?”又一會,媽媽搓著手進來:“妮,你想吃粉漿麵條不?”

這時,她再也忍不住內心的怒火,沒好氣地說:“媽,我寫東西的時候,不要和我說話,一說話,我思路就斷了。”

一聽這話,媽媽瞬間像個做了錯事的孩子,“哦哦哦”地點著頭,彎著腰踮著腳,合上書房的門,悄無聲息地消失在門外。

此後,只要是她工作時,68歲的媽媽都會腳輕輕落地,人悄無聲息,話輕聲細語,就連咳嗽都要跑到衛生間關上門,生怕弄斷了女兒的思路。

後來她說:“原來,父母最怕的是子女的臉色。”

人老了之後,只要看到子女臉上流露出一丁點蔑視和不耐煩,自己的內心就會惴惴不安。

是不是自己哪句話又說錯了?

是不是自己哪件事又做錯了?

是不是自己哪不對惹孩子生氣了?

……

老之將至,最懼子女之顏。悅,則安;不悅,則難。

因此,面對父母,少一點不耐煩,多一些理解和陪伴,才是讓他們安度晚年最好的辦法。

一輩子很短,千萬別讓自己的壞脾氣,成了傷他們最深的利器。

03

最好的孝順,是讓他們安心晚年

古語有言,百善孝為先。

那到底,何謂“孝”?

很多人覺得只要給父母提供最好的伙食、最好的環境,就是孝順。

殊不知,錢再多也買不來父母的開心,房再大也換不來父母的安心。

最好的孝順,就是能讓父母從心裡感到快樂,不違揹他們的意願,想辦法讓他們開心,讓他們過得舒適。

正如《禮記》所言:“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

父母年齡越大,就越容易產生無力感,害怕自己衰老、沒用,成為子女的累贅。

因此,給父母安全感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生活中的小事,告訴他們並沒有因為衰老而變得沒有用。

記得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春秋時期楚國隱士老萊子,是出了名的大孝子,在父母面前,他從沒發過一次脾氣。

甚至為了讓父母開心,他還常常像孩童一般穿著小時候的花衣服逗父母開心。

父母看著兒子的舉動滑稽,自然大笑不止。

有人忍不住問道:“你這樣大費周章,就為了博父母一笑?”

老萊子說:“孩子在父母眼裡永遠是孩子,只要孩子還需要自己,就會有存在的意義,會忘記自己的年紀,認為自己還有可用之處。”

能養不是孝,能順才真孝。

對待父母,我們不僅要養老,更要順老。

再煩,也要留一絲溫和對待父母;再惱,也要留一枚微笑面對爹孃。

唯如此,才是真正的孝順。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細細想來,悲涼之至。

遲早有一天,我們會再無父母可喚;

遲早有一天,我們會變成無家可回的孩子;

遲早有一天,我們會羨慕別人有家可依。

所以,趁時光未老,父母還在,一定要好好的去愛他們,去陪伴他們。

不要說回家累,不要覺得聽父母說話煩,他們健在,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成全。

6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那些生活中的二三小事,很開心和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