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在家帶孩子,別人能行為什麼就你成天像個怨婦一樣嘮叨個沒完”?
“別人事業如日中天,你拿著破幾千養家餬口都不夠”。
“跟你這樣的人在一起,簡直倒了八輩子黴”。
人們總是對外人彬彬有禮,卻把自己的壞脾氣給了身邊最親近的人。
一個家庭的幸福,不是靠家庭成員裡的某一個人發力。
很多時候,我們容易被自己的情緒左右,隨口而出的話,成了扎人的刀子。
一個人能承受住生理上的極限疼痛,對於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打擊和貶低,卻會被無限放大,成為最難以釋懷的情緒壓力。
幸福的人被家庭治癒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最堅實最溫暖的避風港灣。
但是,如果家成為一個人最不想呆的地方,家,也就成為了反噬快樂的焦慮製造地。
一些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喜歡把自己孩子的短處,和別人家孩子的長處做對比,用否定的語言打擊孩子的認知自信心。
其實,孩子更像是一張白紙,父母在上邊寫的最多意義的詞句,將會影響到孩子三觀樹立。
經常遭受父母貶低的孩子,缺少自信心,面對外界事物的時候,總是會表現出膽怯,時常否定自己的能力。
相反,一個樂觀開朗、遇事沉著冷靜的人,家庭環境多數是和諧、溫馨的。
父母在孩子遭受挫折的時候,給了孩子足夠多的鼓勵,同時營造出良好的家庭氛圍。
孩子在遇事的過程中,得到了幫助,學到了有價值的觀念,他的心態自然豁達有韌性。
一個有溫度的家庭,會用溫暖的語言,給孩子的內心搭建一處堅實有韌性的陽光之地。
總是出言貶損,製造焦慮,孩子只想選擇逃離,甚至形成負面性格。
一個好的榜樣,具有良好的感染力。
夫妻之間的良性溝通溝通,是解決問題最具透明感染力的良方。
但是,語言又是最尖銳的武器,惡語傷人六月寒。
其實很多時候,夫妻間把“應該”換成“感謝”,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你在家裡都做了什麼?不就是拖一下地,做做飯,帶帶孩子”。
很多丈夫之所以覺得妻子在家裡過得很輕鬆,是因為他們沒有接觸家庭內務帶孩子這一塊。
但凡他們親自帶一帶孩子,做一做家務,也不會認為全職太太是一種享福的工作。
尊重都是雙向的,一個男人工作一天,回家不僅沒有熱飯可吃,還要遭受到一番冷嘲熱諷。
他甚至會懷疑自己做的這一切,意義是什麼。
夫妻之間最大的誤會就是:覺得對方不需要。
其實,在外工作一天的他,需要有溫度的飯菜暖胃,需要暖心的話語安慰。
而在家零零碎碎忙一天的她,更需要得到來自他的認可,需要他的鼓勵。
幸福的婚姻,就是把“應該”換成“感謝”。
感謝彼此對家庭的付出,感謝彼此之間的認可,感謝彼此對各自工作的理解和支援。
把情緒發洩給自己最親近的人為什麼我們總喜歡對更親近的人發脾氣,對外人卻總是和和氣氣。
我們可以和朋友聊任何話題,語氣輕鬆幽默、侃侃而談。
即使面對工作被為難,依然小心翼翼談吐有禮。
但面對父母的一句關心,卻表現出極不耐煩的樣子。
因為他們是最親近的人,不會離你而去,所以就要把自己最糟糕的情緒發洩給他們。
我們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把最好的脾氣和禮貌給了別人。
把肆無忌憚、無理取鬧丟給了自己最親近的人。
其實,他們才是我們最需要溫柔呵護的人。
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最值得我們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