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生活就是這樣,你越是想要什麼,它偏不給你什麼。

難受不,難受就對了, 因為這個將會是人生的常態,早點想明白,以後減少很多煩惱。

做好該做的,其他看運氣了,這就是所謂的“盡人事,聽天命”。

這句話有道理吧!

除了有道理之外,我還得到了一點新的思考,因為裡面包含了,一個人是否成熟的基本特徵。

1、不成熟的人有什麼特徵?

說出來,大家都有體會,想想我們小時候,對爸媽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什麼?+

我要......XX...

我要買玩具、我要去公園、我要出去玩,以自我為中心的獲取,整天都是在想我要什麼,張口對爸媽說就行了。

小孩子不會考慮,自己有沒有錢,能不能買的起,買回去也用不上,反正我就想要...xx

我們每個人,都是從這種思維方式中成長起來,只是經歷多了,長大了,才慢慢明白,這個世界不是以我為中心。

不是我想要什麼,就馬上能得到什麼。

而成熟的人有什麼特徵,就是明白了,想要什麼得拿東西去換,不會平白無故的獲得。

想買玩具,需拿錢換,想獲得友誼,需要拿感情換,想要有錢,需要付出努力工作...交換才是硬道理。

2、最讓人浮躁的兩個因素

人最大的特徵是什麼?

擁有無窮無盡的慾望,和可憐兮兮的能力,終生都被能力,不足以滿足願望的狀態中迴圈。

這幾乎是大家都覺得自己不開心的最底層原因。

每天都會有無數個“我要..”,但因為能力限制,無法被滿足,沒有積累哪裡來的能力,這幾乎是大多人浮躁的原因。

浮躁的兩個因素:

第一,突然發現自己毫無積累。

之前在一次培訓中,說過一個現象,人在25歲到30歲的感受力很低,很容易就划過去,莫名其妙的自己就30歲了。

22歲剛畢業要找工作,學習很多職場技能,到了25歲基本上,都有個相對穩定的工作,然後就莫名發現自己30歲了,而且一直在吃前3年工作能力的老本。

突然之間發現自己,好像沒有什麼特長,在社會職場的競爭力也很低,因為沒有積累出什麼競爭優勢,所以才會非常著急,各種對未來的擔憂全部跑出來了。

沒有積累,對未來擔心,暫時又無法解決,只能焦慮浮躁。

第二,沒有做成事的經驗,不懂正確的方法。

人人都明白建立優勢需要時間積累,也就是在你日常做事中積累的知識和經驗,是這些東西給你帶來的競爭優勢。

有過做成事的經驗,在做事中總結的方法,都會給你在未來的工作做帶來極大的信心。

因為有這兩個因素的阻礙,越急躁越難靜下心來積累,越沒有積累,越難帶來優勢,越沒有優勢,就越難有收穫,由此陷入死迴圈,無法掙脫。

於是有些人便鋌而走險,想透過投機、賭一把的心態,去學習那些讓人快速致富的秘籍和絕招。

3、你想要什麼,偏不給你什麼

生活的本質就是這樣,你想要什麼,它偏不給你什麼。

看似無情,其中蘊含了一個基本規律,不再是說一句話“我要...”,就馬上有人滿足你的世界。

明白這一點,你才算成熟了。

知道不能只想我要什麼,還得看你有什麼,你能拿出什麼東西出來。

為什麼有積累的人,通常都不著急?

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想要的東西,都可以用我有的東西來換取。

就算暫時無法得到,只要繼續努力,在未來依然可以獲取,自己想要的結果。

你的世界不再是,向別人索取的過程,而是先用好自己有的,再努力積累去換更好的。

只有這樣,人才能從沒有積累,沒有優勢,沒有收穫的死迴圈中逃出來。

4、能怎麼辦,得去換

一個人要想改變思維觀念要幾年,很難說看一篇文章就改變了,但我能給你一個外部大腦介面,你用它來幫助自己轉變觀念。

說出來,也很簡單,富蘭克林就喜歡用這個方法,一支筆和一張紙搞定。

在一張白紙上面,從中間畫一條豎線,分別在左邊和右邊,寫出你想要的和你有的東西。

左邊寫“我有的”,右邊寫“我要的”。

寫完以後,看看那些想要的東西,是你擁有的可以換取的,如果沒有就先把想要的劃掉。

如果想要的太多,不知道該如何抉擇,可以參考輕重緩急來判斷。

如果有一些你實在想要,暫時又沒有東西可以換,可以備註自己需要付出哪些努力,該用什麼方式積累一些“我有的”去換取。

這裡提醒一句,儘量選擇正規努力方式積累,其他投機取巧可能有用,但是從機率上看,長期註定是失敗的多。

就算你最終寫出來的結果不夠理想,其實你已經從中獲得了很多。

最大的收穫是,不再只想我要什麼,而是開始關注,我有什麼,我能做什麼,我該從哪裡入手。

這個就是堂主推崇的“行動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當你思考具體行動策略的時候,你要做的事才有機會實現。

可能你寫完後,發現自己好像一無所有,但至少你清醒的知道,自己目前一無所有。

我們還年輕,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不需要你特別牛,正常努力和勤奮就足以達成。

我們必須相信,我們可以,我們也只能相信自己可以。

10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明明那麼普通,卻又那麼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