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因為能夠看到的資訊漫山遍野,漸漸地,會以為自己可以無所不知。
也漸漸地,會以為自己的能力,也像自己追隨的意見領袖們一樣,卓爾不凡。於是,有的人開始追求一種“話術上的完美”:我怎麼說都對,不可能被打嘴。
如果是在一些沒有門檻,誰都能“張口就來”的平臺上,追求這種“完美”,或許情有可原。畢竟,你無法預測自己的言論會被什麼人看到。也許只是無意中個人化的觀點,就會觸動不知道什麼人的神經。又或許,內容本身沒有什麼不妥,只是看到的人恰恰心情不好,見人就噴,你的一兩個遣詞造句,就變成了靶子。所以,如果是在這些場合,說了什麼又好像沒說什麼,是可以理解的。
但線上下的現實中,對於這種“話術完美”的執著,其實大可不必。現實中你要面對的,是一個個真實的人。真實的人,無論多麼理性,都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情緒高揚,也有沉默黯然。因此,沒有誰可以做到絕對的“君無戲言”。而你,也是這真實人群中的一員。
想象一下真實的人,誰會時時刻刻惦記著別人的每一個字?如果一句話,正過來講是對的,反過來看也是對的,那麼,他到底在說啥?過度的面面俱到,讓人抓不到觀點。沒有觀點,就是沒有態度,不過是在玩文字遊戲,失去了交流的意義。
真正的完美,從來就不會過分。真完美在現實世界中,不能說沒有,但出現的機率少之又少。之所以說是“過分的完美”,就是因為很多人展示出來的完美,是一種演技,而不是真實的完美。你在追求自己講話的無懈可擊,帶給別人的感覺,往往不是滴水不漏的完美,而是一種虛假。正常講話交流,會有資訊的來回反應;一定是有對有錯。偶爾的口誤,理解偏差,都是正常的。有什麼說的不對,那就承認,改過來就是了。正常對話中表現得過於完美,反而奇怪。《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被描寫得厲害得不得了,但是有一句評價很到位,“狀多智而近乎妖”,這個角色,就不是個正常人。
我們說話,是為了表達,表達自己的觀點,表達自己的態度。特別是在職場中,大部分的說話,是為了解決問題。
公司開會,不是要考察你的話語表達多麼完美,而是要聽觀點。不同崗位不同角度,看到的事情會有差別,大家各抒己見,才可以拼出來一個全景,從而找出解決方案。面對市場的變化,公司要找到應對的辦法。市場部有市場部的觀點,銷售部有銷售部的計劃,財務部也有財務部的難處。如果每個人為了追求“話術完美”,而講一些似是而非的車軲轆話,那還不如不開這個會。誰有心情,誰有時間,去聽你的遣詞造句呢?
畢竟,對很多人來說,能證明我們的,是能力,而不是嘴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