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越平庸的人,格局越小,目光越短淺。
因為他們眼中看到的,都是內心的折射。心裡裝著什麼,才會看到什麼。
當他心裡肯定別人的優秀,那他眼中看到的就是別人的長處。
能力越強的人,越容易肯定他人。
相反,能力越差的人,眼睛裡看到的只是別人的不足,只會揪住他人的缺點不放。
因為優秀的人從不自大,懂得謙虛,不會因為自己強於別人,就目中無人。
不自傲的人,才能看到別人的優點和才能,並真心誇讚,或是虛心學習。
簡單來說,越優秀的人,越容易承認他人的優秀。
或者換句話說,一個人最大的智慧,是敢於“認慫”。能夠承認自身不足的地方,看到他人比自己強的部分。
01
無論是什麼行業,當他有了一定成就,就會不自覺地看到別人的優秀之處。
1990年,當時在美國的陳丹青,在書店無意中看到一本雜誌上的油畫。
畫中畫著一男一女,打扮時尚,站在紅色的房子前面,對面是一片田野。
那時候,這副畫的作者沒有任何名氣,但陳丹青直接給作者寫了一封信。
他先是誇讚作者畫的很好,並讓他努力堅持下去,以後一定能成為優秀的畫家。
但當時陳丹青的名氣已經很大,那時候他已經畫完《西藏組畫》。
陳丹青給作者寫完信後,那名作者也慢慢被人所熟知,他就是劉小東。
後來陳丹青回國後,他無論在什麼場合,都說大實話,甚至有點不合時宜。
他很少夸人,但只要說到國內的藝術,就會誇讚劉小東。
陳丹青非常欣賞劉小東畫中的風格,他形容對方是他的畫救了他。
2007年,劉小東憑藉油畫《三峽移民》,被拍到兩千多萬的高價。
一時間,他名聲大噪,受到很多人的重視,那時候的陳丹青作品已經慢慢變少。
有一次採訪中,陳丹青被問到為什麼現在作品少,他直言和劉小東相比,他望塵莫及。
都說同行最容易發生矛盾,但在陳丹青和劉小東這裡,卻是出自真心的欣賞。
當一個人越是有實力,越能看到別人的實力。
或者說,越有本事的人,越敢“認慫”,越能認清自己的弱點。
當我們看到了別人的優點,不是去詆譭,而是去大方讚揚,虛心向別人學習,是一個人真正的成熟和智慧。
02
真正有能力的人,他們從不標榜自己有多少成就,而是把自己當做綠葉,誇讚他人。
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優秀,不要炫耀,而是去讚美別人的長處。
當時,韓寒、甯浩、郭帆在19年時,上映了各自的賀歲電影,三部電影就像競爭對手,激烈地對抗著。
他們三個導演並沒有發生矛盾,反而非常平和,在社交平臺上誇對方的電影。
韓寒誇郭帆的電影《流浪地球》,是科幻電影的里程碑。郭帆說看完甯浩的電影,覺得非常搞笑,而甯浩也誇讚郭帆的電影。
雖然他們是對手,卻對對方十分尊重,理解對方的努力,並不否定他們的付出。
不光是電影行業,在網際網路行業,雖然也有競爭。但馬化騰和馬雲,在外都很肯定對方的能力。
馬雲誇讚騰訊是一家了不起的公司,並認為,騰訊其實是在鞭策他們,有優秀的對手,才會去真正努力,而不是好吃懶做,睡大覺。
真正有實力的人,不會視對手為死敵,而是去尊重對手。
馬化騰也表示,自己和馬雲是多年的好友。
其實,有底氣的人,才能更容易看清對方的優秀之處,並努力學習。
格局越大的人,越懂得惺惺相惜,互相支援。
大家一起朝一個方向努力,別人好了,你才能好。
小人才會不擇手段,甚至用見不得人的方法,抹黑對方。
這樣的人,傷害了別人不說,自己也沒有得到一點好處。
反而那些有教養的人,從來不會打擊任何人,而是去肯定和鼓勵。
承認別人的能力,不光別人優秀,也體現出了自己的優秀。
03
很多人不能理解,為什麼有的人不願意承認別人的優秀。
承認別人的優秀,就等於承認了自己不如人。
比承認別人有能力更難得,是承認自己的平凡。
我們平庸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毫不自知,自以為自己很厲害。
前段時間,有個粉絲因為承受過度壓力,在後臺向我傾訴。
他的學歷是大專,現在在努力學習,想要升本。
他白天需要工作,只能利用晚上的時間去學習,雙倍的壓力,讓他無法承受。
即使是這樣,他也沒想過放棄。
因為他的朋友在知名大學就讀,每年期末,他都能拿到高額的獎學金。
因為朋友太優秀,他也不敢讓自己放鬆。
因為他身邊有個優秀的人,他沒有嫉妒,而是去努力,讓自己和他同步。
有時候,我們總是依賴他人的行為,決定自己該如何做。
當你承認別人優秀,側面來說,心裡是認同他的。
行為也會逐漸向他靠攏,你身邊是積極的人,你的心態也會變得積極。
如果你身邊是好吃懶做的人,那你也會變得懶散。
如果你身邊都是努力的人,那你也會不斷的上進。
面對那些比自己強的人,你要做的不是詆譭,而是應該開心。
因為和他們在一起,你才能變得更好,變得越來越優秀。
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那些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人,他們的對手也同樣站在金字塔頂端。
給別人肯定,也能激勵自己向前。
承認別人有能力,是自己努力變優秀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