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狄仁傑》裡有一句臺詞,一直讓我記憶猶新:人老多情,今日一別,不知何時方能再見!

人老多情!果然如此!年輕的時候不懂得這個道理,但是人到中年,發覺自己越來越容易傷懷,有些事情,明明不是那麼傷感,卻也能讓人落淚。

活了半生,經歷過許多事、許多人,才明白,有些事做了是錯;有些人,交了也是錯。整理這半生的歷程,決定從生命裡剔除這“四個人”,讓未來的人生能夠更加清朗。

年輕時總是想著,朋友可以有多種,多個朋友多條路嘛。但人到中年才發現,原來這個想法是錯誤的。你以為的朋友,或者並不是真心善待你的。你在經營人脈的同時,別人也在經營你,一旦他發現你不能為他所用,就會把你從名單裡劃掉。

而我則覺得交往久了,即使最始是因為利益開始的,最後也能變成朋友。但社會就是這樣現實,當你沒有利用價值之後,你以為的朋友,就不會再把你當“朋友”了!

這樣的認知,只有到了一定年齡才懂得。所以,把不把自己當朋友的“朋友”,從生活中清理出去,不用再費心去經營所謂的友誼。如此一來,發現生活更加簡單,也輕鬆很多。

有一些人,雖然口頭上把你當朋友,但其實心裡並不是這麼想的。年齡越大,越發現有些所謂的朋友,只是在無聊或者沒有人陪的情況下會來找你,而當你需要他的時候,他卻有各種的藉口來推脫。

這樣的人,也及時清理了。因為人到中年,越來越發現時間的寶貴。剩下的人生還有多少,沒人知道,但越來越有走到生命終點的緊迫感。把餘生的日子留多些給自己,給自己的親人和最親近的朋友,才是明智的。

所以,把不珍惜自己的人也從生命裡剔除出去,讓自己少些繁雜的社交,也是一種好事。

不懂自己的人,與之交往其實是最累的。以前年輕,總覺得不是所有的朋友都能懂自己,但不一定不能交。那時,即使自己說的朋友不懂,也還會多些包容之心,只想在一起開心快樂就好。

但人到中年,卻不再這麼想了。越來越不喜歡社交,越來越喜歡清靜的生活,所以,和不懂自己的人再交流,反而覺得是一種負累。不是自己清高,而是三觀不同的人,確實沒能說到一塊去。以前或者想著將就,可是這半生已過,不想再委屈自己。

所以,慢慢放淡這樣的關係,用減法生活來對待自己。朋友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越簡越精,人生有三二知己,其實也就足夠。

人到中年,對於感情的事其實會看得比較淡了。不管是有成家還是單身,對愛的渴望都不再如年輕那樣強烈。

愛是什麼?愛是彼此情感的交付。只有用真心去相交,才能把一段感情經營到最後。但是,對於不愛你的人,就沒有必要去強求了,該放手時就放手,讓彼此都得到安生。

愛,是一個人心靈的歸宿。有愛的人生,當然是幸福的。但人的一生,卻很難十全十美。年輕的時候或者會強求,但人到中年,對一切都已看淡,不會再去苛求什麼愛與不愛。

對於不愛你的人,也不用去傷懷了。人的情感,總有一個特定的寄託。有緣無緣,有愛無愛,都是命中註定。所以,強求無益。只是,要活了半生才領悟。

人到中年,真的是能夠看透很多。閱歷真的是一個很寶貴的經驗,只有日復一日的歷練,才能越活越通透。當然,每一個人的生活不同,得出的感悟也不同。但不管如何,活到中年的我們,比起小年輕一代,還是要通透一些。

越通透,就越能明白,那些不屬於自己的人和事,再強求也是無益。唯有放手,才能讓自己越過越好。

6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2021年,你會明白極簡主義的生活,會上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