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人都是自私的,所以才要提倡公而忘私。

人從出生開始就一直是自私的,要自己吃奶,嘴裡含著一個,用手抓著另一個,就是不讓別人吃。要是兄弟姐妹多,吃奶的一個就要把別的吃奶的兄弟姐妹推出孃的懷抱,自己獨佔資源。或許,那時候小孩子沒有自私的概念,只有生存本能。但從本能來看,小孩子還是生來自私的。儒家提倡以天下為己任,要克己復禮,要“存天理,滅人慾。”說白了還是要對抗人性中自私自利的品性。到了成人之後,更是把自私顯露無疑。賣雨傘的希望天天下雨,賣豬肉的希望全民吃豬肉,醫院希望病人多多,學校希望好生源不斷,為此還要爭奪客戶,爭奪資源,為的就是自己更好地生存。難道要把小時候吃奶的自私擴充套件到別的領域?弗洛伊德的心理學是正確無疑的?

見過太多滿口仁義道德之輩,背地裡乾的都是男盜女娼之事。人們說的都是冠冕堂皇的話,都是所謂的大義和公道,真遇到事情就只顧自己了。畢竟更多的人只是普通老百姓,沒權沒錢,也就不能顧及別人了。伸手相助還是可以的,但遇到了跌倒的老頭老太太還是不敢上去扶一把的。還有貨車司機為了逃避責任把撞到的人再碾壓一遍的,算是殺人於事故之中了。人們都在自私地活著,互不影響,也算是一種平衡。但有時為了獲得更多的生存空間,就有人要幹一些損人利己的事,還有的幹了損人不利己的事,大都出於自私自利之心,而不是公義。

自私的基因在遠古時期的人類身上就已經種下。畢竟,人受肉身的限制,不可能脫離肉身而獨立存在。而肉身需要吃喝拉撒睡,需要一定的資源才能存活。當資源有限的時候,人們就要去爭去搶,不然還真的活不下來。那麼,在弱肉強食的時代,強調道義和責任其實無異於痴人說夢。當孔子對一些國君說“仁”的時候,國君很是折服,但國君說,你的道理很美好,可是我要的不是這些,而是土地。以至於後世的哲學家們總結出一條歷史規律,就是歷史只存在勢與利之爭,而不存在所謂的道義和公正。大國欺負小國哪裡講什麼道義,就好比寓言裡狼和小羊的故事,狼要想吃掉小羊就要找各種藉口,即便小羊都一一戳穿狼的謊言,但狼仍然要吃掉小羊。

狼吃羊是動物的本性,人自私也是本性。各種宗教、社會道德都要人脫離自私自利的小我,成就社會公德之大我。因為各位大賢們都知道人性自私的基因,都知道要透過社會進化、同化讓人棄惡從善的意義。或許,人無所謂自私不自私,都是一種生存本能,就誰也別笑話誰了。

可笑的是,很多人都要摒棄自私的基因,說著公平公正,可是具體到自己的事,就立馬自私起來,而不會顧忌什麼世道人心了。社會的訓練畢竟是後天形成的,不能讓人拋棄生存本能,也不能改變自私的品性。從一些方面說,自私不可改變,但自私一點不好嗎?不自私又得到了什麼?還不是老實人吃虧?

6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絕望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