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情商,曾在微博上看到網友這樣描述:“真正的高情商,是本身特牛,卻對世界充滿友好,既有實力捍衛自己的邊界,又對他人抱有善意;是明明實力超群,卻選擇不露鋒芒。”
很是贊同。大部分人把情商看作是一種社交技巧,卻忽略了情商的背後,需要一個人的修養與閱歷、品格與心胸作為背書。
1
有一位朋友,人很熱心,又聰明能幹,但生活中卻不太討喜。因為和她說話會讓人高頻率地感到不爽。
最近她說意義感缺失,想找我探討,不出所料地把我探討鬱悶了。
短短五分鐘,她兩次提到了我的年紀。
第一次:“原來你都40了,這一比我還挺年輕!”
第二次:“你這麼老了還堅持寫作,我挺佩服你的。”她的佩服我沒有感受到,卻產生了一種生命要進入倒計時的錯覺,一點往下交流的慾望都沒有了。
她見我明顯有些不高興,連忙道歉,希望我不要介意她的心直口快。
我怎麼會不介意?上一次她讓我分享書單,我真心誠意地把那一段時間自己看過的、覺得有價值的書單整理給她,她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卻是:“這些書你真看了?”然後還跟著一句:“我都未必能看明白。”
這種看似無意的感嘆,在我聽來卻是對我人格與智商質疑,讓人極不舒服。
有句話道:“說話之傷,都是暗傷。”,那些心直口快的話語總會在他人心裡留下一道疤,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發。
這位朋友總說自己情商低,但我覺得她的情商低並不是因為不會說話,而是一種不願去尊重身邊人的漫不經心。
不可否認情商需要技巧,但尊重與友善,應該是這些技巧之下的底色。
2
“稻熟低穗,人熟低聲。”真正的牛人都深諳這個道理。
一代名臣曾國藩剛入職場時,曾是一個難以共事的“刺頭”。
剛開始在湖南操練湘軍,他經常行使“專摺奏事”之權,直接向皇帝打報告,把那些不配合他工作的同僚革職查辦。
結果,同僚們依然給他使絆子、說風涼話。在他建立湘軍初期,可以說是處處碰壁。
後來他父親去世,按當時的制度他要回家守制,這期間他開始反省自己為人處事中的不足之處,重新修養身心,確定了收斂鋒芒、與人為善的處事原則。
以他自己的話講,以前他覺得自己什麼都能,看別人覺得哪都不對,但是現在,他覺得自己百無一能,但看別人卻能看到很多長處。
有一次曾國藩過生日,他的一個得力下屬送了不少禮,要是以前的曾國藩可能會直接拒絕,連帶教育下屬一番。
此時的曾國藩卻懂得如何不讓人難堪,他對下屬說:你的心意我不能不收,但也不能全收,我自己挑一樣可不可以?
下屬欣然應允。
於是曾國藩挑了一頂繡花小帽,讓下屬把其它的拿回去。
這一舉動既維護了下屬的面子,又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自己能做到的,不強求別人也做到;自己要成事,又決不讓他人吃虧與難堪;把自己放在低處,再多看他人的長處,這就是曾國藩的處世之道。
與人為善,就是他高情商的底色。
3
曾在網上看過一個投票:“《紅樓夢》中誰的情商最高”,很多人把票投給了平兒。
作為鳳姐的心腹,大觀園的“總經理助理”,她的業務能力一流,辦事妥帖周到。
賈探春料理大觀園時候要搞改革,先拿鳳姐開刀,平兒從容面對,先是維護自己的領導,說領導不是對問題視而不見,而是有不能這麼做的理由;
接下來誇探春聰明心細,能看到領導遺漏的細節;最後又誇探春識大體、能為領導著想,能為大觀園謀福利。
一番話滴水不漏,讓一旁的寶釵李紈心服口服。
僅僅是能說會道,平兒這個角色不會這麼討喜,在很多情節裡我們都能看到她用自己的情商周全和保護他人。
廚娘柳嬸和她女兒五兒被人誣陷偷了茯苓霜,鳳姐主張先用刑再攆出去,是平兒分析利弊,安撫住了鳳姐,還了柳嬸母女一個清白;
在後續四十回中,鳳姐去世,是她與賈環等人巧妙周旋,聯合劉姥姥保護了鳳姐的女兒巧姐,讓賈鏈對她又愛又敬。
論理家的才能,平兒不比鳳姐寶釵差,論情商的技巧,三人都是話術周全、辦事周到,可以說不相上下。
但鳳姐與寶釵的技巧之下,更多的是一種心機與圓滑,平兒的技巧之下,是心裡實實在在裝著對他人的善意。
真正的高情商,從來不是單純的“會說話,會交際”,而是有實力的清醒、有界限的剋制。
願意把自己放低一點,把別人抬高一點,不輕易使他人難堪,即使話不多,也讓人舒服。
心懷珠玉,不露鋒芒,才是情商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