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有感,本想在公眾中記錄:人生需要堅持,無論大事還是小事,總有一天會發光的。但結合今天的天氣情況(合肥零下11度),我更想分享關於:吃苦的 話題。越來越有一種感觸,吃苦是一種能力,我們能吃多大苦,似乎也決定著你有能做多大的事情,吃苦更是一種能力的展現。
在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把苦當成磨難和困難,總是認為我們所經歷的苦是一種折磨和消極,以致於無論是在工作中、生活中、似乎我們更喜歡選擇去逃避“苦”。當我們很多時候面對苦的時候,我們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之無奈:在我們人生中、無論經歷怎樣的苦難、快樂也好、還是痛苦也罷、這都是我們人生中的經歷,命中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在人生的成長過程中,似乎更遵循著這樣的定律“你能承受得了多大的苦,那麼你就能享受多大的歡樂”,厚德才能載物。苦對於我們所有人來說,更是人生的恆定的“劫數”,人生的成敗似乎更是如此“成也苦,敗也苦”。若我們“渡”過,我們就是英雄、鮮花、掌聲、都屬於我們;若我們沒有撐住、那麼失敗者、辱罵、嘲諷、失落皆屬於我們;在這個階段,更考驗著我們對“苦”的態度,所以在這個階段,我們更要:
一是學會吃苦。當看到這個話題的時候,你一定會懷疑,怎麼還會學會“吃苦”呢?其實、這裡的吃苦更有一種“自作自受”、“沒事找事”的感覺。我相信現在大多數人都知道的很多名人,在未成功之前、都經歷很多人們未知道的苦,這裡的苦與你有沒有多的才能無關。
但當你身邊有這樣的人的時候,你會被他們行動感染: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人:一個是大型公司的董事長、每天早上5:00起來跑步,在剛開始的時候,我還以為他是因為年齡大,睡不著起得比較早,後來接觸才知道,原來早上5:00鍾起床跑步,他已經堅持了20年了,這真的讓我感到不可思議,也不得不讓由衷對他敬佩;還有一個人是武裝部部長,他每天下午都會堅持跑一個5公里、看到他們,真的讓我感到很意外,有時候又在問自己:他們這樣做有必要嗎?當別人還在睡覺的時候、休息、娛樂的時候、他們卻選擇了自己的“吃苦”方式。
所以,在這裡,我想說:“學會吃苦”,更是對自我自律和自我的嚴格要求、以及自我素養養成。如果控制力不強的人、一般是控制不了自己;其次、他們也是在用這種“吃苦”的方式進行自我訓練,如果說他們不強大、還有誰可以強大者取得成功?
二是欣賞吃苦。對於吃苦的“態度”:第一個是學會吃苦,積極擁抱和接納;第二個就是“欣賞”吃苦,這是當生命達到一定高度的時候才能產生的覺悟。相信你會疑惑:吃苦怎麼還能欣賞呢?如果說學會是吃苦是一種本能反應,那麼“欣賞”吃苦是一種本能,若有一天,你沒有了吃苦,你反而感覺自己活得不舒服和不自在。
每年春節回家,我爸爸總是閒不住,總是喜歡去做點什麼,似乎“玩、耍、睡懶覺”這不適合我的爸爸,人“閒”著,似乎更累。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居家隔離的時候,在家裡不知道做什麼的時候,爸爸選擇了去“開荒”,把我們所有荒廢地、全部開荒了一遍、開荒後、爸爸還買了幾百棵果樹種在地裡,說“以後我們這一片就是我們家的果林了”。爸爸在開荒的時候,我們都知道、即使開荒後、不出門、家裡的地肯定又會長滿草、一年後與原先又沒有什麼區別,對於爸爸來說,他更享受那個“開荒”的過程、至少沒有讓人閒著、還可以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我也相信:我們很多人的“父親”與我的父親一樣、在家裡“閒不住”,其實、“欣賞吃苦”是人生達到一定階段後的本能反應,也可以說是一種習慣養成。
對於“欣賞”吃苦、在這裡也許並不恰當,但我想說:在我們人生中,當在經歷“苦”的痛苦、磨難,“苦”給我們帶來消極、困惑時,我更應該具有“欣賞”苦的態度,積極向上、越挫越勇,才能一步一步向前,擁有屬於自己獨特、不一樣的人生。
特別是在新時代、新時期、“學會吃苦”更是一種對自我的要求和訓練、積極尋求“吃苦”;“欣賞吃苦”是對人生積極向上的追求和探索,更是一種積極向上生命力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