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他是永遠的綠巨人!

要說的是,這裡的綠巨人和大片裡的“綠巨人”沒有一點關係。

我只是用他來表達我對陶淵明的敬意。

“綠”是就他的生活狀態而言。他就像一株綠色的植物,最自由最真實地生長,沒有施肥澆水,沒有剪枝掐尖,自然地享受陽光地照耀,清風地撫摸。長成了自己喜歡的樣子。

而我們大多數人,卻不是這樣的自然的人,綠色的人,而是社會的人,是一個個的套中人。在一個個套子裡規規矩矩地生活,活成生活需要的樣子。

從這個角度來說,還有比他更綠色更純粹地生活的人嗎?

而“巨人”是就他對後世的影響而言。當他的生命之綠越來越蓬勃越來越茂盛,直到長成了一棵參天大樹。無數的人走累了,就在它茂密的綠蔭下放下前行的擔子來歇一歇,它鮮潤活潑的綠色,總會洗去他們一路的風塵,給他們心裡帶來一抹清涼。在樹下躲避風雨的時刻,他們都不禁仰視,不禁讚歎這一方綠意,是如此地貼近他們的靈魂。

這其中就有我們的大詩人李白,李白在詩中這樣寫到: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無弦,漉酒用葛巾。清風北窗下,自謂羲皇人。何時到慄裡,一見平生親。

有我們的大詩人杜甫,杜甫在詩中這樣寫:

寬心應是酒,遣興莫過詩。此意陶潛解,吾生後汝期。

有我們的大詩人白居易,他在詩中這樣表達對陶淵明的傾慕:

先生去我久,紙墨有遺文。篇篇勸我飲,此外無所云。我從老大來,竊慕其為人。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

從這一點上來說,我們怎能不說他是一位頂天立地的巨人?

因而我稱呼他——綠巨人!

一、不為五斗米而折腰

寫他,怎麼會不寫這個故事。

當我們仗劍行走天涯的時候,都有著萬丈的雄心,要去改變眼前這個世界。只是當有一天改變世界的理想落空,雄心消磨殆盡,我們是否還能驕傲地說:

雖然我沒有改變這個世界,但至少我能夠保持自己不為這個世界改變。

而陶淵明就做到了這一點。

“少年壯且厲,撫劍獨行遊”,身為名將陶侃之後的陶淵明,當然也渴望像先祖那樣躍馬揚鞭,建功立業。但現實卻將他“猛志逸四海”的夢想擊得粉碎。

幾次出仕,歷任祭酒,參軍,彭澤令。都是一些無足輕重的官職,這和他“大濟蒼生”的理想相差甚遠,但在東晉那樣森嚴的門閥制度下,家道中落的他根本沒有機會成為社會中堅,沉淪下僚,仰人鼻息,這讓他壓抑無比,感到窒息。

當小吏告訴他,應當束帶去迎接督郵的檢查時候,他終於再也忍不住長嘆一聲道:“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兒耶!”

自此再未出仕。

多年以後,江州刺使檀道濟前來探望他,彼時他已捱餓多日。但當檀道濟以劉宋王朝為“文明之世”,勸他出仕為劉宋朝廷效力,以博取一個遠大的前程的時候,他只是冷冷地看了一下這個自己昔日的的同僚(兩個人都曾在劉裕帳下做參軍),悠悠地說了一句:

潛何敢望賢,志猶不及也。

想在劉宋王朝大有作為的檀道濟聽了,當然不喜。留下粱肉失望而去,而捱餓數日的陶淵明卻將檀道濟的饋贈全都扔掉,以示決絕。

他捱餓寧肯乞食於農家,也絕不接受這有徵召意味的美食。檀道濟的心越誠,他拒絕之意越堅!

公元436年,功高震主的檀道濟被他口中的“文明之世”的君主宋文帝殺害,死前慨然長嘆:“乃復壞汝萬里長城!”

不知道這時他有沒有想起陶淵明昔日的拒絕,陶淵明拒絕的不是他的情意,而是他背後的這個所謂的“文明之世”。

哪裡會有什麼“文明之世”呢?如果真的有,還會有誰嚮往那個虛構的桃花源?窗外的南山靜穆無語,恰如隱士的隱居之心。

自從更名為“潛”,他就沒有打算再浮上來。沒有什麼可以讓他改變自己的志向,他的隱居不是作秀,而是尊重自己的乾淨的心。

幾百年以後,當我們的大詩人李白慷慨歌曰:

“問君西遊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人們在他的詩裡遠遠地看到了陶淵明的影子,雖然遠,卻又那麼真切,彷彿他從來就沒有走遠。

二、我醉欲眠卿可去

“一曲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

這是元好問對陶淵明的詩的評價。可是用在他的人身上,竟也是無比的妥帖。

他真的是一首山野的清歌,天然沒有虛飾,真淳而不造作。終其一生赤子其人,赤子行人。

如果說他“猛志逸四海”的一面,是因為他的身上流淌著意氣風發,壯志在胸的陶侃的血液,那麼“性本愛丘山”的率性灑脫,則真是得其外祖父名士孟嘉的真傳。

孟嘉是誰?

歷史上有一個“孟嘉落帽”的典故,說的就是他。

孟嘉曾是大將軍桓溫手下的參軍,深得桓溫的敬重。其人好酒放達,任性瀟灑。頗有竹林七賢之風,在一次宴會上喝酒喝得酣暢,以致帽子掉了也沒有察覺。當在座的人寫詩文嘲笑他的時候,他也以文作答,“了不容思,文辭超卓,四座嘆之”。

這樣悠遊自在的風範,在當時就為人傾慕,後世也經常出現在大家的詩篇裡,大詩人李白就曾經這樣頂禮膜拜:“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

自幼喪父的他,從小就和母親妹妹寄住在外祖家,耳濡目染,外祖孟嘉的這種淡泊灑脫已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上。

他在《五柳先生傳》裡,這樣勾勒自己: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在那個重門第重出身的時代,他就這樣堂而皇之地介紹自己,隨隨便便地給自己取了這個名號。什麼門第什麼出身於他都如浮雲。

“不慕榮利,嫻靜少言,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

看淡榮利,喜歡讀書,這喜歡是真的喜歡,只為了“讀”而高興,而不是想在書裡面得到什麼千鍾粟黃金屋顏如玉。所以會其意則可,他從來不斟酌字句。

愛喝酒,人緣也不錯,雖然家貧,但常有人請自己共飲。一喝就醉,醉了就睡。就是這樣的率性而為。

蕭統作的《陶淵明傳》裡,說得他更是可愛之至。自己喝酒盡了興,就坦率地對朋友擺擺手說“我醉欲眠卿可去”。我喝醉了,我困了,你們都走吧。既不敷衍別人,也不肯讓別人敷衍。做人做事就是這樣的自在坦然。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因為喜歡他的詩,而喜歡他的人:而是因為喜歡他的人,才更愛他的詩。

晚年的蘇軾喜歡陶淵明的詩,身體每有不適,就拿出陶淵明的詩來讀,一天只肯讀一首,不肯一下子讀完,就像小孩子吃自己喜歡的糖果,生怕一口氣吃完了,以後就再也沒有什麼可以解饞了。

他更愛重陶淵明的為人,在他的文章中他這樣評價其人:

“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飢則扣門乞食,飽則雞黍以迎客。古今賢之,貴其真也。”

真實地活著,是每一個的願望,但現實生活裡,我們總會“說著言不由衷的話,帶著虛偽的面具”,而只有他將真實進行到底!

物以稀為貴,人也同樣,這份少有的真性情,千古之下,依然散發著醉人的芬芳。

三、願在衣而為領

最後我要說說陶淵明的愛情。

他一生先後娶了三位妻子,而只有翟氏夫人陪他走到最後。

書上記載翟氏夫人“能安苦節”“於其同志”,雖然會因為物質的匱乏偶有抱怨,但對陶淵明的歸隱還是能夠支援,終其一生,不離不棄。

現實生活裡的愛情雖然平淡,但難能可貴,所以陶淵明對因為自己立志歸隱,而導致妻兒生活的窘迫而深感歉疚。

“年飢感仁妻。泣涕向我流。丈夫雖有志,固為兒女憂”

世間安有雙全法,不負理想不負卿!

選擇了歸來,就無法拒絕現在的窘迫。我們有些理想的實現,其實都離不開愛我們的人的犧牲。

除了這首寫實主義的詩歌,可以讓我們一窺他現實生活裡的這種平淡而珍貴的愛情。他還有一篇賦來專寫少年的愛戀,這就是那篇有名的《閒情賦》,後世對它褒貶不一。但我卻覺得這正是他率性自由的可愛的一面。

相傳這篇賦作於他27歲的時候,在這篇賦裡他盡情的傾吐了對心上人的熱戀。

有一種說法是他愛戀的這個女子出身高貴,在那個門閥制度森嚴的時代,家道中落的他根本不可能和她走在一起。他只能把對她的這份愛深深地藏在心裡。

但這種思戀是如此痛苦而又熱烈,壓在心裡太久了,終究要爆發。就像《愛了就愛了》那首歌裡唱的那樣:

一旦發了芽

就算雨水都不下

也阻止不了它開花

在文章裡他這樣無望地狂想,極筆鋪陳他對她的熱戀:

願在衣而為領,承華首之餘芳;悲羅襟之宵離,怨秋夜之未央!

願在裳而為帶,束窈窕之纖身;嗟溫涼之異氣,或脫故而服新!

願在發而為澤,刷玄鬢於頹肩;悲佳人之屢沐,從白水而枯煎!

願在眉而為黛,隨瞻視以閒揚;悲脂粉之尚鮮,或取毀於華妝!

願在莞而為席,安弱體於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經年而見求!

願在絲而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節,空委棄於床前!

願在晝而為影,常依形而西東;悲高樹之多蔭,慨有時而不同!

願在夜而為燭,照玉容於兩楹;悲扶桑之舒光,奄滅景而藏明!

願在竹而為扇,含悽飆於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顧襟袖以緬邈!

願在木而為桐,作膝上之鳴琴;悲樂極而哀來,終推我而輟音

這就是其中最華彩的段落。“十願”的痴念以及“十悲”的憂傷。

我願意是你華服上的衣領,如此就可以輕嗅你髮際的餘香。奈何夜夜你需要換衣,這秋夜卻又如此漫長。

我願意是你長裙上的衣帶,如此就可以輕挽你纖腰盈盈。奈何冷暖總是不斷更替,你總會換下你長裙娉婷。

……

他願意是她衣服的領子,願意是她裙上的衣帶,願意是她潤髮的膏澤,願意是她眉上的淺黛,願意是她安歇的席子,願意是她腳下的鞋子,願意是她白天的影子,願意是她夜裡的燭光,願意是她手裡的竹扇,願意是她膝上的鳴琴。

只要可以時時刻刻和她在一起。

一個男子對他心愛的女子的愛也可以這樣低到塵埃裡。後世對他的這篇賦的爭議,或許就是因為如此吧?

他可以愛慕一位女神,以此來表達某種信念。卻怎麼可以這樣堂而皇之的去愛一個現實中的女子呢?而且是愛的如此卑微而又痛苦?在那樣的一個男人的世界裡,他這樣做確實閃了很多人的眼睛。

就連他的超級粉絲昭明太子蕭統都不能容忍這一點,認為“白璧微瑕者,唯在《閒情》一賦”。更有一些道學之人說他這樣的豔詩“輕薄淫褻,最誤子弟”。

可我倒覺得這恰恰就是他,也只有他才會這樣不加任何偽飾地表達!

愛了就愛了,這樣健康而蓬勃的愛情本身就是一道陽光,直射進一些人心裡最陰暗的角落。

……

後記:

往事千年,昔人已逝,但他信手點燃的這盞燈卻一直不滅,永遠映照人間。燈光朦朧雖不能驅散黑暗,卻可以讓在黑夜裡行走的人心裡有一份安定。

李白,白居易,蘇軾,……都在他燈光的指引下,走出黑夜的包圍,而我們今人在這個浮躁喧囂的世界也可以藉助它守住自己的內心。

願你我都能在他這棵綠樹下靜坐,手拈一朵菊花,笑望南山的閒雲。

像他一樣:

生得自然,活得倔強;

過得明白,愛得坦蕩!

10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夢裡全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