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爛人爛事,怒氣、悶氣...少不了有氣。與其發怒生氣,不如從容面對,心寬了,心態就好了,脾氣自然也就小了。有智慧的人,遇事只會從容不迫;愚鈍的人,遇事只會火冒三丈。

俗話說:有容乃大。做人要有一顆豁達的心,要能容人生難容之事。人生,看開是清淨,退讓是智慧,不生氣才是真正的從容。

你生氣,是因為自己不夠大度;你鬱悶,是因為自己不夠豁達; 你焦慮,是因為自己不夠從容;你悲傷,是因為自己不夠堅強;你惆悵,是因為自己不夠陽光;你嫉妒,是因為自己不夠優秀……

  凡此種種,每一個煩惱的根源都在自己這裡。所以,每一次煩惱的出現,都是一個給我們尋找自己缺點的機會。

01

有一天,佛陀在竹林精舍的時候,有一個婆羅門突然闖進來,因為同族的人都出家到佛陀這裡來,令他很不滿。佛陀默默地聽他的無理胡罵之後,等他稍微安靜後對他說:"婆羅門啊,你的家偶爾也有訪客吧!"

"當然有,你何必問此!""婆羅門啊,那個時候,偶爾你也會款待客人吧?""那是當然的了!""婆羅門啊,假如那個時候,訪客不接受你的款待,那麼,這些菜餚應該歸於誰呢?""要是他不吃的話,那些菜餚只好再歸於我!"

佛陀看著他,又說道:"婆羅門啊,你今天在我的面前說了很多壞話,但是我並不接受它,所以你的無理胡罵,那是歸於你的!

如果我被謾罵,而再以惡語相向時,就有如主客一起用餐一樣,因此我不接受這個菜餚。"然後,佛陀為他說了以下的話:"對憤怒的人,以憤怒還牙,是一件不應該的事。

對憤怒的人,不以憤怒還牙的人,將可得到兩個勝利:知道他人的憤怒,而以正念鎮靜自己的人,不但能勝於自己,也能勝於他人。"婆羅門經過這番教誨,出家佛陀門下,成為阿羅漢。

我們人就是要懂得,一坐下來一閉眼睛,你就會感應到自己心靈的磁場,好的感應會開啟,你的正能量就會發出。所以當你不開心的時候不要講話,坐下來安靜。

生氣時,最容易暴露出一個人的本性,也最能看出他的教養。

一個人最高階的魅力,不是他有多富有,受過多高的教育,而是他舉手投足間散發出的教養。

教養是根植在內心的東西,是日積月累一點一滴形成的品性,是裝不出來的。

真正有教養的人,不管生不生氣,都能保有基本的素養,控制好的自己的脾氣和情緒。

真正有教養的人,懂得善待他人,永遠對這個世界保持謙卑和敬意。

02

叔本華說:"針對別人的行為動怒,就像人跟一塊石頭大發脾氣是同等的愚蠢。"

很多時候,為小事而失去理智,是不放過自己。

諸葛亮三氣周瑜,周瑜吐血而亡,王朗因"氣"於三軍陣前跌下馬,被活活氣死,金國名將完顏金兀,被牛皋騎於身上,大怒,悶哼一聲,一命嗚呼!

一切控制不住的暴怒所帶來的不良後果,最後都會回到自己身上。生氣,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總有你看不慣的人,也總有看不慣你的人。如果你因為他們而生氣,那就太不值當了。

正如康德說的:"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面對別人的刁難和詆譭,你生氣只會逐了他們的心願。與其生氣,不如爭氣。

宋朝,皇帝宋徽宗喜歡書畫。一天,有次,他外出在大街有人專賣驢畫,便問隨從:天下何人畫驢最好?

隨從一時答不上來,便四處打聽。被問的大多數人,都說有個姓朱的畫家是專門畫驢的。那畫家是朱子明,其實他擅長的是山水畫。

當時他非常有名氣,很多同行都忌妒他,便四處給他造謠,貶低他,說他是個驢畫家。

哪知皇上將他人對朱子明的貶辱當真。所以,他接旨意進宮為皇上畫驢時,哭笑不得。常人如果遇到這樣的事情,肯定很生氣,去埋怨那些同行陷害自己,然後告訴皇帝自己不會。

而朱子明並沒有,他沒有因此生氣,而是在進宮前,潛心去學習畫驢。他先後為皇上畫了數百幅,深得賞識。

朱子明從此成為天下第一會畫驢的人。晚年朱子明感慨而言:"如果當時自己氣不過,不僅會惹怒皇帝,還會失去了那次表現的機會。所以感謝忌妒者,你們的罵聲和貶責成全了我。"

03

越成功的人,待人處事越是溫潤謙和,談笑間彬彬有禮,讓人不由得信服;與之相對的是那些稍有權勢就虛張聲勢,傲慢無禮的人,即使無時無刻不在強調自己的威儀,也鮮有被人尊重,這就是所謂的氣場。

氣場是一個人的磁場,它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卻從每個人的眼神與氣勢中透露出來。

氣場包含了一種自信,同樣還有一份篤定與心安,氣場強大的人,往往自信心還有決斷力會更強,在生活中也會較為容易擁有好運的性格。能夠影響他人於無形。

每個人身上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氣場,有些人天生氣場強,在其周圍的人總能受到它的影響。

有這樣一個著名的心理實驗:有甲、乙兩個死囚犯,行刑者當著乙的面,將甲的動脈割開,半小時以後,甲鮮血滴盡而亡。

輪到乙時,行刑者矇住了乙的眼睛,然後取來木片在他的手腕了輕輕劃了一下,並取來溫水順著他的手腕滴答流逝......半個小時以後,乙竟然也因"失血"而死。真的是木片導致了乙的死亡嗎?

世界如何,皆在你心裡。因為心中有怨,於是生出諸多煩惱;因為心中有愛,於是才有溫暖與愛。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心中所念,就是自己的命運的主宰者。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困難,但為什麼有些人能夠坦然面對,有些人卻耿耿於懷呢?

關鍵就在於,你是否能夠做到心平氣和。

所謂心平,就是心靈能量平穩地輸出和輸入,沒有心理逆轉、沒有跳閘、沒有短路,也沒有接觸不良。

所謂氣和,就是心靈能量穩定之後,所釋放出來的明亮而祥和的氣場,這種氣場具有強烈的親和力與吸引力。

所以,最強大的氣場來自最從容、最淡定的心靈。

現在很多孩子出現的問題,實際上都與孩子家裡的氛圍相關。父母老有焦慮,壓力大,等等情緒。

例如父母把在工作單位積攢的焦慮情緒帶回家,比如壓力大時表現出的暴躁行為......

雖然很難說清具體是怎麼傳遞給孩子的,但只要你把負面情緒帶回家,即使在孩子面前強撐起笑臉,但還是會把壞情緒傳遞給孩子。

尤其父母不和,引發的孩子身心問題太多了,後果往往是父母、孩子都遭殃。

家長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是遠遠超出我們想象的,大家一定要用特別平和的心態去對待孩子。

04

大千社會,誰也無法保證自己碰不到爛人爛事。

遇到不公平的對待,或是不如意的事情,你可以生氣,但更要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

讓自己先保持沉默,想一想因為生氣而可能產生的後果。等怒氣漸消,再好好說話,理智地處理問題。如此,才能清掃掉生活中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有一段話說得很好:

"因為掉了一顆釘子,就會掉了一個馬掌;丟了一隻馬掌,就會毀了一匹戰馬;

毀了一匹戰馬,就會輸了一場戰爭;輸了一場戰爭,就會失了一座城池;

失了一座城池;最終就會消滅一個國家。"

情緒的傳遞和影響,遠遠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生氣時說的狠話,小則會讓別人心裡不舒服,讓一段關係產生了隔閡;重則,會讓自己陷入困境,從此改變了一個人的命運。

無論是對人還是對事,如果我們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把小事解決好。又如何能控制好自己的人生,讓自己的路走得更好一些呢?

《黃帝內經》有言:"百病生於氣。"生氣,是抹殺健康的頭號殺手。生氣,不能改變什麼,而且傷人傷己。

在今年骨幹教師的培訓會上,一位來自一線專家給我們講座時講到:在教學中,我們每天時時告誡自己,我要控制我自己。早晨來到班級門前,看到學生嘰嘰喳喳,忍住自己別發火,從教學樓班級所在樓層從東往西走了幾個來回,學生最終會靜下來;上課中,看到有學生神情恍惚,萎靡不振,這時告誡自己,別生氣,控制自己情緒,想盡辦法調控學生。

蔡康永說過:"你說話的方式,決定了你對自己的定位,以及你在別人眼裡的形象。"

生氣,可以是一枚炸彈,也可以化作動力,關鍵在於你的態度。

為別人所犯下的錯誤生氣,你無疑是在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想一想,這是多麼划不來啊!為突來的情緒生氣,你發了一場熊熊的無名火,想一想,這對別人來說,又是多麼的不公平!

人生本是如此,從不完美。順時不傲,逆時不氣,用好心態去生活,為自己,也為家人。人生一世,草木一春,看開、想開,糊塗點、開心快樂地生活。面對世間繁雜,多一點寬容,少一點情緒。莫為瑣事而生氣,生氣害人又傷己。

做人正應如彌勒一般:"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屠格涅夫說:"只要不因憤怒而誇大局勢,就沒有什麼事情值得生氣了。"

人活一生,過的是心情;生活一場,活的是心態。不生氣,保持愉快的心情,心大了,大事就小了。

有個不生氣的口訣:

"為了小事發脾氣,回頭想想又何必;

心寬忍讓好關係,常懷樂意莫生氣。"

遇到小事,不要計較,能過去的就讓他過去;遇到大事,不要糾纏,把解決事情就好。

生活處處有氣,事事有氣。聰明的人,有氣懂得爭取;愚蠢的人,有氣只會發怒;

人生很短,不為小事生氣,不為小人煩心,發怒不如發奮,生氣不如爭氣。

14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讓人落淚的句子|我對你仍有愛意,但我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