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每次寫母親時,想起很多形容母親的好句子,用在母親身上都不合適。在我的記憶裡,母親永遠是風風火火,做事也是雷厲風行,從她的臉上看不到一絲的溫柔和善良,總是一副囂張跋扈,盛氣凌人,準備吵架的氣勢。

在我的記憶裡,父親在家裡特別窩囊,大氣不敢出,所有的事情都是母親說了算。我不懂,也不理解,父親為什麼這麼怕母親,是誰給她的權利。而父親一輩子言聽計從,即使是這樣,還是經常被罵,小時候,非常的心疼父親。

母親的性格幾乎從來沒有改變過,過去對父親整天吆五喝六的,說話就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氣勢。父親每天說不定啥時候,自己也不明白為什麼捱罵。總之,只要母親不開心,最不幸的 就是父親。

小時候,我很討厭母親,做夢都想離開家。在我的記憶裡,母親就像炸雷一樣,每天進家門就像進戰場一樣。感覺家的角角落落,不知道哪裡有地雷,一不小心就會被炸到。母親很剛強,從母親的臉上看不到一絲的溫柔和慈祥,我們兄妹在母親無休止的嘮叨中長大。

等我長大後,離開家,能不回家就不回家,結婚後,我也很少住在孃家。只有過年過節的日子,我會和老公帶著孩子回家看望父親母親。有老公陪伴,母親會有些收斂,不然,母親就會告父親的狀,說父親的種種不是,總之,父親一輩子在母親眼裡就沒有對過。

我看不慣母親囂張跋扈的氣勢,從心理上我還是偏向父親的。更多的時候,我心疼父親。自從我進城以後,父親經常去看我,他會和我訴說心中的委屈,和我講他和母親的故事。

父親有文化,愛學習,我遺傳了父親的基因,多年來,雖然沒有考入高等學府,可是我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學習。記得曾經聽父親說過:“咱家的縫紉機在村子裡是第一臺,那個時候,十里八村的也沒有一臺縫紉機。你媽心靈手巧,能夠照著葫蘆畫瓢,給家人,學著做衣服,後來還給村裡人加工衣服。當年,我把書都買回家了,想讓你娘在家教學員,那樣的話,如果能掙錢,連地都不用種了,也不會這麼辛苦。”

我問父親:“我娘識字嗎?她不識字怎麼教啊?”

父親說:“你娘會縫紉,我可以教書面上的東西啊。”

感覺父親說的有道理:“為什麼沒有教呢?”

父親感慨地說:“回到家裡,跟你娘根本就無法溝通,你娘一天到晚就認那幾畝地,每天地裡家裡,其它的油鹽不進,一輩子看不上我,我說啥都不對,別人說啥都信,就是不信我,我這輩子...窩囊!後來,我又把買來的書籍給退回去了。”

父親母親一輩子南轅北轍,有勁也使不到一起。父親一輩子沉默不語,母親總是滔滔不絕,父親一輩子挨的嘮叨用火車運都運不完。父親母親爭爭吵吵一輩子,這樣的夫妻生活在一起過了半個多世紀。如今父親母親都年過八旬。

三年前,父親一場大病成為植物人,為了照顧父親,我又回到他們身邊,和父母 同住在一個屋簷下。母親依然是老樣子,依然是一手遮天,說話做事雷厲風行,她的氣勢不減當年。

父親成為植物人,不能說話

,母親嘮叨了一輩子,對母親來說,嘮叨已經成了習慣。喜歡安靜的我,受不了母親無休止的嘮叨,經常和她發生分歧,受不了就會和她吵起來。

有時候,把我惹急了,受不了了,就自己回家,在自己家裡發洩,摔自己家的東西。經常被母親氣得想死的心都有,感覺人生活著毫無意義,甚至羨慕那些沒有孃的人。母親每天詛咒我,罵我似乎是她的樂趣,她從來不會體會我的感受。她不知道我有多痛苦,要不是捨不得疼我的父親,多少次想一走了之。

在母親的日子裡,每天在煎熬中生活總有一種生不如死的感覺。舍不下成為植物人的父親,躲不開胡攪蠻纏的母親。這樣的日子,我在煎熬中度過三年,感覺自己已經心力憔悴,快支撐不下去了。有一天,母親外出,回來告訴我,隔壁樓裡死了一位中年婦女。

我這個人似乎沒有好奇心,感覺身邊發生什麼事對我來說都沒有關係。母親只要想說不管我聽不聽,她都要說完。母親一邊說還一邊不解的表情:“這個人跟你年齡一樣大,在家照顧她娘,他哥哥出錢,也不花她的錢,又沒有工作,不是挺好的嗎?也沒有男人,孩子結婚了,多好啊!你說有啥想不開的?把她娘舍下不管自己死了。”

我不以為然地說:“男人沒有再找,孩子大了可以不管,唯獨這娘,贍養父母是她的義務和責任,如果她娘也跟你似的我會很理解她,你胡攪蠻纏,咒我,罵我的時候,我就想死去!我要是死了,我老公照樣娶媳婦,兒子照樣結婚,誰離開我都能活,我現在就是捨不得我爸爸,如果只有你了,你還像現在這樣,我就像她一樣,寧可死在你前面。”

從此以後,母親開始有所變化,今年,發生了很多事情,舅舅得肺癌去世,二姨娘又得了胰腺癌,三姨娘遭受打擊後,得抑鬱症,後來嚴重到精神分裂症。唯有母親雖然偶爾會難過,可是,一會兒就過去了。

母親脾氣改變了很多,管的事也少了,母親每天下樓和同齡人一起出去遛彎,打牌,她的精神生活還是蠻充實的。母親的改變,讓我的身心感覺很舒暢,我和母親不再爭吵,我們之間也沒有了隔閡,喜歡母親現在的樣子。

要過年了,新冠病毒再次復發,哥哥姐姐和老公都在外地,母親每次下樓去玩,聽到一些風聲,回來後就會很緊張。她開始擔心哥哥姐姐,還有老公,擔心在外地的每一個親人。怕他們回不來,本來計劃春節前去看望二姨娘,現在看來,去的希望不大了。

我安慰母親“現在他們居住的地方都沒有事,即使回來也是自己開車,不會接觸任何人。就算回不來,也沒有關係,都在原地過節,他們不回來我就不走,你怕啥?二姨那裡就不去了。”

母親開始掛念二姨娘,我開啟影片,讓母親和姨娘說說話,看到姨娘,心裡說不出的難受。姨娘的氣色很不好,直到她的病情再次復發,姨娘的時間不多了。母親看到姨娘控制不住自己,我也忍不住哭了起來。姨娘真的不行了。

過來好大一會兒,我們才緩過來,母親說:“再看看你三姨娘,再次撥通三姨娘的電話。”母親聽到三姨娘開心的聲音,三姨娘說話的聲音很弱,但是依然 感覺到她的快樂,至少現在正常了,但願她說的話是心裡話。

母親依然還是一副惶惶不安的表情,母親說:“我心裡總是撲騰,好像跟有啥事似的,睡不著覺,還頭暈,渾身疼。”

我安慰母親:“你要是不舒服我們就去醫院。跟我說有啥用,我也不是醫生。”

母親說到:“我不去醫院,等我厲害了再去。”

“要不,我們去門診看看,在門診看病,就是截住你去大醫院的路,小病治好就不用去大醫院了。”我安慰母親。

我帶母親去了小區的門診,把情況跟醫生說,醫生給母親做了心電圖,量量血壓,聽聽他的肺部和心臟。醫生說:“你現在的症狀就是動脈硬化的徵兆,可以提前預防,不用害怕。我給你開些藥,吃一段時間看看。”

給母親看病買藥總共花去二百多塊錢,老媽還想自己掏錢,我拿出手機,醫生笑著說:“把你的錢放好,花你女兒的吧!”

母親從門診出來,一直抓住我的手,回到家裡,母親疑惑地說:“剛才檢查完,女醫生不等我們就匆匆下來,是不是和那個開藥的大夫,串通好了,說我得病厲害,然後開了這麼多藥,嚇唬我。就是為了賺錢!”

我跟母親解釋:“是你覺得不舒服,我們主動地去找人家,你的身體有徵兆,感覺不舒服我們才去的。我們不去看病,人家也不來找我們,然後不就掙不到我們的錢了嗎?我們花錢是為了看病。人家看病是為了掙錢。既然給你看病了,就得讓人家掙錢。你要是不相信,可以不買藥對不對?”

母親開始在意起來,母親的臉上一直流露出不安,我安慰母親:“我的身體兩年前就出現徵兆,就你身上的這些徵兆,我身上一直都有,我從小就整天頭暈,渾身疼,心慌,心肌缺血,心肌炎,我都百病纏身了。我現在不是活得好好的嗎?你這剛有徵兆,看把你嚇得,不是說我的時候了?”

母親從此一下子變得沉默了,一個人像空氣一樣,不出去遛彎,也不出去玩牌。母親的變化讓我開始不習慣,她的臉上掛著不安和恐懼。我開始心疼母親,晚上,我們睡在一個床上,時刻關注著母親。

母親一下子變得跟個孩子似的,看我要出門,她就會問:“你去哪裡啊?幾點回來?”

要在過去,我會不耐煩地說:“死去!不回來了!”

我再也不敢和母親大聲說話,安慰道:“我下樓去取件,馬上回來。”

母親跟個孩子似的:“哦。”然後,就坐在家裡等我。

我身上每次出門都會帶著鑰匙,以前,母親脾氣不好經常冷戰,甚至幾天不說話,每次回來時我都是自己開門。如今母親聽到敲門聲,就像 小時候我們,在家等著爸爸媽媽回家一樣開心。

過去,三句不和就會吵起來,如今的我不再嫌棄母親嘮叨,每天主動地和母親說話。母親很開心,對我的話言聽計從,我說啥都是對的。母親的變化讓我很不習慣,我開始跟母親說:“你變了,變得不正常了!變得不是你了!”

母親一雙無辜的眼睛看著我:“我又怎麼了?”

“你變傻了!你的厲害呢?你的不講理呢?”你的能耐呢?你不是無所不能嗎?你不是比我強嗎?怎麼傻了?我連珠炮似的問母親。

母親看著我,一副可憐兮兮的樣子,說:“你怎麼還治我呀?”

我開始懷疑,母親的智商一下子清零,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以前,每次吃飯,因為我怕涼,母親怕熱,所以每次都是我先吃飯,母親先喂父親,等我吃飽,母親的飯也差不多了,我再喂父親。現在的母親,只要我盛上飯。母親就吃,也不怕熱了。

吃飽飯後,母親就看電視,再也不管洗刷。任何事都不管了。母親真的變了,再也找不到過去的母親了。以前,我經常衝著母親吼:“你什麼都不要管,只管吃飯,睡覺,看電視。”

母親真的做到了,我天天盼著這一天,只要母親能夠停止嘮叨,別再詛咒我,再苦再累我也沒有怨言。我曾經歇斯底里地衝著母親說:“我對你只有一個要求,閉嘴!閉嘴!”

母親會盛氣凌人地說:“我是你娘,我就是管你的人!我不說,誰說!你憑什麼不讓我說話?”

如今的母親,我每天引導著和母親說話,母親就會跟個孩子一樣,和我講她知道的事,心裡有什麼話,只要我主動和她搭訕,她就會很開心。

母親的臉上又多了一份蒼老,看到她瘦弱的身軀,滿頭白髮,還有爬上臉的皺紋。我的心一陣顫動,無情的歲月在母親的臉上刻下一道道皺褶。

再也聽不到母親河東獅吼的聲音,她的聲音變得微弱,嘮叨聲也變得溫暖。喜歡現在的母親,每天照顧父親,母親,雖然很辛苦,但是有父親,母親在,家在。

珍惜和母親在一起的日子,陪伴母親倖福地度過餘生。

10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當我把割裂的生活拼裝完全的時候,終於告別了三十五歲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