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老師是一種很奇怪的職業,學生堂上課下製造的噪音,足以讓任何人心煩意亂,但當老師的則渾然不覺;大廳中、飯店裡、 汽車上,一些人高聲大嗓,高談闊論,於老師則不吝於“滾雷”“霹靂”。
於我,長期在辦公室獨坐靜處,養成了愛靜的習慣,公共場合總嫌別人的話太多。特別是我那個同事,一天到晚的廢話基本不停嘴,除了睡覺,其他時間“機關槍”就未停過,包括吃飯。我多次告訴他,“老兄,您歇歇吧,別累著!”
一個人,“三歲學說話,一生學閉口”。 我經常反思自己,畢竟“話多有失”“病從口入” ,往往一番高談闊論之後,總有那麼幾點不當之處會讓別人不悅於耳,倒不如“沉默是金”,“難得糊塗 ”……
許多人“高聲大嗓”大多是先天性習慣,習以為常,不足為怪。也有些人則純粹是為了刷存在感,故意引起別人的注意。智慧和思想從來不以聲音高低作為評判標準,否則,驢早就統治了世界;知識與能力也從來不以話多為參考答案,否則,蒼蠅早已金榜題名。有些人一輩子廢話連篇,只會多造些語言垃圾,有些人一生中沉默寡言,但是,往往深思熟慮後的一字千金,卻成為制勝法寶。
“學會閉嘴”是一種自我修煉的過程。這個社會是一個理性的社會,是一個知識的社會,是一個資訊的社會。人們獲取正確聲音的渠道非常之多,用不著任何一個人專職作為傳遞工具。每個人都需要自我積累,自我沉澱,韜光養晦,厚積薄發,少說多做,這樣才是踐行責任和擔當的最佳需求。
“學會閉嘴”可以讓自己一步步壯大起來。人的精力智慧是有限的,在自己缺乏真知的時候,少說多聽,多學多做。積水成淵,積沙成塔,才能培養出自我出類拔萃的才華。
“學會閉嘴”是一種溫雅風度。子曰:“無過無不及過,過猶不及 ”,強調說話辦事要把握分寸。一句話可以辨明真相, 一句話也可能混淆試聽。說不清楚者,乾脆不如不說 。
“學會閉嘴”,不說傷人的話,不議論別人的事,給別人一份尊重,給自己一份尊嚴,涵養自己的素質,於人於己都不是壞事! (一鶴2021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