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去小區驛站取快遞,由於出差積攢了5、6個大箱子。看我東西挺重,門口有個大爺說可以幫忙送貨到家。
到了家門口,我剛準備付錢,他卻說免費。我一頭霧水地看著他,他靦腆地笑著說:“只要把你的快遞箱子給我就行。”
我一邊拆快遞箱,一邊稱讚他這個辦法好。比起他到處去撿或者上門找人要,用送貨換箱子要來得更多。
大爺的話匣子一下打開了,告訴我,因為他的送貨上門服務,現在小區的快遞箱和其他可回收物基本都歸他,收入比起之前高多了。
收廢品原本是一個比較被動的工作,只能等到別人丟棄之後去翻找,很多時候還會無功而返。但是這位大爺以免費送貨上門來換取廢品,著實棋高一招。
比別人多做一點,哪怕再不起眼的小事都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許多事情都是這樣,比別人多想一層,比別人多走一步,往往就比同行更出色。
優秀,無非是凡事比別人多花一些心思。
我們單位有個女孩和我年齡相仿、學歷相當,但比我更得領導的器重,我一直想不通是為什麼。
去年疫情突發的時候,領導讓我們寫一篇關於本行業應該如何應對疫情的論文。
我查閱了當時各大媒體上最新的行業新聞,頗花心思地寫出了一篇自認為水平還可以的文章。
事後,我們所有人的論文被裝訂成冊。我特意去翻看了那個女孩的論文。結果讓我心服口服:她的文章無論從深度還是角度,都更勝我一籌。
最重要的是,她收集了行業內全國各省份最新出臺的政策,並且分門別類地做了詳細梳理,作為附件放在文末,供領導決策參考。
看完她的論文,真是自慚形穢。我通常只是聽命行事,卻從來不去想怎樣做才能把這件事情做得更好。
而從對手的文尾的對比與分析可以看出,她應該是歷來做事情都會主動去思考,交出的答卷都會超出別人的預期。
也許很多人跟我一樣,常常抱怨自己沒有機會,卻從未想過,那些比我們優秀的人,到底有哪些地方做得比我們更好。
我和這位對手同事的差距,正是差在這“多走一步”的功夫裡。比別人多走一步的本質,其實是:多一份耕耘,就多一份收穫。
經濟學上有個“多一盎司定律”,指的是隻要比正常多付出一丁點兒,就會獲得不一樣的成果。
有一位經濟學家曾說過:“取得中等成就的人與取得突出成就的人幾乎做了同樣多的工作,他們所做出的努力差別很小——只是“一盎司”, 但所取得的成就卻經常有天壤之別。”
“多一盎司”的付出,就“多一盎司”的成績。換句話說,凡事比別人多走一步,就能勝人一籌。
如果想事情和辦事情,都比別人多一步。那麼當別人還在為眼前的困難擔憂的時候,你已經在考慮下一步改怎麼走了,成長自然比別人快。
多走一步,對於一個困在沙漠中人來說也許可找到清泉;多走一步,對於一個長跑運動員來說就可以領先他人;多走一步,對於探險者來說就可以找深山中的寶藏。
有句老話說:“凡事深想一層,幹活多做一步。”
這種比別人多走一步的思維,看似十分簡單,但只要用到位了,人生就能全面開掛。
學習上多走一步,把聽懂的知識融會貫通;職場上多走一步,把別人能辦好的事情辦細緻;生活中多走一步,把別人沒想到的事情考慮周全……
很多時候,優秀並不在於什麼了不起的本領,而在於小事的點點滴滴。
每次多走一小步,日積月累下來,你就能比別人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