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昨天有朋友來,看到我一陽臺的花花草草,滿懷羨慕,說我生活很有情調。說實話,我心裡當時美滋滋的。

這是我多年以來的喜好,無論房子大小,我必須要有一大陽臺,先讓我的花姑娘,草兒子,先有安身之所。

有花有草有魚有鳥兒陪伴,在陽光下,手捧一本書,品一盞茶,讓自己天天生活在詩情畫意裡,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也是我的無可替代的舒適圈。

經常有人勸別人,要走出自己的舒適圈,我真不知道是為什麼。

在這裡,我就是要告訴辛苦了半輩子的中年人,尤其是女人們,勇敢走進自己的舒適圈,學會享受生活。

1

最近56歲自駕遊阿姨蘇敏,成了網紅,也許她自己也不知道會有這麼一天。辛苦了半輩子的女人,終於有勇氣做回自己。

蘇敏說,去哪裡不重要,關鍵是她“逃離”了家庭和自己過往所有的身份,此刻,她不再是妻子,媽媽,女兒,外婆,而是一名普通的“遊客”。

她給自己放個假,不再給別人幹活了。這似乎戳中了萬千中年女人的心聲。婚姻裡,多少女人揹負著沉重的角色壓力,卻唯獨忽略了自己。

你是別人的妻子,就要無條件地擔負起照顧那個丈夫責任,養育兒女,服侍公婆是義不容辭的義務。遇到真正愛你男人,或許這不算什麼。

但是,如果是看個電視還要等那個男人離開客廳的時候,這樣的日子,女人是怎麼過來的,可想而知。

當她死在旅行的路上,她女兒老公會說:她為自己活,就要為自己承擔後果,自己打電話叫人收屍吧。有孩子親人的人永遠不可能為自己而活,那些說為自己而活的人是極度自私,任性妄為的人,根本就不負責任的,這種人就不要結婚生育子女了。

不必多言,這個人一定是跟蘇敏的丈夫一樣的人,而且是個“男人”。誰嫁給這個男人,一定是倒了八輩子黴。

女人做自己生命的主角,千萬別當別人的附屬品!別做一輩子的免費保姆了,趁年輕多出去走走,自己賺錢自己花……支援你老姐,旅途愉快。

有句話說得好,女人何苦為難女人。這位能感同身受,給蘇敏莫大的鼓勵和支援。

不管怎樣,能有勇氣逃離,更說明中年女性開始覺醒。後半生,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有什麼不可以呢。

2

我想起了老家的二大娘,村裡人都叫她“二光棍兒”。原因是,當年二大娘嫁給二大爺不久,二大爺不知為什麼就一命嗚呼了。

從此,二大娘就背上了剋夫的罪名,沒人敢再取她了。二大娘命苦也不怨政府,一個人也把日子過得有生有色,一直活到90多歲。

在那個落後的時代,偏僻的角落裡,二大娘靠什麼活得那麼長久呢。

其實,聽老媽講,一開始,二大娘也是要死要活的,跳井上吊的事也沒少幹,最後不知怎麼的就活明白了。

後來,村裡人都直呼二大娘為“二光棍兒”。二大娘人長得很好看,個頭高挑,面板白白淨淨的,擱在現在,也是貨真價實的美女,可惜做了一輩子“光棍兒”。

講真,我很羨慕當時光棍兒二大娘的生活。一個人住著三間房子,雖然是茅草房,但冬暖夏涼,還有個大大的院子。

院子裡雞鴨成群,還有一隻潔白的母山羊和一隻溫順乖巧的大黃狗,這隻大黃狗只對二大娘一人溫順,別人可不行,他可是名副其實的保鏢~阿黃。

我最喜歡的是,二大娘院子裡的五彩繽紛的花花草草,雖不名貴,那可是她的命根子。二大娘說她可以不吃飯,不可以院子裡沒有花,她可真是的花痴。

光棍兒二大娘每天都忙得不亦樂乎。下地幹活,一天不落,沒有男人的女人,只能靠自己,她最明白。

我一直在想,二大娘沒有文化,居然過了一輩子文化人都享受不到的生活,還那麼長壽,陶淵明也為必有她過的幸福吧。

二大娘的生活,給了我很大的啟示,不論是貧窮還是富裕,只要活得舒適,就是幸福的。

光棍兒二大娘,一輩子都活在自己的舒適圈裡,所以她是最幸福的。願二大娘在天堂仍然活得舒適自在。

3

梭羅在《瓦爾登湖》裡說“一個人怎麼看待自己,往往暗示著自己的命運。”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往往很多時候在意別人怎麼看自己,卻忽略了自己究竟要什麼。浮躁的社會,起伏跌宕,讓人身不由己地迷失了方向。

於是就有人站出來說,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可是,說這話的人,真的知道什麼是舒適圈嗎。很多人,摸爬滾打一輩子,也不一定會搞清楚。

某種意義上來說,那是在逃避。然而,世上的事情往往就是,你越是逃避,就越是無法避免,倒不如大膽地去面對。

魯迅先生的那句話,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大家都耳熟能祥,真正理解的人,卻為必很多。

當今社會,幾乎沒有了硝煙,人們主要面對的,似乎是內心的戰爭,這場戰爭,幾乎任何時候都難分勝負。

就看誰能找到自己的舒適圈,讓自己心安,心安了,一切就都安順了。

我很喜歡楊絳先生的這段話:“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前段時間看到那個曾經叱吒風雲的前國務院總理吳儀,退休後養花種菜,澆院子,演繹現實版的歸園田居。

不僅令人感慨,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之旅,無論是當官的還是草民,最後的歸宿就是心安,心安處,便是家園。

人只有在自己的舒適圈裡,才能心安。

4

我生活在群山環繞著一個社群,這裡大部分人都是離退休幹部。現在他們看起來真的跟普通人沒有什麼兩樣。

不遠處的山坡上,密密麻麻地開出一許多非常小的地塊,種地的人就是這些老幹部。其實,根本沒有人知道他們曾經是多大的官。

在山坡上,費力地弓腰駝背地侍弄著那些個所謂的蔬菜,活脫脫的一個老農,看看被汗水浸透的後背,也能讓人想象得出一股濃濃的汗臭味。

這又有什麼關係呢,他們種的根本不是菜,而是一種心情,一種內心深處的踏實,同時又是一種愉悅,一種幸福。

我能理解,為什麼老媽86歲高齡,在一個廢棄的土堆上開荒種地了。每天早上4點半起床,忙完“地裡的活”,才肯回來吃飯。

所有人都勸她不要種了,她仍然當了“耳旁風”,這是給人“無聲的反抗”。

為什麼?這就是有錢難買的“我願意”。

人到中年以後,能找到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才是最幸福的事情,怎麼舒服怎麼過,生活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12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年前裡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