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人都會受氣

做大事者

受大氣

做小事者

受小氣

學會受氣

人必須要

只要是人都會受氣,做大事就會受大氣,做小事就會受小氣,不做事就不受氣,但也可能更受氣。

尤其是想進步、想提升,更會受氣。越是進步,受的氣越多。

學會受氣,你就進步了;沒有學會受氣,你就會被氣卡住,被氣打倒,最終一事無成。

在這個世間,只有你的父母不會給你氣受,除了你的父母,誰都可能給你氣受。

你父母給了你生命,就算給你氣受,也是為了讓你成長,對你的生命負責。

而我們孝敬父母,就是把命給了父母也是應該的。

上對下叫做負責任,下對上叫做盡義務。

所以父母對我們怎麼嚴厲都不過分,我們對父母怎麼孝敬都不過分,都是應該的,沒有做多了、做夠了之說,永遠都做不多,做不夠。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父母對子女說,我為你犧牲了多少多少;或者子女對父母說,我為這個家付出了多少多少。

這些純屬無稽之談,在父母和子女之間永遠不存在互相做多做夠的問題。除了這兩者之外,都存在我為你做多了,或者你為我做多了;我欠你,或者你欠我。

既然如此,我們在生活中是一定會受氣的。你不要拿社會跟你的家庭比,拿他人跟你的父母比。社會不是你的家庭,他人不是你的父母,給你氣受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走入社會,走進人群,你要有一個心理準備:學會受氣。

你是學佛的人,如果你想成佛,能不能受眾生的氣?你想當老闆,能不能受員工的氣?你想結婚,你能不能受愛人的氣?你想生孩子,能不能受兒女的氣?不能受氣,你就不要想成佛,不要想當老闆,不要結婚,不要生孩子。

在社會上,在一個團體裡,不可能讓你按自己的意圖和喜好去做。就連古代的皇帝也無法隨心所欲,還要斡旋於宮廷各種複雜的權位之爭中。

如果每個人都按自己的意圖和喜好去做事,甚至為了自己個人的利益去做事,那麼他人的利益就會受損,集體的利益就得不到保障,這個社會、這個團體的規矩就會被破壞,會亂套。

一個社會、一個團體必然是兼顧到大家的利益的,只有保障了社會的利益、團體的利益,個人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

但是在這個世間,人都不圓滿,都有自私自利的一面,都有自己的個性、脾氣、習性和喜好,而且多數人都是按自己的習性、喜好和意圖來做事。

因此衝突和矛盾就不可避免,成了常態,無所不在。所以,在人生成長的過程中,受氣就成為必然。

你不想做事,受的氣就少一點;你想做事,受的氣就會多一點,你也會成長得快一點。但是對於修行人而言,如果你懂得善用,受氣恰恰是讓你成長提升的一種助力。

有時候你覺得受氣,那是因為你的心量太小了,有時候你覺得受氣是因為你的我執我慢太重了,有時候你覺得受氣是因為你的心理承受力太差了,有時候你覺得受氣是因為你無端的猜忌誤解了對方……

無論是哪一種,無論是別人的錯還是自己的錯,只要你覺得受氣了,都是因為你有一個“我”在,你被境轉,被別人轉了。

實際上,受不受氣取決於你自己,只要你不讓自己受氣,就沒有人能讓你受氣。

有時候別人讓你受氣完全是無意識的,並非故意,而是習性使然,或者是狹隘的心胸氣量使然,或者是你們之間過往的因果使然,對方完全意識不到自己的言行會讓你受傷受氣。

有時候在無意識之中,我們也可能讓別人受傷受氣。有時候別人讓你受傷受氣的目的就是為了要擊垮你,排擠你。如果你承受不了,氣極了,走人了,你就中招了,正中對方下懷。

在社會的競爭中,高智商的人不會用武力與人較量,不會用拳腳與人較量,而是用頭腦與人較量。中等智商的人是用語言與人較量。低智商的人是用手腳與人較量。

而真正高境界、高層次的人是用愛感化對方,融化對方,用自己的能量場提升對方,不存在競爭和較量。當然,這樣的人少之又少,只有佛菩薩才能達到這樣的境界。如果你達到了,你就是佛菩薩!

能不受氣的確是一種境界,一種智慧,一種心態,一種心量。

如果你想把每件事情都搞得水落石出、究竟明白,而你的智慧、心量、境界又不夠,你每天都會受氣。

很多事情是沒辦法分清誰對誰錯、誰是誰非的,因果錯綜複雜。事情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是很難理解、無法感受的。

有時候一件事情發生了,我們可能覺得這不算什麼事,但別人可能覺得是天大的事;而別人覺得不算什麼的事,我們卻可能覺得是天大的事。

當一個人完全站在自己的立場和角度考慮問題時,就會鑽牛角尖;如果站在對方的立場和角度考慮,就會海闊天空。

因此,無論是在家庭裡,還是在一個團體裡,或者是在社會上,我們都要學會站在別人的立場和角度考慮問題,要養成站在別人的立場和角度考慮問題的習慣。這樣做,你就會少受氣,乃至不受氣,受益的必然是你自己。

其實,當我們的心量小的時候,不是氣也是氣;當我們的心量大的時候,是氣也不是氣。

遇到事情,你會處理就不會受氣,你不會處理就會受氣;你的心態轉變得過來就不會受氣,轉變不過來就會受氣。

從受氣到不受氣,實際上就是一個修行的過程,一個境界提升的過程,一個靈性昇華的過程,一個蛻變重生的過程。

“不受氣”這三個字說出來是多麼的容易啊!一般人說出這三個字時是毫無感覺的,只有那些經歷過苦痛的人,走過來的人,才知道它的含義,才知道其中包含了多少的血和淚!箇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別人無法感受。

從受氣到不受氣,這條路是用血和淚鋪就的。這個過程是一個“剝皮”的過程,將我們累劫以來累積的我執我慢、種種慾望和習性一層層地剝去。每剝一層,都會讓你感到錐心的痛。剝得越深,痛得越深。

在這個過程中,你必定會糾結,會彷徨,會掙扎,會反抗,甚至會吶喊,會嘶吼!因為你有“我”。你的頭腦就是你的自我,它不肯接受,不肯改變。那是讓它死去的過程啊,它怎麼可能輕易就範呢?!

只有到了它忍受的極限,無處逃遁,苦到不能再苦,痛到無法再痛,痛到麻木了,失去知覺了,無法起用了,死去了,你的真我才會活過來,這時候你才會真正地放下,真正地超越!

其實,那是一張假皮,把你的真我死死地裹在裡面,讓祂無法呼吸,做不了主。當你脫“皮”而出,你就從毛毛蟲變成了蝴蝶,你就會飛了!這時候,你就會感受到蛻去那層厚厚的殼的輕鬆與自在,你會狂喜,會快樂得手舞足蹈……

無法言喻的喜悅和愛會從你的內在不斷地流溢位來,你會想衝去擁抱每一個人說“我愛你!”……只有到了這個時候,你才會真正地、由衷地感恩那些幫助你“剝皮”的人。

在人生成長的過程中,每成長一步,真的都要付出血的代價!只要你想成長,你想成就,就必須經歷這個過程,就必須承受他人、社會對你的“剝皮”。

這個過程的確是非常痛苦的。它的快與慢,痛的深與淺,取決於你的我執我慢和習性的重與輕,多與少。你的我執我慢越重,習性習氣越多,你就會越痛,這個過程就會越長。反之則越輕,越短。

那麼,如何才能轉變心態,既不受氣,也不給別人氣受,讓這個“剝皮”的過程儘可能地縮短,讓自己儘可能地少受苦受痛呢?(不受苦受痛是不可能的)

唯一的辦法就是敞開自己的心扉,開啟自己的心量,提升自己的境界,凡事多為別人著想,超越是非對錯,善用身邊的人和事來提升自己,學會感恩,學會愛。

不但要學會受氣,還要學會化氣,不能被氣噎住了,噎住了會得腦梗、心梗、抑鬱症、半身不遂——身心俱損!如此跟自己過不去,是不是太傻、太不值得了?

那麼,境界怎麼提升呢?

把你的理想、把你的目標變大,把來到你身邊的人都當成佛菩薩。尤其是那些給你氣受的人,你把他們當成是來成就你的“逆行菩薩”,再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磨練,一級又一級的磨練,你才能提升。

當你上升到這個層次過不了關時,你就停留在這個境界;當你突破了,超越了,你就上升到高一層的境界。你能承受多少,能超越多少,你的境界就能提升多少,你的靈性就能昇華多少。你認識到了,但超越不了,也沒有用。

你想當行業精英,就拿行業精英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你想當大師,就拿大師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你只想當一個普通和尚,就拿和尚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你想成佛,就必須削足適履,讓自己符合佛的標準。

削足適履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但也是一種很高貴的行為。若是要別人來削你,那就顯得素質太低了!

你想成功嗎?學會受氣!你想灑脫自在嗎?學會受氣!只有學會受氣,你才能無往而不勝!

不住這些,就不要成佛,不要當老闆,不要結婚

萬行大和尚簡介:

2000年創立東華家風:信教先愛國,學佛先做人,修道先發心;2008年倡行每月1次升國旗;2016年創立中國首座佛教愛國館;2000年至今,向社會捐款捐物數千萬元,並多次榮獲省市“模範和諧寺觀教堂”稱譽。

從童真入道、閉關證悟,到建寺安僧、講經說法,歷經三十餘年,總結出一條能讓人類證悟本源的解脫之道——《東華禪》

本著普度眾生的使命,萬行大和尚將《東華禪》修行法門無私奉獻,殷切期望天下眾生透過學修《東華禪》融通人生四大關係:我與家庭的關係,我與社會的關係,我與國家的關係,我與自然的關係,從而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

9
最新評論
  • 1 #
    只要是人都會受氣,做大事就會受大氣,做小事就會受小氣,不做事就不受氣,但也可能更受氣。
  • 2 #
    別逗了,我活這40多年,就我父親給我氣受了,別人還真沒覺得,不過還是要感謝給我的氣受,進入社會才沒被氣著
  • 3 #
    學會受氣,人的思想就開悟了。
  • 4 #
    所謂放下、所謂無我、所謂無執,其實是懂得更多、擁有更多。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兒子,感謝你教會媽媽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