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只有不斷深入探索內心世界的荒涼,才好在心上種出豐富的國土,安住此生。
“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國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這裡的“國”指得是天下,也是宇宙的含義。用在人身上,指得是靈魂生命,精神世界的豐富。
道很大,天很大,地很大,王也很大。這裡的“大”指得是廣闊,遼遠,沒有邊際,無限伸展。
放在人的生命上,哪些地方可以廣闊,遼遠,沒有邊際,無限伸展?首先,肉身生命是不可能,它有生生死死。唯獨,靈魂生命,精神世界產生的“思想”才具有以上活著的特徵。
在自己的內心世界活著,才會不虛此行。不要說愛了多少人,做了多少事,真正負起生命責任的自愛,靈魂在擺渡。
小道思維的愛中有溫暖。
大道思維的愛中有傷害。
天地萬物生命皆有根源,生來就有活著本能,往往活出不同生命境界的自然生命,包括人,必然要受到更大的傷害,才能喚醒沉睡的靈魂。
用在生活中,當人苦到一定程度,活下去的慾望都不存在了,要麼就此結束當下生命,要麼就此重生當下生命。
活著,是勇者的遊戲。
對有些人來說,活著並非生命在活,而是性命在活,活在無知無覺的慾海裡。不能說,活得沒有尊嚴,只能說,活得太看重尊嚴。
做勇者,並非人人都有機緣,而是生命境遇中設計好軌道在人生中。
《道德經》第七十三章,勇於敢者則殺,勇於不敢者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一個人,勇於征戰自己的命運,必然有利也有害。天之所惡,上天也會討厭如此做法,遵從天道法則,順著自己設計軌道或利,違背天道法則,破格獲取,此生命運或害。
所以,“勇”對於不同人來說,不好隨便用,深知天道自然規律,以及自己命運規格,才能真正有利於自身。
生命是個獨立系統,用中國文化來說,由陰陽和合組成而來。完整生命一半是靈魂生命產生的觀念,一半是肉身生命產生的物質。
靈魂生命復發的精神世界,包含了人的思想,意識生成的觀念。
肉身生命復發的物質世界,包含了人的衣食住行現實生存所需。
思想,意識,是柔弱形態。生存物質是剛強形態。當人的思想,意識屬於強硬的形態時,所需的物質生活並不會靠近自身,相反會遠離自身,危害到人身生命安全的可能。
“道”包羅永珍,象化為氣,氣化為物,物化為命。
物品被賦予了生命,就有了活著氣息存在的意義。而人的生命被賦予了意義,就會產生活著氣息生成的人格。
人為什麼活著?
我相信,不同人有不同想法,不同看法,不同人生塑造過程。由此人的命運就會各不相同。想要訴求生命的平等,先讓自己內心平和,自然形成命運之果。
“公平”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心性使然,身體力行的結果。
有了公在人心的生命鍛造修練,活著才會覺知人人平等來自哪裡。一個人對自己公不公,在不自知的情況下,需要打個問號?
如何認知自己公不公?
當工作勞累時,需要休息,是否放手,回到自尊生命狀態。無需打著社會人群,公司規定,生存被逼,生活所需等措辭,先要問下自己。
“苦累”代表活著過程未合道,需要做出思想觀念,心智行為調整。
當感情受挫時,需要回歸自愛生命狀態。無需打著我愛他,真的愛他,離開我他會後悔……各種措辭,先要問下自己,任何人離開了我,我離開了任何人,真的活不下去了嗎?
以上兩種生命狀態,在眾多人群中,沒有一個“公”存在,自對己都不公,平和的生命形態又如何出現人生當中。
修之身,其德乃真。
何為修之身?
時刻關注自己的身體是否健康,身心是否健全,人身物德才具有真實效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承載力。
作為父母,為家庭子女付出辛苦勞累的人生奔波,我們還要考慮自己的身心是否能經得起毫無覺知的消耗。無需打著“愛”的規則標榜自己的人生一切行為,因為真正會愛的人,首先考慮的是自己,只有自愛程度達到身心舒服滿意,我們給出的愛才會真正發揮力量,被愛的人才能感知到愛的厚重,自然有了尊重。
愛與孝,是不同兩字,背後所表達的深意同出一轍。自然的愛,才能收穫自然的孝,一切人倫思想灌輸,壓制,宣導,並不能真正讓愛與孝行使正向力量,相反,會讓人活在壓抑痛苦的生命過程中,愛會變成憎恨,孝會變成不恥。
愛與孝,難道是讓人活出苦痛的嗎?我想,全天下人都不會有如此想法。可當對愛與孝的認知以及定義處在狹隘的思維圈內,愛就不是真愛,孝就不是真孝,一切的偽裝,首先讓自己心裡承受了不安的狀態,於是,想盡辦法從新找個愛孝的出口,彌補內心的不安,達到自我澄清。所以,金錢物質就成了愛與孝最好的表達方式。
無論“我”是誰,都不可能讓生命中的任何人心滿意足,只要摻雜點個人的自私自利性,反目對抗就會把人性中的醜陋曝光出來。往往,這種形態每個人都有,人只有儘可能做好自己,愛好自己,善於從人生經歷中,情感得失中,金錢虧損中,名利挫敗中,得到自我反思反省,不斷完善真我。
人生苦難經歷越多,越能發現,我的世界只有我。從此愛是一份自受輸出模式,讓自己的生命從此變換了天地,不在屈從任何人的思想觀念,更不會看重生命中的得失,而是順著自己的心意,不斷調整活著的方式,讓自己活出一道光。
人無小愛,不近大情,人無小情,不近大愛。
佛家有云,“情”是生命生長萌芽時期的形狀。內在生命得到生長,情就會隨著生命境遇發生變化,外在生命狀態有了不同時段的波動。
當人能察覺到外在生命波動時,就能意識到內在生命能量是正還是負。正向能量波,讓人活在舒服自在心裡活動場景,負向能量波,讓人活在壓抑困苦心裡活動場景。
生命最大覺知,不管是正向能量波,還是負向能量波,對自我來說都能承受與接納,自與己不時對話,一切正常的不正常,不正常的正常。
老子,對生命身心靈特徵的序寫,,,
《道德經》第十六章:致虛,極也;寧靜,表也;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也。天物芸芸,各復歸於其根,曰靜。靜,是謂覆命。覆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致虛,極也:當下生命狀態處在虛無,忘卻人身生命的存在,整個思想意識就回歸到極地,那個地方叫做道。
寧靜,表也:內心安寧,空寂渺渺,人身生命就會處在靜止的狀態,這種外在生命形態就是表象。
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也:以上兩種生命狀態和體形成,就會洞察到萬物生命活動場景,觀察到了自己,也就觀察到生命之外的人事物。我是我,你是你,他是他,雖然看似不同生命,其實是一體的。
對於以下兩段,修遠在這裡不作敘述,沒有以上生命形態的體驗,說得再多,無法領悟其精髓所在,甚至體悟到生命的實質,就會偏離當下人生,錯亂不堪。
火車要想跑得快,跑得穩,需要車頭帶。零起步不存在,生命過程無法活出一體性,言語傳道就成了斷章取義,任何有覺知的人都會意識到這一點。
“自我”塑造,是生命流動過程,活在自己的國度裡,安心住生,由此從性命活到使命,從使命活到天命,也就有了生命完整性。
活在生存,性命也;活在生活,使命也;活在生命,天命也。
性命存活,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思想,意識,行為。
使命存活,是自己賦予了人生意義,以及活著的價值觀。
天命存活,是天地人生命時代所需,被逼無耐的臣服,自願奉獻精神。
人真正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從自我認知,塑造開始。對“命”的理解,認知,領悟,體行,道法,自成一體。無關任何人的看法,對待,以及生命境遇的得失。
把自己活在十層樓的高度,自然看不見二層樓的是非對錯;把自己活在二層樓的高度,自然看不見十層樓的虛虛實實。
活著生命過程,失去為了得到,得到為了失去,不是不想得到,不是想失去,而是自然生命必然要經歷。因為,只有親身體驗到生命當下產生的心裡過程,以及人生得失的場景,人才算真正把命活出來。
“誰”的生命都是文明世界一分子,有的人是山,有的人是水,有的人是橋,有的人是花,有的人是谷,有的人是海,有的人是……,才組成了天地間的靈動。
蔣勳老師說過一句話,沒有美,沒有沉思,便成就不了文明。
人的內心國度美不美,只有自己知道,他人知不知無關緊要,活著氣息在猶存。